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0世纪初上海滩的钢笔与毛笔之战

闻道
2014-08-01 17:57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毛笔是最主要的书写工具。由于科举制度的存在,练就一手好的毛笔字是知识人的基本功。同时,好的书法作品也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和许多传统事物一样,在20世纪初的全球化贸易中,毛笔不得不与外来的书写工具竞争从而获取生存空间,钢笔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将毛笔的生存空间压缩得只剩书法艺术这一领域,但百年之后的今天,钢笔也变成了高档商场的艺术品,逐渐淡出日常书写领域。

钢笔初现上海滩

        钢笔发明于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传入中国。作为当时中外交流桥头堡的上海,也成为钢笔与毛笔之战的发源地。在当时的报纸上,我们可以看到相关的争论很多。有人认为,“钢笔或毛笔,各有它的长处。如用钢笔写,书写流畅,可以将一纵即逝的思绪,像赛跑式的把它记下來。假使用毛笔写,吮笔磨墨,一面写一面尽可有构思的余地。总之,写记事文须秉笔直书时,似以钢笔较宜,写深奥的理论文字,则以毛笔为佳,不致于等你想到下文时,笔尖上的墨水却早已滞住了。”

        另一种观点却不以为然,他们以为“善用钢笔亦必不能强人废除中国之毛笔也,照新时代的眼光看来,调查现社会的应用,铅笔和钢笔比毛笔的用处多,所以练习时不能专用毛笔。最好的办法,大字用毛笔写,小字用铅笔或钢笔写,同时并用,不偏不废,才不吃亏。”

        但钢笔自身所包含的西洋基因,使它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人们便趋之若鹜了。有爱追时髦者以为“一样的写文,一样的表示意思,为什么不用毛笔而用钢笔?这大概风气造成,一支钢笔,表示学贯中西,即不能贯中西,也必可挂之衣襟而表示‘登样’。”其实,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也可随处见到有人将钢笔别在上衣兜。当这种时尚演变为社会风潮和流行趋向时,便不可避免地使群体陷入从众心态,洋钢笔取代土毛笔也就水到渠成了。        

钢笔的广告宣传

        20世纪初以报纸为中心的新媒体拓展了新事物的宣传渠道。泛览《申报》,我们便发现大量以钢笔销售为主题的广告,这些广告图文并茂,不仅有艺术样式的文字,还配有精美的插图。尤其每到开学旺季,更是密集发布,刺激消费者的神经,唤起人们的购买欲望。

        当时的跨国公司多用报纸平台为其产品造势。派克牌钢笔以征文的形式发布广告,比如1929年的派克笔公司征文,题目有两个:一是“中国笔制法及沿革”,二是“毛笔与钢笔优点之比较”。两题中任选一题,并选聘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博士、复旦大学校长李登辉博士、上海公共租界市议会华董袁履登先生为评判员。应征之文,须用中国文字。字数以一千字至一千五百字为度,用毛笔或自来水笔写均可,惟不可用铅笔。利用文化界名人的影响力是跨国公司进行产品定位和促进销售的又一发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929年《申报》上的派克笔公司征文。


        图书出版商也加入钢笔销售的行列。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世界书局这些知名的图书公司不仅出版书籍,还代销文化用品。他们借助书籍发行渠道,利用报纸广告为媒介,实行长期广告促销战略,尤其是在每年新生开学时期,更是大力推介。利用图书出版商的发行流通渠道,使钢笔这一西洋书写工具能迅速实现铺货率的提升。        

关勒铭公司的国产钢笔

        在20世纪30年代的国货运动中,钢笔与毛笔之间的斗争,演变为国货与洋货之间的竞争。一方面,钢笔国产大大降低了成本,为迅速传播推广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对技术的改良与革新,也使得钢笔更贴近国人的需求。这一时期,较为著名的是关勒铭公司,该公司以国货为卖点,以《申报》广告为媒介,大力推广其产品。

关勒铭公司以国货为卖点的钢笔广告。


        关勒铭公司发布广告:“本公司最近新出自动吸墨自来墨水毛笔一种及钢笔四种,经六次之改良,畅写耐用,精致美观,堪推国货之鼻祖,价格低廉,爱国诸君盍购乎。”在1931年的宣传中,更是以“救国主义”为题目,不仅提到技术与价格,还将国家利权与此相联系,“当此抵制外货时期,倘非实行,提倡国货,不足以救危亡,他货姑勿论,即自来水笔一项多来自外国,每年漏巵不下数百万,本公司有鉴及此,特备办美国新式机器自制各种自来水毛笔钢笔及各种墨汁,均用科学方法制造完善与舶来品并驾齐驱,价格与外货相宜一倍,永远保用,修理免费,爱用国货诸公盍兴乎。”

        挽回利权,是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诉求,将国家的宏观形势、公众的利益与国货产品的销售建构在一起,不仅推动产品国产化,实现利润增加,还有助于唤醒民族意识。

        关勒铭公司还注重商标的保护,1928年11月3日国民政府工商部在《申报》公布了关勒铭的发明专利:“关勒铭自来墨水毛笔仿欧美自来水钢笔之构造,以毛笔头带笔尖,以细金属尖管代钢笔尖,内之导水柱以软橡皮管为墨水池。”通过对毛笔进行改造,生产了自来水毛笔。以关勒铭为代表的公司,不仅以国货为卖点,引起爱国者之同情,利用其民族认同之心理。而且还积极参与技术改良,并降低产品价格。这一行为方式,对后来的企业引进、改良、推广国外技术具有范式意义。  

关勒铭公司的自来水钢笔广告。


政府推动钢笔普及

        官方的认可与推动,增强了钢笔作为书写工具的优势。1928年中央大学区检定小学教员时,要求考毛笔、钢笔、楷书及珠算、笔算;上海市中学毕业会考,也要求考生入场时须携带毛笔、墨盒或钢笔、墨水。涉及出入境的护照问题,政府也提出:“护照事项表及签证护照保证书、须用毛笔或钢笔正楷填写,不可草率。”甚至国民党选举总统与副总统,要求“采用无记名投票法,用毛笔或钢笔在候选人姓名上正中加圈。”

        1931年,上海市教育局呈部报告《小学课程暂行标准试验结果》提出,在小学国语写字用笔时,要注意钢笔字的练习,认为“如果在现在时候学习写字仍和从前一样,只用软笔不用硬笔,实是一个大大的错误。”在外交事务中,官方通过书写工具表明自己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1945年“中瑞新约”签订时,“王外长以毛笔及钢笔并签中英文名字,亚勒则以钢笔签署瑞典名字。”

        同时,钢笔的出现也推动了纸张、墨水技术变革,研制了许多专供钢笔使用的墨水和纸张。由于中国纸只能用毛笔书写,而外纸张可以用钢笔、毛笔、铅笔。新丰纸厂迎合钢笔对新型纸张的需求,发明了象林牌纸,纯粹采用国产原料,参以化学方法,迭经改良,印刷成绩极佳,足与外货媲美,虽在夏季亦无变化。有人发明了一种“栩制墨水”,解决了钢笔写字易渗化的问题。

钢笔vs毛笔:中西文化之争

        钢笔介入书写领域,赢得了人们的赞美,因其有独立之性,无依赖之习。毛笔虽然悠久且高贵,但总得借助墨、纸、砚台才能成事。但也引起了部分人在文化上的忧虑,他们批评道:“许多大学生,往往连本国文字都不会利用,会写钢笔而不善用毛笔,其实这点距真正的文明,真是太远了。”这种赞美或担心的态度仍然存在于今天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情感上。

        绘画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钢笔的介入,一方面出现了钢笔画这一新型的艺术形式,丰富了中国画的种类。同时也引起人们对这一艺术形式的担心,“中国画是否永存?不要说书法的本身没有人肯下功夫去注意,就是写字的工具毛笔也逐渐被钢笔、铅笔,以至于原子笔所侵占,而失去了书法本身的条件。”事实上,钢笔取代毛笔,恰好将毛笔从日常书写领域中解放出来,成为专门的艺术形式,推动了书法艺术的专门化。这一变化刚好与社会分工的专业化趋势相一致,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趋势。

        说到底,钢笔与毛笔之战背后反映的是文化之争,曾有学者表示忧虑,“到了欧西文化侵入中国以后,毛笔已受钢笔、铅笔、自来水笔打击不小,今年广东政府下令提倡学生用毛笔以塞漏巵,便是保存国粹的意思,不但是毛笔已经发生危险,就是钢笔铅笔亦何曾不是已经要淘汰;在外国用打字机的文学作家以及商店公司管家机关都是用打字机作文作信了。将来笔这东西,怕也就与文化无关了。”而乐观者却认为:“钢笔顶替了毛笔,洋服顶替了中装,革履顶替了布鞋,是中土文化衰替的原故。”

        发生在20世纪初的钢笔与毛笔之战,引起了很多的纷争和思考。在21世纪的今天,外来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加复杂多样,我们要有乐观积极的态度,在保持民族特色文化的前提下,充分吸收不同的先进文化。毕竟,再优秀的文化只有不间断的新陈代谢,才能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