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宁波一官员关闭微博实名认证,经常遭到网友“人身攻击”

澎湃新闻记者 苏展
2014-08-10 21:26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人物 >
字号

2014年1月,干剑松在瑞安全媒体网络问政高峰论坛。

       8月9日早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新闻中心党委副书记,镇海新闻网(镇海问政问效平台)总编干剑松发布了一条关博启事,理由是“感受到可以公开发言和互动讨论的内容越来越少”。

        他在自己的实名微博“@干剑松”中写道:“本博是宁波为数不多的干部实名微博之一。但随着网络形势的变化和工作性质的转变,感受到可以公开发言和互动讨论的内容越来越少。本人决定,从现在起废止本博,并向各位博友和关注我的1.2万粉丝说声抱歉。”

        当日,干剑松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表示,据他了解,自己是镇海区唯一一名实名并经过新浪认证的官员。“另外一名官员也是实名,但没有经过新浪认证。”他说。

        然而正是这个唯一,令干剑松屡屡成为当地老百姓问责发难的对象。

        “他们把我的个人微博当作了官方微博,牢骚往我身上发。我有时候不在线上,没及时作出回应,就招致人身攻击,说什么‘拿了纳税人的钱,关键时候不吭声’。”干剑松告诉澎湃新闻。

        关博启事一出,引发网友议论纷纷,有的哀叹微博盛世不在,有的认为政务微博难以为继。

        网友@摘星手010评论:“加v网友走了,粉丝也走了。微博用户近一年流失11.1个百分点,作为公众意见平台,互联网是上帝送给中国人的最好礼物,也是送给执政党的最好礼物。发展网络问政,有利于促进官民之间的良性互动。”

        在“中国政务微博元年”仅过去3年就出现撤离,政务微博的确无法用“长久”形容。

        谈到关博的真实想法,干剑松本人显得颇为无奈。

        他对澎湃新闻表示:“一些实名微博尤其是政府官员想宣扬一些主张,容易被曲解、误读,甚至受到人身攻击。我有时想发些内容,但觉得犯难,能让一个实名微博的人说些什么呢?舆论格局多元化,人人手中握有麦克风,弄不好自己陷入了‘塔西陀陷阱’。”

        截至记者发稿,感到无话可说的干剑松已将原来的实名微博改为“干GAN_”并向新浪申请取消认证,同时删除了告别帖。“也许我做得很笨,但为省事,这么做了。”他说。

 
干剑松已将原来的实名微博改为“干GAN_”并向新浪申请取消认证。     

  

对话干剑松

        

        澎湃新闻:你当时开实名微博,并亮明自己的身份,当时是希望把微博作为一个个人平台,还是职务平台?

        干剑松:当时有个想法,我分管的“镇海网络问政”微博是官方性质的,比较强调严肃性,个人实名微博可以对它进行一些补充和联动,增强些亲和力、感染力。我的实名微博与“镇海网络问政”微博是差不多同时开办的。        

        澎湃新闻:镇海问政问效平台是一个什么概念?

        干剑松:镇海区在浙江省内较早提出了“各级政府要为网民办实事”的理念。2010年,镇海区在浙江省内首家建立网络问政平台,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硬件投入等多方面着手,构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网络问政问效体系,形成“不下班的网上政府”。

        自2010年平台建立以来,已累计受理网民咨询、求助、投诉40000多件,办结率高达98%以上。        

        澎湃新闻:你开通实名微博后重点都发布哪些方面的内容?

        干剑松:本地的一些民生实事,新闻类的内容以及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评论,有时候也会发偏个人的东西,比如摄影、家庭教育等。从政务角度而言,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民生实事方面的内容,比如有的职能部门办事效率高,我就会夸赞两句;有的职能部门办事不力,我也会指出来。        

        澎湃新闻: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干剑松:我主要做的工作相当于“二传手”, 一般来说,老百姓@我的问题,我都会在第一时间转发给两个官方微博。毕竟我是个媒体人,这个身份不能够代替政府部门办事,我的微博无非是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        

        澎湃新闻:就是你通过将问题转给官方微博的方式,促使相关职能部门为老百姓解决问题?

        干剑松:是的。比如说去年,镇海区有个村庄的村民积压了80万公斤枇杷卖不出去,于是就有村民@我。后来,我们动员当地媒体帮助他们寻找买家,同时在网上呼吁,结果当地老百姓不需要卖枇杷,直接将果园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同时解决枇杷的销售问题。今年,得益于去年的知名度,枇杷还没有成熟,老百姓就已经收到大量订单。        

        澎湃新闻:既然你是“二传手”,那为什么要从实名变成非实名呢?

        干剑松:确实存在有些网民对“实名”不太理解。据我了解的情况,镇海区实名的官员微博只有两个,而经过新浪认证的实名官员微博只有我一个。所以老百姓有怨言、牢骚一下子找不到出处,结果就抓住我,甚至说一些很不好听的话。

        对我而言,微博经营中有时产生“孤掌难鸣”的尴尬。比如最近有网民投诉环境噪声等疑难民生问题,他们把我个人微博当作了官方微博,牢骚往我身上发。我有时候不在线上,没及时作出回应,就招致人身攻击,说什么“拿了纳税人的钱,关键时候不吭声”。

        另外,作为实名微博,在微博上发布内容都要经过深思熟虑,个人言语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争议。比如像今天发的这个告别帖,我也没想到会引起那么大的舆论反弹。有些粉丝们想多了,想复杂了。        

        澎湃新闻:有没有特别令你感到不愉快的事情?

        干剑松:比如前段时间,有一家化工企业的烟囱冒烟,老百姓就冲我发火,让我回答晚上几点不冒烟,我一下子回答不出来,我得绕个圈子问相关职能部门。网友抓着我不放,一帮人来找我闹事。        

        澎湃新闻:理解你为什么要非实名了……

        干剑松:是的。虽然我只是一个很小的官员,但对自身形象还是有所爱护的。网民在跟帖上骂也就算了,可是一边骂一边转发出去,这就令我感到有些被动了。        

        澎湃新闻:你的实名微博主要是作为政务微博开通的,当时是不是政府也鼓励你们这类宣传口的干部主动出击?希望你们能够引导舆论?

        干剑松:的确有这个说法。但是从镇海区的落实情况来看,干部开实名认证微博的非常少。

        澎湃新闻:为什么呢?

        干剑松:现在要通过实名微博传播一些正能量有时会遇到困难,化名的无所谓,想跟谁争就跟谁争。而一些实名微博尤其是政府官员想宣扬一些主张,容易被曲解、误读,甚至受到人身攻击。我有时想发些内容,但觉得犯难,能让一个实名微博的人说些什么呢?舆论格局多元化,人人手中握有麦克风,弄不好自己陷入了“塔西陀陷阱”。        

        澎湃新闻:所以很多官员有跟你一样的顾虑。

        干剑松:的确。因为官员很容易成为老百姓的问责对象,不管他是不是相关职能部门的官员。遇到问题老百姓会盯住你不放,老百姓的逻辑是:你什么时候解决问题,能不能解决问题,你吃的是纳税人的饭,你一定要给我答复。        

        澎湃新闻:现在对微博问政的争议也很大,有些人觉得微博就应该是个人行为,有些人觉得你是人民公仆就应该在任何情况和环境下都是代表政府的,你对此怎么看?

        干剑松:人民公仆在任何情况下代表政府这种认识是对的。但关键是遇到具体问题,是不是要找相关对口的官员。

        比如说,我管理的范畴是镇海的新闻中心,如果报纸没送到,电视线没修好,出了这类问题我会诚诚恳恳地承认错误,并且帮他们处理好,但在老百姓投诉的问题中,真正跟新闻中心相关的问题很少,大部分是其他职能部门的事情,那我能做的只能是桥梁即传递信息的作用。

        另外一个问题,老百姓提出的要求是否合情合理,职能部门是不是有能力办到,毕竟相关职能部门不能满足所有要求,当然其中有些是因为有关职能部门不够重视,但有些也是各种原因导致政府没有办法照顾到,都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