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什么别人能成功,你不行

苏更生
2014-08-04 22:08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被人吐槽得体无完肤。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被誉为《纽约客》怪才,本本书都异常畅销。不过近两年,他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被人吐槽得体无完肤。这个定律是:每人都有可能成为行业内的顶尖专家,只要肯花一万小时学习。比如有人想做世界上最好的木匠,那他应该花1万小时做木工活;比如说有人想成为编程专家,那他写代码要超过1万个小时。

        批评者的意见是,“1万小时定律”太模糊。若有人想成为音乐家,谱曲一万小时不太可能,那听音乐算是学习吗?作好厨师,除炒菜外,品尝美食的时间能不能归为学习?这些吐槽差点说格拉德威尔成功学大师,打着专业的幌子出售成功鸡汤。

        这本《异类》便是马尔科姆提出“一万小时定律”的出处。五年后此书再版,回头再来看格拉德威尔的文章。人们所质疑的问题,他早已写在书里,只不过因“一万小时定律”太火,遮蔽了他真实的观点。

        这里的“异类”指的真正的成功人士,例如比尔·盖茨、乔·弗洛姆,前者创办微软,后者创立美国最成功的世达律师事务所。比尔·盖茨成功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数学天才爱上编程,从哈佛辍学,开了一间小公司叫微软。可是人们没有看到的是:1968年,比尔·盖茨13岁,他所在的中学购买了一台电脑终端。

        要知道,当时的电脑有一间房子那么大,动辄百万美金,只在少数大学存在,供研究者排队使用。当时电脑采用键盘打孔机,编程异常枯燥,代码必须用打孔机打在纸上。程序员先花几个小时打孔,再交给电脑操作员。如果程序稍有错误,那怕是排版错误,必须拿回打孔纸片,重新排队等候。

        可是比尔·盖茨学校买的却不是这种,而是一台可以采用分时编程的电脑。这种技术在1965年才被发明,1968年的比尔·盖茨就率先使用并狂热地喜欢上了。他从13时岁起开始“一万小时”积累,站在了科技曙光照耀的第一线。

        比尔·盖茨的父亲是西雅图知名律师,母亲是银行家的千金。他读的是西雅图湖滨学校(富家子弟私立中学)。买电脑是因为家长会每年组织义卖,得来的钱不知道怎么用。正是富裕的家境把比尔·盖茨推上了前线。

        不要沮丧,并非所有成功者都家境优渥,也有普通出生的。乔·弗洛姆的父母是犹太人,穷苦的服装厂工人。他努力学习,考上哈佛,毕业后去华尔街上的律师事务所找工作。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律师界是白人绅士的天下。他虽通过面试,但移民子弟的身份令他被拒门外。乔·弗洛姆和朋友开办了一家小律师事务所,叫世达。

        他们起步艰难,没人愿意上门,只能接当时大律师都看不上的案子,例如恶意收购。老派的律师认为只有处理债券和税法问题才是正经事,恶意收购这种令人“反感”的案子不沾手。乔·弗洛姆专接这类案子。时间流逝,到了七八十年代,恶意诉收购和诉讼突然多了起来。197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末,华尔街公司收购和公司合并涉及的年总金额增长了2000%,最高达到每年2500亿美元。而此时正值壮年的乔·弗洛姆已是这个领域的专家,连老牌律所也要请他出手。乔·弗洛姆之所用能成功,并非是因为家境优渥,而是时势使然。

        优渥的家境、正确的时运都会让他们成为“异类”,获得巨大的成功。当然,他们的天赋、性格和雄心都很必要,但要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没有人只靠自身素质,必须有额外附加。

        这才是《异类》真正表达的观点:一个人想成功,与他出生的家庭、所受的教育、成年后的时代、祖辈生活地的文化氛围息息相关。别人能成功,那是因为命运早在他们人生某个选项上打了一个巨大的√,而你的命运列表上可能到处都是X。

        如果真是这样也不要沮丧,起码你还有一万小时定律!什么,你还在怀疑这定律到底模不模糊?那还不如花时间去磨练自己所在领域的技艺,这样你起码有可能在行业内站住脚。至于成功不成功就不要想太多。毕竟你还有一万个小时,除此之外,可能什么都没有。

《异类》,【美】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著 苗飞/译,中信出版社 2014年5月版,定价:36.00元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