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重庆红卫兵墓故事|用生命为家庭换来的困难补助

澎湃新闻记者 谢寅宗
2014-08-08 00:35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墓志铭】代树森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林德全、张银辉、代树森等十六位同志,壮烈牺牲在李、任死党及其一小撮同伙的屠刀下。血血血,财贸八一五战士的血,红卫兵小将的血,山城八一五派的血,染红了长江水!染红了山城的大地!

        血债要用血来还。我们、我们要向李、任死党及其同伙讨还血债!要向挥舞屠刀的罪魁祸首讨还血债!我们一定要为死难烈士报仇、报仇!

        永生的战友,亲爱的战友,你们为了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捍卫山城的红色政权,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战斗,在敌人的屠刀下,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你们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虽死犹生,与世长存!你们不愧是伟大领袖的红卫兵,不愧为无产阶级的硬骨头。

        永生的战友,亲爱的战友,安息吧!你们的名字为山河添秀,为日月增辉,永远刻在我们心上。挥泪继承烈士志,誓将遗愿化宏图。我们一定踏着你们的血迹前进。扛起你们高举的革命红旗,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以斗私批修为纲,誓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我们已用战斗迎来了最后的胜利。毛泽东思想的万丈光芒,已经普照山城的大地,使妖雾尽销、鬼蜮匿逃。烈士们,安息吧!战友们,前进呀!让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投入最后的决战。

        死难烈士万岁!

47岁的代树森,是17名死难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但在这座坟茔(中)中,他也是参加武斗最积极的。 澎湃资料

口述人:曾钟 整理人:谢寅宗

        17名重庆财贸工人合葬的墓穴,是红卫兵墓园中埋葬文革武斗死难者人数第三多的墓穴。

        47岁的代树森是17名死难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但很难想象,代树森却是这座坟茔中,参加武斗最积极的。

        代树森是重庆黄桷垭供销社的员工。家中,爱人没有工作,但他们却有6个子女。女儿那时已在上高中。这样一个八口之家,每月只能靠代树森40元的工资过活,家庭经济十分拮据。这个家庭,对于社会救济的渴望可想而知。

        从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随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社会救助由紧急性救济转向经常性救济。在1953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社会救济工作会议上,内务部(1970年撤销,相当于现在的民政部)公布了城市社会救济标准:以户为单位,按人口递增,大城市每户每月一般不超过5—12元,中小城市每户每月一般不超过3—9元。

        1966年文化大革命兴起后,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受到严重冲击。1969年内务部撤销,各地民政部门也被冲垮,社会救济一度处于混乱停滞状态。此时的城市社会救济主要依靠企事业单位组织实施。

        代树森无疑是幸运的,至少他自己是有单位的。但是,在文革期间,能不能拿到每月的几块、十几块社会经济,完全要看你在单位领导心中的印象来决定。

        所以,即使已经40多岁高龄,代树森仍积极投身于重庆文革武斗,成为黄桷垭供销社风火战斗队的一名一般成员。

        代树森在武斗中的表现,基本上可以用“领导喊干啥就干啥,组织指哪就打哪”来总结。他经常扛着机枪到前线冲锋。最终,在一次战斗中,死神降临,子弹夺走了持枪冲锋的代树森的性命。

        在碑文介绍中,年龄最大的代树森,被认定为“黄桷垭供销社风火战斗队优秀战士”。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