- +1
平潭的跃进:1天投资1个亿,收储10万亩土地做后盾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正衔枚疾进。
2014年8月初,澎湃新闻记者(www.thepaper.cn)抵达平潭岛时,这里恰似一个大工地:在进入平潭的“第一站”金井湾地区,世贸海峡城3000亩的商住办大盘正拔地而起;平潭第一所三甲医院协和医院也在施工中。而在平潭城关地区,主干道海坛东路、西航路,上下班高峰时,岛上居民摩托车齐齐出动,一派热闹景象。
这只是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的一个剪影。
一个月前,平潭综合实验区刚刚封关,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也是惟一一个拥有区内居住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至此,中央赋予平潭的免税、保税、退税和选择性征税等一系列特殊政策开始渐次落地。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端对澎湃新闻说,封关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下一步平潭还要争取更多的自由港政策,“离最终目标还有很长的距离。”
在官方文件中,平潭的发展目标相当宏大。
2011年底获批的《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中,对平潭发展10年目标的表述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实现与台湾地区经济全面对接、文化深度交流、社会融合发展,两岸同胞合作建设、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基本建成。
“企业固定资产投入成本可比沿海其他地区降低15%”
这与平潭所处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
平潭位于台湾海峡中北部,陆域面积逾300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五大岛,也是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的地区。从福州汽车南站出发,2小时的车程,汽车驶过海峡大桥就到了平潭综合实验区。
2010年以前,平潭人进省城得先坐轮渡到福清。彼时,平潭还是一个落后的县城。
在2010年,平潭综合实验区更名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升格为正厅级。一年之后,“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批准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平潭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自此,重磅政策开始接连加身平潭。
2014年3月,平潭综合实验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及目录发布,对符合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类、农业及海洋产业、生态环保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等五大类127条优惠目录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这是一条令诸多开发区、保税区眼红的特殊政策。同时拿到这一政策还有前海、横琴。
2014年7月,平潭正式封关。
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马冬根告诉澎湃新闻,封关是平潭招商工作的一个时间节点:从原先以基础设置建设为主,转到建设、招商、产业发展并重。作为大陆惟一的对台经贸特区,中央给予很高关注。马冬根相信,下一步,平潭建设的推进会获得国家的各方面大力支持,“后发力量会很明显。”
在马冬根看来,平潭最吸引企业的地方,首先还是政策优势:一是15%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在新的‘热点区域’中,这也是很突出的”;二是全岛封关后,平潭启动了免税、保税、退税或选择性征税政策,“我们评估,几个税政综合应用下来,企业固定资产投入成本可以比沿海其他地方降低将近15%。”
“从一年300亿到一年500亿”
除了大政策,平潭还有大投入。
近日某国内知名券商和平潭管委会沟通后形成的一则纪要显示,平潭现在一天投资额在1个亿,一年投资额在300个亿。平潭管委会相关人士称,未来5年,平潭的规划是,从2014年到2018年每年投500个亿,这已经不是一天一个亿的概念。
钱从哪里来?固定的几笔资金包括:中央和福建省每年给平潭14个亿的财力补助,此外还有专项转移支付。平潭自有财力也是一部分,如卖地收入、地方税收收入等。
但这些并非大头。前述沟通纪要显示,平潭开发的主要资金来源,还是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给出的授信,以及商业银行给出的信贷,发行信托基金也是主要模式,另有企业债、中期票据、两岸合作的产业基金,还有宝岛债。
融资需要抵押。“应该说,目前实验区的土地是10万亩的话,抵押是绰绰有余的,不是什么问题。”在这份未经审定的沟通纪要中,平潭管委会相关人士称,在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城市框架的情况下,他们要把土地的价值做大。今年150万一亩的土地出让收入是最低的控制线,到明年就到250万,“现在是捂地待涨的模式。实验区土地有这么大的体量,我们对下一步的融资和偿债持非常乐观的态度。”
“现在土地收储了10万亩,单体最低价格150万,总计1500亿。”沟通纪要如是写道。
平潭管委会相关官员不愿评价相关数据的真实性。
不过,一名不愿具名的管委会官员说,土地财政不能说是“杀鸡取卵”,但平潭现阶段不得不这么做,一方面是提供资金,另一方面是为项目作保障。
根据7月出台的《关于区属国有公司重组整合运营的实施意见》,平潭还要重新整合实验区内国资企业,组建了“一中心三集团”:土地储备中心、国有资产投资集团公司、交通投资集团公司、土地开发总公司。重组后的每个集团公司注册资本均达到10亿元以上,资产总额100亿元以上,5年内资产总额达到500亿元,10内资产总额将达到1000亿元,同时将创造条件有序推进公司上市。
福建省同样在为平潭保驾护航。
7月出炉的《关于深化对台交流合作推动平潭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资金方面,2014年,安排平潭地方政府债券资金额度25亿元,以后年度根据中央核定福建省的债券规模和资金投向继续给予积极支持。
平潭管委会的官员还提及,民间融资也可以成为重要资金来源,“别看平潭政府以前穷,民间资金还是很充沛的。平潭人做两个产业的非常多:海上运输和打隧道,中国将近90%的隧道是平潭人打的。”民间还有说法,平潭十分之一的家庭有千万以上资产。
“产业配套待跟进,大型企业招不到工人”
大政策大资金之下,平潭建设的问题也开始浮现。
平潭管委会环境与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陈乃龙的当务之急,是金井湾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
宸鸿科技(平潭)有限公司是目前落地平潭的最大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人民币,其母公司台湾宸鸿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触摸屏制造商。宸鸿科技在平潭的厂区就位于金井湾,投入正常生产后,预计每天污水排放量在2万吨。
据陈乃龙介绍,目前平潭只有一个每天2万吨处理量的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岛上居民的生活用水。这也显示平潭过去产业基础的薄弱。“现在就是要呼吁政府投入资金,解决岛上企业和居民增长的污水处理需要。”陈乃龙说。
按规划,金井湾污水处理厂每天可处理4万吨的污水,明年3月竣工。但宸鸿科技已进入试生产阶段,并计划今年9月份正常投产。
权宜之计是,管委会要求宸鸿科技在厂区内先将污水处理到综合一级的标准,也就是可直接排放的标准。当然,作为对企业投入成本的补偿,政府会给予财政补贴。陈乃龙说,目前该公司正在上两个污水处理设备。“等我们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好,企业的水只需要达到综合三级就可以了。”
马冬根也坦言,平潭还做不到几通一平、万事具备,“部分产业落地过程中,会面临一边落地,一边配套保障要跟上(的局面)。”他说,平潭目前“初步具备了投资的硬环境”,但还有待完善,尤其是大型的基建,如平潭到的北通道,往福州、长乐方向的公铁两用跨海大桥,要2018年才能落成。
软环境也是软肋。平潭人口40万,但当地年轻人多数选择在外闯荡,而非回到工作机会较少的家乡,至少过去几十年是这样。“平潭用工成本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在产业发展上,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认为是不太合适上岛的。”马冬根说。与大陆吸引台资最多的江苏昆山相比,马冬根认为,平潭的用工成本不会低于昆山,而他也认为,昆山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是不可替代的。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平潭商界人士称,宸鸿科技目前还面临招不到工人的困境。
“政策掉下来,商机还没浮现”
这当然不是惟一的声音。
平潭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李云辉的说法是,平潭现在是“政策掉下来,商机还没浮现”。不过,他相信平潭未来会有发展,“政府做大项目,我做小的。”
李云辉祖籍平潭,20年前开始在平潭投资房地产。
他旗下的公司康德世家的三期楼盘目前住了100多个台湾人,是平潭岛内台湾人居住最集中的区域。今年6月,李云辉的“康德夜市”开张,租金全免,并投了600万人民币做马路整改,目前有60多家摊位、铺位由台湾人经营。
李云辉的算盘是,用夜市赚人气,赔两三年都承受得起,“让小业主赚到钱,他们就不会跑了,我再把商铺租给你就有好价钱。”
目前,平潭已经吸引了1000多名台湾人到平潭创业就业,台商企业落地近260家,其中主要还是入驻“台湾商品免税”的中小商家。已敲定的大型项目有宸鸿科技(平潭)有限公司。此外,开关电源供应器与风扇产品厂商台达集团,也有意将华南区总部放在平潭,负责集团华南地区的运营,业务主要涉及工业自动化、动力、智能绿生活。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经济展望中心主任刘孟俊认为,如果平潭只是招商引资的话,大陆其他地区会比平潭更有吸引力,市场规模会大很多。“台湾最近在推自由经济示范区,物流会更开放,平潭也要发展物流,台湾可以和平潭或者福建一起建立类似于环台湾海峡产业聚落,这样对平潭进一步发展有好处。”
黄端也说,“平潭没那么快”。
“既然是自由港模式,必须参照香港和珠三角的关系,实现总部经济在岛上、生产基地在福清和长乐,‘前店后厂’。”黄端说,福清有个江阴保税港区,在长乐国际机场那边,正在申报长乐空港综合保税区,“周边的厂要先布好,才有店的问题。如果仅仅是做开发区,困难就小多了。平潭有生产、有生活,是相当不容易做的事情。”
按7月发布的《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对台交流合作推动平潭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今后五年,平潭综合实验区GDP要年均增长20%左右,到2018年达到450亿元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新增3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到2018年达到60亿元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超过福建全省平均水平。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