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抢鲜读 | 人类是怎样战胜天花的?
图为天花的传染路径。18世纪,天花到达世界上最后一个尚未被它蹂躏的澳大利亚,杀死了50%的澳大利亚原住民。19世纪至20世纪初,天花依然横行无忌;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下半叶。
1800年,弗兰克担任维也纳总医院院长时,在帝国首都爆发了严重的天花传染病。这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来测试刚从英格兰引入的一种新的接种用材料。
在那个年代,天花是最可怕的、最具毁灭性的传染病之一。据估计,单单在德国,每年就有超过三万人死于这种疾病。很多侥幸存活的人都严重破相。现在,麻脸已经几乎消失了。只有那些曾经在东方旅行的人才熟悉麻脸。但是在18世纪的街上,无论走到哪,麻脸人士随处可见。
的确,即使在那时,医生们对这种疾病也不是完全束手无策。一种奇特的方法已经从东方传入,用来防止这种瘟疫。人们知道,那些已经得过天花的人对此病具有抵抗力,不会再次感染。人们也已经注意到,此病流行的严重程度不一,有时致死率很高,有些则较温和,极少导致死亡。因而,当轻症天花流行时,感染上这种疾病显然有极大的好处。那些因此而染病的人,以后都不会再患此病。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人们尝试在轻症天花流行期,人为地导入这种疾病,从而不让重症天花有机可乘。在印度,人为引入天花的做法是将小孩包裹在天花病人的衣服里。在中国,从皮肤上掉落的天花痂皮被阴干磨成粉,然后用一根管子吹入鼻孔中。人们还注意到,天花病毒在干燥环境下保存一段时间后,毒性往往会降低。在中亚,这种毒性减轻的天花病毒通过针扎的方式被植入健康皮肤下。这些做法被非洲的奴隶贩子和奴隶劫掠者采用,以防他们的“商品”被天花大量摧毁。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土耳其。在那里,来自高加索的女奴(切尔克斯人)因美貌而著名,要价很高。一旦她们患上了致命的天花,变成麻脸,就变得一文不值。因为这个原因,她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接种,接种过的奴隶女孩能够卖得更高的价格,因为买主得到了保证——女奴的容貌不会被疾病摧毁。
18世纪初,在君士坦丁堡,英国大使的夫人玛丽•沃特利•蒙塔古(Mary Wortley Montagu)了解了这种接种方法。她是一位精力充沛、不带偏见的女士,她冒险让一位希腊医生为她自己的孩子们接种。孩子们显示了惯常的反应——只得了非常轻微的天花就迅速恢复了,并从此有了免疫力。1718年,在回到英格兰时,她试图劝说她的好友威尔士王妃效仿她的做法,给皇室的孩子们接种。当然,用这些“尊贵的生命”冒险一定会有些犹豫,因此,先在一些不重要的人身上做了试验——7名罪犯和6名孤儿被接种,然后暴露在普通天花感染的环境中。他们都显示出免疫力,最终,在1722年,实施了伟大的冒险——年轻的王子公主们被接种。
宫廷所树立的榜样,为天花接种做了极好的宣传,当时被称为“人痘接种”。这种做法迅速传遍了全英国。到处都建立了人痘接种中心,接种专家们在里面工作。尽管很慢,但这种方法从英格兰传到了欧洲大陆,1749年,在日内瓦,特龙金(Tronchin)医生首先进行了尝试——在那时,日内瓦和英格兰的关系特别密切。伏尔泰对这种新的做法很感兴趣,尽全力对它进行宣传。
毫无疑问,人痘接种法挽救了很多生命。但是,天花依然持续不断地流行,夺走了无数受害者的生命。虽然接种变得越来越普遍,但绝对没有到普及的程度。即使是现在,还有很多人将特意地接种传染性病毒视为一种危险的行为。这种抵制情绪在18世纪可能常见得多。在很多人群中存在对这种接种的不信任感,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人痘接种肯定不是完全没有危险。接种用的物质是来自新鲜天花脓疱的脓液。通常的做法是将一根线浸在脓液中,再将其干燥,把病人的皮肤划破,然后把浸渍过脓液的线包扎在划破的皮肤表面。因此,所传递的实际上是一种危险的疾病。即使接种师学会了把病毒在干燥的状态下存放一段时间来减轻毒性,仍然时而发生被接种的人患上严重的天花这种事情——这带有大的风险,不仅对他自己,而且对所有和他接触的人。此外,接种是通过“从人到人”来实施的,不论多么小心,天花以外的其他疾病(特别是梅毒)也可能会被传递,这种可能性总是存在的。因此,人痘接种并不是一种理想的预防方法,急需发现一种病毒,既能使病人对天花产生免疫力,又不会将他们暴露于严重的危险中。
在18世纪的最后几年,有消息传到维也纳,这种病毒——一种理想的接种物质,已经在英格兰被发现了。奥地利卫生专家冯•费罗(von Ferro)着手试验这种新病毒。“由于很难找到父母同意用这种新方法给自己的孩子接种;并且,我想密切观察被接种对象,所以,我给自己的孩子们接种。”他在1799年4月30日做了这件事情。10天后,一位曾经在英格兰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来定居维也纳的、来自日内瓦的年轻医生做了同样的事情。结果令人满意。接下来,同样是这位名叫卡罗(Carro)的年轻医生,给许多其他小孩接种,到1801年,他已经能够撰写一份关于200个病例的观察报告了。他对结果非常感兴趣,满腔热忱地投入到新方法中,并积极抵御它的反对者。反对者大有人在!皇帝的侍医施蒂夫特(Stifft)一如既往地采取极端保守主义路线,甚至成功地禁止了接种新英国病毒(虽然不久之后这个禁令就被撤销了)。1800年,天花流行,对英国病毒采取明确的支持或反对的态度,成了专家们义不容辞的责任。1801年11月1日,约翰•彼得•弗兰克在医院用新物质给两名患病的儿童接种。脓疱在接种的位置形成,干结成痂,痂皮脱落。11月12日,已经接种过英国病毒的13名儿童再度被接种普通天花。他们中没有一个人表现出任何病态反应。他们已经具有了免疫力。政府随即发出通告,正式推荐了这种新型接种方法。
是什么病毒带来了如此显著的效果呢?
爱德华•詹纳
新型接种方法的发现者是一位英国外科医生,名叫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1749—1823)。我们曾经提到过,他是约翰•亨特的一名学生,并在亨特的家里居住过一段时间。他们两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詹纳对亨特一直怀有感激和敬意。1773年,詹纳24岁时,在自己的故乡伯克利定居,担任全科医生。他的事业蓬勃发展,成为当地著名的外科医生,广受爱戴。除了纯医疗和外科工作外,他还对博物学非常感兴趣(这在亨特的学生身上是可以预见的),不时地向远在伦敦的老师报告自己的观察结果。
在伯克利附近及其他地方,奶牛偶尔会患上一种病,这种病的脓疱出现在牛的乳房和乳头,与天花的脓疱非常相似。詹纳把这种病称为“牛痘”。这种疾病会传染给人类。牧牛者和挤奶女工不时地会感染上类似的脓疱,出现在他们的手和胳膊上。但是这种麻烦只在当地发生,伴随的全身症状很轻微,并没有爆发全身性大量脓疱的倾向。
民间普遍认为,那些没有感染过天花,但得过詹纳所称的“牛痘病”的人,会对天花具有免疫力。在行医中,詹纳经常要进行人痘接种。不时有地主绅士要为他自己、家人或他家里的所有成员和他农场的全体工人接种天花。现在,詹纳一次又一次地留意到,在一些牧牛者和挤奶女工的身上,人痘接种不发生反应,当他调查他们的病史时,他发现他们过去都得过牛痘。这种牛痘可能是15年前甚至更久前就出过了。
民间的看法是正确的吗?是否患过牛痘后就具有对天花的免疫力?若确实如此,则唾手可及就有一种预防天花的理想接种病毒——一种既有效又无害的病毒。这个想法令人兴奋,但是詹纳的头脑太具批判性,因而没有贸然下结论。他继续进行了多年的观察。观察结果坚定了他的想法,最终他诉诸实验。离詹纳家不远的一个农场爆发了牛痘,一位挤奶女工受到感染。1796年5月14日,詹纳采集取自这位挤奶女工身上的脓疱物质,为一位名叫詹姆士•菲利普斯的8岁小男孩接种。这位小男孩患上了典型的牛痘,并迅速康复。然后,在7月1日,他用真正的天花病毒给小男孩接种,但是没有发生任何反应,几个月后再次进行天花接种也依旧如此。詹纳对结果很满意。患过牛痘的病人会对真正的天花产生免疫力。牛痘苗是理想的接种病毒。
詹纳把这一观察记录下来,并且寄给了英国皇家学会。这个学术团体的成员们纷纷摇头,并退回了这位乡村医生的原稿。单单这一次的实验,无论多么令人感兴趣,都无法令他们信服。他们难以想象(相信)一种感染低等动物的疾病传给人类后,能够保护后者免受一种纯人类流行病的感染。
詹纳并没有灰心,他继续自己的实验,每次都得到相同的结果。终于,在1798年,他发表了一本包含4张插图的共75页的小册子,题为《关于牛痘的原因和结果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the Variolae Vaccinae)。
在这个小册子中,他对牛痘做了简洁明了的描述,他认为这种疾病与马痘是相同的(我们现在知道这并不正确)。接下来是关于23个病例的描述,他从中得出结论,在结尾写道:“与此同时,我自己将继续坚持这项研究,我希望它会为人类带来根本的利益,这种希望鼓舞着我。”
总的来说,这本小册子的反响冷淡。它所传达的学说太过陌生。其他人试着去重复实验,却无法得到相同的结果。但是詹纳坚定不移。1799年,他发表了进一步的观察结果,并在1800年又出版了第三部小册子。在后两部短论中,他解释了他的对手们的错误所在。
到目前为止,所获得的经验是如此广泛,甚至于最持怀疑态度的人也开始信服了。确证的观察结果从各国涌来。我们已经看到,这项发现在维也纳是多么地受欢迎。不久,这种新接种方法就在各处展开。詹纳的发现显然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早在1802年,英国议会就奖给了詹纳一万英镑来表达国家的谢意,5年后又追加两万英镑的奖金。在这种事情上,英国一向是慷慨大方的。与詹纳的发现给国家带来的价值相比,三万英镑又算得了什么呢?
一段时间后,热情减退了,人们发现通过这种接种方法获得的免疫力无法终生维持。但是,进一步实验表明,重复接种可使免疫力恢复。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