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重庆红卫兵墓故事|倒霉的教师,死于停火交枪后的意外

澎湃新闻记者 谢寅宗
2014-08-07 23:27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墓志铭】郑永淑

        四十四岁,为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于一九六七年九月十九日光荣牺牲。

  
以“红卫兵”、“东方红”、“造反者”等命名的“文革”群众组织自发创办报刊,遍及全国,其总量至今无法准确统计。  

口述人:曾钟 整理人 谢寅宗

        如果不是47年前意外飞来的那颗手榴弹,女教师郑永淑今年已是91岁高龄。

        当时,她是重庆红岩三中的教师,并不承担教学任务,而是负责分管学校伙食团工作。

        重庆红岩三中,在文革以前校名为重庆凯旋路中学,因为学校就坐落在凯旋路上。

        1966年文革兴起后,毛泽东在8月24日为北京大学新校刊题字时,取名为“新北大”。

        为赶政治时髦,很多红卫兵组织纷纷将自己学校的名字改名为新XX中学,或是改为比较有战斗意味的学校,这就比如凯旋路中学在文革中被更名为红岩三中。

        红岩三中的办学规模比较小,但在火红的革命年代,他们并不落后于人,有武斗队,也有枪支弹药。

        1967年的9月,已陷入热兵器火并的重庆文革武斗,迎来一个大的拐点。

        这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中央文革小组,发布《关于严禁抢夺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和各种军用物资的命令》,史称“九五命令”。

        “九五命令”中明确规定:“已经抢夺的人民解放军的武器、弹药、装备、车辆、器材、物资应一律封存,限期归还。”

        其实,在“九五命令”的下达之前,重庆文革武斗两大派系八一五派和反到底派,就已经开始停战谈判。

        因为重庆武斗大量使用机枪、炮弹、坦克,造成极大的伤亡,早已引起中央的重视。1967年8月21日,以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副部长陈彬为组长的中央调查组,到重庆调查两大派的大规模武斗。

        8月底,在中央调查组和当时驻防重庆的五十四军主持下,重庆八一五派和反到底派各自派出10余名代表,进行停战谈判。

        因为有中央调查组的坐镇,谈判顺利进行。

        9月1日中午12点,两派达成《关于立即停止武斗的第一号协议》,商定于9月2日18时起,无条件全面停火,4日以前将各自拥有的一切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分点封存,然后全部上交。

        协议达成后,随着“九五命令”的到来,重庆武斗两大派系的基层组织也积极履行上级命令,开始整理各个基层组织的装备,统一上交。

        当时红岩三中的八一五派武斗组织——八一五红岩三中革命造反派战斗团,也不甘落于人后,人人交枪、交弹药……

        这些上交的枪支、弹药,当时都堆放在学校操场。

        谁都没想到,在这些军火装运过程中,一个好事的学生引发了意外。

        这个学生姓罗,绰号猴子,是红岩三中初一的学生。他在装运军火的卡车上拿着手榴弹玩耍,不慎将手榴弹的引线给拔掉。

        学校操场上堆着的都是枪械,这名拿着已经引燃的手榴弹的同学,无奈之余只好奋力将手榴弹朝操场边的围墙外扔去。

        飞在空中的手榴弹突然爆炸,恰巧从此经过的郑永淑老师不幸被弹片击中倒地,并死亡。

        和郑永淑一样不幸遇难的,还有一名南纪门中学初二的男学生陈其方(音)。与郑永淑不同的是,陈其方当时在红岩三中操场的围墙外走路。

        不过,在这场事故中,也有一名幸运者。他是红岩三中的另一名男性教师,锁骨被炸断的他幸免于难。

        后来,这名扔手榴弹的学生,也被判刑。

        在为郑永淑修墓时,还发生一个小插曲。

        由于当时红岩三中规模小,也没有多少经济实力,为郑永淑修墓成了一件困难的事。幸好当时重庆棉纺二厂有一个人是郑永淑的亲戚,重棉二厂的修墓工人,就抽取了部分材料给红岩三中为郑永淑修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