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发“红色通缉令”全球抓捕广西正菱集团主席廖荣纳

澎湃讯
2014-08-12 07:50
来源:澎湃新闻
10%公司 >
字号

        

廖荣纳

中国司法机关已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对柳州正菱集团实际控制人廖荣纳发出“红色通缉令”。

        

        因无法偿还可能高达百亿元的巨额“高利贷”,广西柳州的一位“胡润百富榜”上榜人物——58岁的柳州正菱集团实际控制人、董事局主席廖荣纳已潜逃出国,遭到国际刑警组织的“红色通缉”。

        据了解,“红色通缉令”是国际刑警组织最著名的一种国际通报。它的通缉对象是有关国家的法律部门已发出逮捕令、要求成员国引渡的在逃犯。“红色通缉令”的有效期是5年,期满后如果仍没抓到犯罪嫌疑人,可以再续5年,直到抓住为止。

        新华社8月11日报道称,廖荣纳的小儿子、曾任柳州正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的廖某某(廖昌首)目前已被警方控制。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8月11日致电广西柳州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相关人士以不符程序为由,拒绝向记者透露案件的进展情况。柳州正菱集团及其下属的柳南区汽车配件公司的总机电话一直无人接听,而集团下属的贺州正菱大酒店、柳州市荣昌宾馆(之所以起名“荣昌”是由于廖荣纳在家族中为“荣”字辈,其子女为“昌”字辈)在接受电话问询时告诉记者,企业一直在正常经营,没有受到廖氏家人“失联”影响。

妻子也被国际刑警通缉

        今年5月27日晚,柳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过一则《关于依法登记与柳州正菱集团有限公司发生集资关系情况的通知》(下称《通知》),宣布已依法对该集团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立案侦查。

        《通知》称,柳州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在工作中发现柳州正菱集团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经初查,2014年4月依法对该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立案侦查。根据案件侦查工作需要,现特发布通知,请与柳州正菱集团有限公司(含下属子公司、 公司高管)有集资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在通知规定期限内,到指定地点进行登记。《通知》要求相关债权人2014年5月29日至6月13日到柳州市区6个指定地点进行登记。

        其时,该集团负责人廖荣纳的下落还不为外界所知。此前有说他早在上海被抓,又有传他已逃往国外。

        8月10日,一张廖荣纳被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通缉的通缉令,开始在朋友圈流传。

        澎湃新闻记者登录国际刑警组织官方网站查询发现,廖荣纳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中国司法机关通缉。在廖的英文名前还有一个红色的印章,该印章为国际刑警组织的“红色通缉令 ”标志。同时被通缉的还有廖荣纳的妻子、曾任柳州正菱集团董事局副主席的叶祉群。

        8月11日,新华社记者从广西柳州警方相关办案人员处证实,中国司法机关已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对柳州正菱集团实际控制人廖荣纳发出“红色通缉令”。

        新华社记者了解到,在吸收公众存款方面,警方查到正菱集团借款合同1500多份,总合同金额约32亿元。而截至目前到公安机关登记债权的债权人只有600多人,很多人并未到公安机关登记,这部分借款金额尚未统计。此前有报道透露,此案涉及约2000人,银行资金70多亿元,民间资金约30亿元,被媒体称为“广西最大的非法融资案”。

养猪成就第一桶金

        国际刑警组织网站显示,廖荣纳出生于1956年5月6日,今年58岁。

        柳州正菱集团的官方网站上介绍,柳州正菱集团创建于1982年,创始人廖荣纳为柳州市、柳南区两级人大代表,长期担任柳南区工商联合会会长、客家商会会长。

        柳州正菱集团是一家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连续多年被权威部门评为“重合同守信用”的大型民企,在其官方网站首页的“媒体聚焦”栏目上,第二条新闻便是新华社报道集团获“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

        2008年,廖荣纳以9亿元的财富,位列“胡润百富榜”第821位;2009年,以10亿元的财富,位列“胡润百富榜”第935位。

        澎湃新闻记者查到的一篇文章中这样介绍道:“廖荣纳身边聚集有一群精英,他们中不乏国内知名人士、专家教授或退休赋闲的政府前高官、银行家。他们衣食无忧,却甘心情愿为廖荣纳出谋献策,他们是为廖荣纳的‘人格魅力’所倾倒。”

        资料显示,廖荣纳是一位被誉为“柳州首富”的草根创业者,他的祖籍是贺县(今贺州市八步区)公会镇双石大队石塔屯的客家人,家里兄弟姐妹八人农民。

        据廖荣纳自己介绍,他退伍之后靠养猪等成为了村里的“万元户”,其后成为全广西第一个私人购买汽车的人,干起了运输,成立“贺县客货汽车运输队”,短短两三年时间,车队就发展到200多辆汽车。1982年,廖荣纳的第一家汽车配件企业———柳南区汽车配件公司在柳州诞生,从此踏上了发展实业的道路。

        上世纪90年代,廖荣纳展开国企大收购行动,让自己的实业版图快速膨胀。他首先参与义乌、嘉兴等沿海地区的国企改制,收购板簧厂、农用车厂等国企。而后又参与广西的国企改制,1999年收购原柳州市柴油机配件厂,2000年成立桂泰车辆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收购柳州市罐头食品厂。之后又陆续收购原广西第一机床厂、第二机床厂、鹿寨县水泥厂、合浦县齿轮厂、柳州玻璃厂……通过收购20多家老国企,公司成为以汽车、挖掘机、装载机、发动机、机床等整机及零部体制造为主体,水泥、建材、建筑工程、房地产齐头并进的企业集团。

        2003年9月,柳州正菱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当年就已是广西“百强企业”之一,“中国500强民营企业”。

        实业壮大之后,廖荣纳开始进入炙手可热的金融领域。廖荣纳自己说,“进入21世纪,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给正菱集团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2005年,柳州正菱集团创办注册资金达2亿元的柳州正菱担保有限公司,这也是广西第一家担保公司,集团正式进入金融非银行服务业。之后,又相继成立典当行、拍卖行等相关公司,进入金融服务业的各个领域。2008年,柳州正菱集团参股桂林银行,廖荣纳当上了桂林银行第二届、第三届董事;他还参股了柳江柳银村镇银行,他的女儿廖莎担任柳江柳银村镇银行的董事。2009年后,正菱集团又创办了贺州市鸿运小额贷款公司、柳州市柳南区运通小额贷款公司等经济实体。

银行收紧放贷倾覆“首富”

        从多家媒体对廖荣纳一案的报道中可以发现,廖荣纳及他的柳州正菱集团在柳州当地曾经信用不错,因此,在廖荣纳每月二分、三分五、四分五、甚至七分的高息诱惑下,柳州本地的民间借贷圈甚至还以向“信誉不错”的正菱集团“放数”(柳州本地对民间借贷的称谓)为荣。

        然而,经过三十多年的创业积累,资产规模以及营收均以百亿计,利税达亿元的正菱集团最终还是骤然崩塌?其中原因,似乎还是廖荣纳在房地产等众多领域的投资“步子有点大”,然后又遭遇银行对其全面收紧贷款的“漩涡”。

        上海证券报曾援引柳州一家律师事务所的负责人的话称,在2010年,柳州正菱集团的负债率就已经非常高了,当时柳州当地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曾经动过让正菱集团将不良资产打包到子公司,然后让子公司破产,以清理部分债务的念头。这一动议的后果是,自2010年起广西当地银行开始逐步收缩对正菱集团的贷款。

        2013年年底,依靠高利贷来维持运营的正菱集团拆东墙补西墙也难以继续的情况下,银行和民间借贷人纷纷向正菱集团逼债。廖荣纳也频频通过政府以及民间商会的渠道寻求各方支持,希望债权人能够接受缓冲方案先停止逼债,让正菱集团先渡过难关后再还钱。但是,廖荣纳的请求并未获得债权人的认同。甚至,有个别激进的借贷人还扬言不还钱就追杀廖荣纳。

        澎湃新闻记者在一个网络论坛上,看到某个自称是“债权人”身份的人士留言称:“廖荣纳求生意识很强,出事后我曾在正菱蹲了一个多星期,他虽然拿不出钱,但是他没有跑路,也没有消极,每天还是只睡几个小时,周旋于银行、政府、大企业、债主之间,精力过人。”

        而新华社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廖荣纳于今年4月已经离境。今年6月,在当地警方的努力下,廖荣纳小儿子、曾任柳州正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的廖某某到警方接受调查,目前已被警方控制。据媒体报道,其余廖氏家人尚处于“失联”状态。

        2011年,廖荣纳斥资4亿多元,竞拍得了柳州市中心一块商业用地,准备建一幢55层,高220米的地标性建筑,最初拟命名为:廖氏大厦,之后定名为正菱大厦,如今,这座大厦处于停工状态。

        有媒体报道称,针对正菱集团面临的问题,柳州市还专门成立了工作委员会进驻正菱集团,并在其领导下由牵头行工商银行柳州分行联合柳州银行、民生银行、华融湘江银行来制定相关处置方案。

        正菱集团的危机还影响到多家上市公司。广西桂东电力(600310)此前发布的公告显示,正菱集团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有可能对公司及全资子公司钦州永盛向柳州正菱集团有限公司追收相关款项造成重大影响,如上述相关款项形成损失,将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重大不利影响。该公司披露的更为详细的情况显示,其子公司钦州永盛在2013年与正菱集团发生了四笔交易,钦州永盛为此向银行开出了票面价值大约2亿元的承兑汇票。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