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京津冀一体化中的“动批”大军:依然高喊“北京遍地是黄金”
西城区西外南路动物园路,北京城最繁华的地段之一。
上个世纪80年代,这里从卖服装的路边摊开始,一步一步,发展成如今这样一个营业面积3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超过3万、年营业额200多亿的服装批发聚集地——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
它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叫“动批”。
但是,从今年2月起,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提速,“动批”的江湖地位开始岌岌可危。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曾透露,2万多名“动批”商户每年给西城经济贡献6000万元的税收,但政府却需要为“动批”附近的交通、环境等管理费用支付1亿元。
于是,传闻许久的搬迁愈发有模有样,在此落脚的人们还不知何去何从。
曾因赶上好时候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动批”,又一次赶上了因时代而生的机遇和挑战。
北京“动批”的外地人
三轮车、煎饼摊儿、中年男人扯着嗓子,一遍又一遍喊,“上车就走,大红门、大红门……”
这里是著名的“动批”,北京城最早苏醒的地段之一。
早上5点半,与北京动物园相隔几百米的西外南路相当热闹:卖早点的、发物流的、推着小车来进货的,以及睡眼惺忪却形色匆匆的年轻姑娘和小伙。
煎饼摊小哥杨晓(化名)的一天,也刚刚开始。18岁的他老家陕西,跟着母亲在北京已经生活了14年。初中毕业后,他来到这家老乡开的小吃店帮忙,包吃包住,每个月还能挣两千多块钱。
“早上5点不到上班,下午6点多收摊,下午不忙的时候,站着都能睡着。”杨晓飞快挥舞着铲子,却不记得自己一天能摊多少个煎饼,只能指着身后装脆饼的箱子说,一天能用四、五箱……
拎着新买的豆浆油条,哈尔滨姑娘申晴(化名)走进地铁口斜对面众合服装批发商城。她来北京两年,第一份工作是电话销售,今年春节后,才成为“动批”服装导购大军中的一员。
“还行吧,一个月6000多,刚开始干,都是这个价。”从申晴的语气中,听得出她对目前状况还算满意。吃好早餐,这个22岁的漂亮姑娘脱掉外套,露出白色的紧身小背心,之后又拿出化妆包,对着小镜子悉心涂抹。
等到申晴露出精致的妆容,“动批”也迎来了一天中第一个小高峰。在这条长约500米的小马路两旁,分布着众合、天和白马、聚龙、东鼎、金开立德、世纪天乐、万容天地等近十家服装批发商场。
人们习惯性掌握着这里的客流规律:早晨六、七点来的,主要是坐了一晚上车,外地来“打货”的;上午10点多,顾客大多是北京或周边的淘宝卖家。到了下午三、四点,来逛街的散客为主,其中还有不少是来北京旅游的外地人。
随着人越来越多,导购们也开始各显神通。有人站在20公分高的台子上吆喝 “爆版”、有人站在通道两边,热情拉扯着顾客的衣袖……
作为新手的申晴,显然不太放得开。她喜欢默默地观察周边,“你有没有发现,东北人特别多,然后是浙江、安徽、还有河南的……”
申晴的这一发现,主要依据是口音。有关调查显示,2013年,“动批”服装批发摊位约1.3万个,物流企业2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日均客流量超过10万人。
在这样一个人口聚集点,你很难遇到地道的北京人。卖衣服的东北姑娘,搬运货物的河南小伙,设在商场门口的临时寄存点,立的牌子上写着“山东老孙”、“山东老赵”,再加上天南海北来进货的顾客——外地人,是“动批”最活跃的构成。
“搬迁传闻”笼罩下的不安
张蓉(化名)一直在努力讲北京话,虽然她的口音还是夹杂着江苏味儿。她在杨晓隔壁的小吃店打工,之前还在对面的世纪天乐卖过衣服。
“现在服装生意不好做,不如来这边,挣得不多,可包吃包住啊。”在北京的日子并不轻松,张蓉却充满热情。
她会高举双臂大声说,“北京遍地是黄金”,也会理直气壮地表态,“我的心愿就是当老板娘”。对这个17岁就出门闯荡的姑娘而言,北京似乎是她人生的全部理想。
在这片面积一万六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越来越多的人正把它作为落脚点。
据北京市统计局调查,2013年,全市常住人口2114.8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02.7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545.9万人。北京城还流传着一句话:“每3个人中就有1人来自外地。”
与之相对应的,是这座历史古城正“不堪重负”。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机动车突破500万辆,每百户私人汽车的拥有量在60辆以上,人均水资源量为全国的1/20,工业和人口带来的环境压力正愈发加重。
“堵车、房价高、空气也不好。”置身这样的城市,何倩(化名)有些许无奈,但她并不打算也无法离开。
这个20出头的河南姑娘,为了和父母团聚,拼命考到北京读书。
这里有她的家人、朋友、爱人。特别是今年年初,两家人凑钱为她和男友在北京东边的燕郊买了一个小套,北京也成为她的第二故乡。
何倩每天都会到“动批”看摊。10多年前,她的父母从这里起步,慢慢有了自己的档口。2012年,“老天乐”商城完成拆除重建,何家人趁机会在原址重建的新商城万容天地又拿下两个新档口,签约时间20年。
“费用前后交了3次,有100多万。”何倩透露,拿下档口并不容易,他们是因为在之前的“老天乐”有摊位,才有资格申请。而对其他人来说,想租档口就需要从别人手里“买下”申请资格,这就好比进场费,价格10万左右。
投入巨大的新档口并没有带来立竿见影的收益。按商户们的说法,市场是一天天“暖”出来的。
所以你能看到,空间狭小、空调都没有的众合商城人气最旺,因为它开得最早,多年下来积攒了口碑。新开的“天和白马”和“万容天地”宽敞明亮却颇为冷清,大家也为此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谁想到,“持久战”刚刚拉开序幕,各种传闻就接踵而至。
据北京多家媒体报道,2014年西城区“两会”,区委书记王宁算了一笔账,“动批”有2万多个服装批发商,每年给西城经济带来的效益大约在6000万元左右,政府支付的交通、环境等管理费用超过1亿元。
今年4月3日,在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个多月后,北京市西城区政府与河北省廊坊市政府签署合作发展框架协议。有关北京“动批”将搬迁永清的传闻开始发酵。
而且,框架协议签约的第二天,永清的开发商就打着“看房团”的旗号出现在“动批”各大商城门口。何倩越来越不安,“是不是真的要搬了?那我们怎么办?”
不是搬迁,是产业转移
“不是搬迁,这个概念,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在说。”一提起“动批”,北展指挥部产业发展处处长张东旭就忙着对澎湃新闻解释。
按照他的说法,“搬迁”是指连人带物“一打捆”全走,但实际情况不可能这样,“动批”的未来,准确点说是产业转移或产业外溢。
北展指挥部的全称叫“北京北展地区建设指挥部”。这是一个成立于去年12月4日,为“动批”转型专门设立的常设临时性机构。这里的十几名工作人员由西城区各个机关抽调而来,主要就是在围绕“动批”调研论证,筹划它的下一步动向。
然而,这项工作从开始的第一天起,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不能跟商户说,你明天必须走,也没那个权力。”北展指挥部一位工作人员坦言,“动批”的升级和转移,牵扯到经营者、商铺、消费者等多方利益。业态升级是必然,但具体推进到哪一步,终究是市场说了算。
市场的态度如何?目前可以肯定,大多数人并不愿离开。他们被首都这个强大磁铁深深吸引,也对未来的改变充满疑虑。
“新市场刚开始肯定不会好,何况还在河北。我们都签约了,档口的产权怎么办?”因为是自家生意,何倩首先要盘算好利益和损失。
杨晓和张蓉倒是没把“动批搬迁”放在心上。他们就像众多“北漂”中的一员,相信这座城市蕴藏着机会和奇迹,这件事对他们最直接的影响或许就是重新找工作。
“这儿可是北京啊!”张蓉显然不打算离开。
商场的态度很暧昧。他们一边积极配合官方调研,一边极力安抚商户,承诺不会搬迁。在开业只有一年多的白马商城,招商还在火热进行。一位姓王的工作人员介绍,商场正在自我升级,把小档口合并成大的,引进一些优质品牌。
“紧挨着电梯,20平米左右,一年租金10万。”听说记者打算做某浙江品牌的女装。这位工作人员极力推荐。
白马商城旁边的众合商城,至今已进入第15个年头。因为人气高,这里的档口月租金炒到了3万以上。一位管理人员透露,这幢三层高的老式建筑是上世纪50年代盖的,是北京某单位的科研楼,后来被众合的老板租下,改造成现在的模样。
说起“搬迁”,这位管理人员不以为然。“要把动物园搬迁出去,多少钱啊?这个数目,政府拿不起!”在他看来,动批这一带的商家都是私营的,不是行政命令指挥得动的。
以天皓成为样本的转型推进
尽管困难重重,“动批”的转型还是在一点点推进。
7月29日下午,位于北京动物园大门东侧的天皓成服装批发商城冷冷清清。临街的几家小店,贴着“清仓甩货”的字样。
天皓成2007年开业,是一家主营外贸服装、童装和休闲服饰的服装批发市场。商场大约有400多名商户,三层被誉为“韩国城”,在“动批”曾经也小有名气。
今年2月底,商户们和市场的合约到期,市场方却迟迟没有明确是否续约。无所适从的商户们不敢继续进货,没有新货,顾客就少了,生意也陷入了萧条。
好端端的市场,为什么突然不跟大家续约了?天皓成一位工作人员的回答很隐晦,“你没听说京津冀一体化啊?”
据他透露,市场2月底接到了通知,要求不要再做了。而在“动批”一带,天皓城的规模也是比较小的,最容易拿来“开刀”。
于是,从3月开始,天皓成进入了“甩货期”。这期间,市场没跟商户再收费用,还倒贴了不少水电费和管理费。
“加起来也有上千万了。”天皓城商户肖华(化名)不太明白,市场怎么会愿意赔钱。他甚至揣测,没准市场还想留住大家。
湖北商户老蒋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新闻里总是在提“京津冀一体化”,市场能开下去不太现实。
前不久,他在对面的白马商城租了新档口。“就算搬,也不会一下子都走。”老蒋说,如果有一天那里也呆不下去,就只能回老家种地了。
僵持4个月后,商户的耐心所剩无几。6月25日,一些商户聚集在天皓成门口,要求市场退还押金。最后街道办的人找来了公益律师,告诉大家可以走法律途径维权,事情才暂时平息。
“每个档口押金1万5到2万,有人承包了几十个摊位,这一下就近百万了。”天皓成一位工作人员坦言,商户着急可以理解,但市场也有难处。毕竟,房子是租的,市场的钱也押在业主那里。就算退商户押金,也得等其他人来接手,资金流动起来再说。
会有谁来接手呢?这位市场管理人员透露,按照西城区的想法,“动批”要转型升级,来接手的,必须是金融、文创、高科技之类的业态。这几个月,西城区也陆续找过一些符合条件的人来看场地,到现在还没有结果。
对于天皓成的情况,张东旭并不愿意谈太多。他只是解释,天皓成产权关系十分复杂,所以拖到现在。
对于这些市场如何慢慢退出“动批”,他回答,如果业态不适合这个区域,工商、税务加大整治力度,慢慢地市场小了,消费者少了,生意做不下去,自然就走了。
如今,有关“动批”的转型还在进行。有的商户悄悄跑到河北考察,一些来自保定、廊坊、唐山、天津等地的企业也都跑来和北展指挥部接触。
“动批”将来会去哪儿?张东旭表示,还未确定。
事实上,将来就算规划明确,“动批”的去向也不会是唯一的答案。
“政府是有形的手,这只手能探多深?没有一个标准。”他表示,政府的引导只能在政策上宏观把握、整体规划上给商家一个美好的愿景。它不可能指向性地画个圈,告诉商家,你就要去哪儿。
关于“动批”的未来,张东旭介绍,依然还会遵照“调整、撤并、转移、升级、”八字方针继续推进。
我们可以想象,这里将会是一个新的城市集聚点:有文化创意、金融、电商孵化器、服装学校、时装展览。服装业态会继续保留,引进一些独立品牌、自创品牌。那时,你看好一样东西,用手机下订单,通过电子商务完成交易。
“真到那一天,还有我们什么事儿吗?”听完我的描述,何倩反问了一句。
此时,摊煎饼的杨晓正在太阳下发呆,卖衣服的老蒋把回老家列进了三年规划,还在等待天皓成结果的肖华决定好好打理他的网店。
离他们几百米的地方,北京展览馆大门前挂着红底白字的“北京精神”煞是醒目——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