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论坛 | 感应与灵思,一场收藏家与当代艺术家的对话

澎湃新闻记者 陆林汉
2021-05-11 09:18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近期新对外开放了展览“乔志兵收藏展 I 美感”在,呈现收藏家乔志兵从自己的收藏中挑选的十二位国内外当代艺术家的作品。5月9日下午,论坛“感应与灵思”在油罐艺术中心举办,这是一场关于同时代人艺术创作和收藏的对话,乔志兵谈及了收藏经历,杨福东、刘韡等艺术家则分别谈及了艺术创作,也谈及了疫情下的创作状态及思考。

乔志兵自2006年开始当代艺术收藏,其个人藏品涵盖了一批国内外标志性艺术家的创作,至今藏品超过500件,并于2019年创办了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在他看来,收藏关乎个人直觉,并不需要复杂的权衡,关键是要去体会艺术作品带给自己的直观感受。未来他将有计划地用展览方式表达自己对收藏的理解。而首先推出的收藏展“美感”,将从视觉的角度出发,探寻艺术作品在形式上给观者带来的启发。

展览展出了马丁·克里德,西斯特·盖茨,托马斯·豪斯雅戈,奥斯卡·穆里略,安德罗·维库亚,杨福东,刘韡,刘建华,胡晓媛,仇晓飞,何翔宇和傅丹十二位中外艺术家的作品,包含绘画、装置和影像等不同创作媒介。

“乔志兵收藏展I 美感”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西斯特·盖茨作品

展厅现场,托马斯·豪斯雅戈作品

在一层展厅中,刘韡和西斯特·盖茨的装置作品被放置在两面不同的墙上,遥相呼应;而刘建华的作品《白纸》与托马斯三联画作品呈现在同一展墙的正反面上,呈现出另一种独特感观。乔志兵表示,“有的作品呈现的是纯度的美,而有的是一种野性的美,以此形成一种微妙的连接。”

展厅现场,杨福东作品《无限的山峰》

展厅现场,傅丹的装置作品

5月9日下午,论坛“感应与灵思”在油罐艺术中心举办,乔志兵谈及了收藏经历,杨福东、刘韡、刘建华、仇晓飞、胡晓媛五位艺术家则分别谈及了艺术创作,也谈及了疫情下的创作状态及思考。

刘韡在谈及作品的创作经历和原点时表示,“我的作品都是在现实中寻找灵感,看到一些如遮盖货物的帆布,看到广告牌等,这些东西正在等待被书写。我的作品是找到一个起点,然后去消磨这个起点,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无意义’的作品,留给观众和策展人去看。”刘建华谈及了作品《白纸》。他表示,“《白纸》系列是2009年开始的,是一闪而过的念头,想着如果将陶瓷做成白纸的样子,不知道质感会如何。当然,在高温的烧制中,最后会做成什么样子,也是充满好奇的。”

杨福东谈及了其作品《无限的山峰》,他表示,“这一系列原本是一个整体,而此次展览则是截取了其中的一张。这也是收藏展的独特之处,当作品被收藏后,这件作品成为一种独木桥,那么到底是看局部,还是整体,这种感受是会变的,没有好与坏。同时,这件作品开始有了自己的航道,在外游荡。”此外,胡晓媛则谈及了为艺术空间创作委托作品时,空间与作品的关系。

展览现场,刘建华作品

展览现场,刘韡作品

油罐艺术中心的楼梯转角处,杨福东摄影作品

论坛中的第二个话题是关于疫情对于艺术家心理和创作中的影响。对此,杨福东说,疫情期间自己在工作室里安心画画。而对于疫情对艺术界带来的影响,他认为,疫情是一个放大镜,如今是数字时代,而疫情的这一年正是一种“元年之变”。“大量的线上展览和实体展览拉开距离,大家都在往数字时代走,而现在的影像、装置、绘画也会变成一种过去式,我们是元年之变之前的艺术家,而现在的技术都超过了我的想象,很期待下一代的艺术家能创造出新的作品。”乔志兵则从收藏家的角度谈及疫情对于收藏的影响。他表示,自己的收藏模式发生了变化。以前去各地看艺术,每年要在不同地点和艺术家、藏家见面。现在则要适应这种大家都见不到的状态。对于机构来说,美术馆也是在放慢脚步,通过视频沟通、布展。多年后,艺术机构肯定会发生变化,展览的呈现也将发生变化。

    责任编辑:陆斯嘉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