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章士钊用错成语时,鲁迅他……
自宋代以来,成语“每下愈况”就常常被人用错,误作“每况愈下”。“每下愈况”出自《庄子·知北游》,原意是指从小处着眼,领悟其中大道,完全不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每况愈下”。成语原本就是约定俗成的一种说法,普通人将错就错,也无可厚非,然而曾是《苏报》主笔、北京大学教授的章士钊在《甲寅》周刊上发表的《孤桐杂记》中,也同样用错,这就遭到了鲁迅的奚落。
章士钊的《孤桐杂记》,能被普通读者记住的,往往只是那个“每况愈下”的成语发明。鲁迅的《答KS君》一文,最早将这个成语发明拈提出来,发表在1925年8月28日《莽原》周刊第十九期上。文中提到:
《甲寅》第一次出版时,我想,大约章士钊还不过熟读了几十篇唐宋八大家文,所以模仿吞剥,看去还近于清通。至于这一回,却大大地退步了,关于内容的事且不说,即以文章论,就比先前不通得多,连成语也用不清楚,如“每下愈况”之类。
又过了两个月,鲁迅仍然意犹未尽。又写了《从胡须说到牙齿》一文,发表在1925年11月9日《语丝》周刊第五十二期上。文中开篇又写道:一翻《呐喊》,才又记得我曾在中华民国九年双十节的前几天做过一篇《头发的故事》;去年,距今快要一整年了罢,那时是《语丝》出世未久,我又曾为它写了一篇《说胡须》。实在似乎很有些章士钊之所谓“每况愈下”了,——自然,这一句成语,也并不是章士钊首先用错的,但因为他既以擅长旧学自居,我又正在给他打官司,所以就栽在他身上。
鲁迅声称,这个误用也不是章士钊首先用错的,但因为两个原因,就一定要“栽”在他身上。一是章以擅长旧学的专家面目出现,这当然是鲁迅这位新文化旗手所不能容忍的,其创办的《甲寅》杂志上常有其以文言文撰述的文章面市,当然就成了挑错批判的活靶子。二是章当时还是教育部长,曾在教育部任科长的鲁迅正在因支持学生运动被开除公职与其打官司。这两大原因合在一起,老愤青鲁迅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么一个“每况愈下”的批判机遇的。
有图有据: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