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丨演员于波:从“大侠”到“火箭军”,不变的英雄情结

澎湃新闻记者 杨偲婷
2021-05-10 12:21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对于演员于波,很多观众最熟悉的角色,是《萧十一郎》里的连城璧,《水月洞天》里的童博,《幻影神针》里的金城等古装角色。对于80后观众来说,于波几乎是儿时那些武侠电视剧里的大侠形象代言人之一。

《水月洞天》剧照

于波自言,从小就有英雄情结,最喜欢演一些比较英雄式的角色。年轻时是演纵横江湖的大侠,最近,正在播出的《号手就位》中,余波出演了剧中“定海神针”般的存在——火箭军军官安雷。

“能演火箭军,就是这部戏最大的吸引力。”于波直言参与这个项目的缘由。

《号手就位》剧照

想多拍些英雄式的人物

在参演《号手就位》之前,于波就对火箭军充满了好奇。参与该项目后,他有了机会去火箭军的实际场地参观和体验,了解了火箭军建军以来的历史、重要人物、导弹一步步的升级演变过程。

“以前凭想象,觉得火箭军就是发射导弹,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兵种。接触了,了解了,去实际场地,包括军校去体验过之后,才发现中国火箭军的发达程度,远远超乎我们想象。感觉我们国家最尖端的科技力量,首先实践在了火箭军这样的地方。真是让我们为火箭军的发展而感叹,看到火箭军的那种高科技,那种威慑力,作为中国老百姓,觉得非常有安全感,非常自豪。”于波感叹,火箭军是一个震慑性的强大力量,“一旦使用的话,多半是有大的战争了。所以火箭军更多时候是在默默守卫着国家,普通大众很少切实感受到火箭军这个兵种的存在。”

于波认为,“安雷”作为《号手就位》中呈现的一位火箭军军官,角色最大的魅力在于,他不是一个符号化的人物。“他有血有肉,很生活化,他跟很多角色之间,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他跟妻子,跟孩子在一起的状态都是有所呈现的,所以更容易让观众接受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脸谱化的角色。”

《号手就位》剧照

对于这次出演,于波坦言,自己在表演上面对的最大的挑战,是由于火箭军题材的特殊性,表演基本都在绿幕前无实物进行。

“因为火箭军所有的装备,所有的科技的东西,很多涉及到机密,所以只能靠想象去设计一些设备环境之类的,而这些都是需要后期特效去做,那表演的时候都是靠想象去表现,在演的时候难度比较大。”幸而李路导演对火箭军做了较深的了解,“他给演员讲戏的时候,会告诉我们‘这里是什么东西’,‘那里是什么东西’,‘将来呈现是什么样’。他讲的时候,就让演员有画面感了,有一个很实在的想象在那里,所以演员虽然是无实物的表演,但他说的那种细致程度,让演员能找到一些依据去进行表现。”

另一个难点则是这个角色大段无交流的独白,“我的台词有时候是一页纸、两页纸,最多的时候我记得是连续讲两页半纸,台词量特别大。”在表现时没有对手演员,“安雷”作为一位旅长,言行沉稳,也不能有太多大动作,更多还是靠眼神、语气去表达情绪,这就无形中又给表演增加了难度。

于波坦言年轻的时候拍古装剧比较多,“那个时候就完全靠自己的体能去演,打斗,骑马什么的动作戏都比较危险。但现在已经来到了新的阶段,我更想尝试一些内敛的,走心的,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角色,也想多尝试一些不同的戏剧类型。”于波再次强调:“但我的初心到今天一直没变,想多拍些英雄式的人物,能对观众有一些启发和鼓舞的。”

《号手就位》剧照

说起《号手就位》,于波也说到和主演李易峰在拍摄中对于角色塑造的现场交流,“他会担心‘我这个状态是不是不够军人’,我说其实不用想那么多,他的人物本来不是军人,是大学毕业以后刚进军营,那一开始他就是军人的形象气质状态就不对了。从不是军人到军人,首先要有一些基本的训练,体能的训练,素质的训练,再加上自我修养上的训练,需要经历一段时间去磨练的。你当了几年兵以后,军人的形象跟气质,才会由内而外的出来,所以我说:你这种‘不像’反而就是对的。”

在于波看来,这涉及到演员对角色的“阶段性理解”。“拍戏都是段落打乱的,是根据场景来安排拍摄日程。那所有场次、剧情打乱了,对于一个演员来讲,你不能丢掉的是什么?是从始至终的故事脉络、人物脉络。”

“比如两个人谈恋爱,从不认识到认识,到暧昧到相爱在一起,这个过程你要表现出来的,不能明明两人刚认识,但表演状态是很熟悉的,不能两口子老夫老妻的,表演上却是热恋期的小情侣。”于波强调:“一个角色的完整性,部分来自于他人物关系的阶段性,不能丢掉阶段性、打乱阶段性。表演不是要达到目的,表演演的就是过程,情绪的过程、成长的过程,不是一来就一个脸谱化的结果。”

做演员这行需要良好心态,不能急功近利

聊到入行多年,印象深刻的作品,于波表示最忘不了的还是刚出道拍《萧十一郎》的时候。“我特别怀念那时候,剧组里所有的演员都生活在一起,为一场戏大家会互相探讨交流,你想怎么演我想怎么演,那种氛围就非常热络,非常开心。哪怕今天哪场戏演得不好,但这种氛围也一直在感染着我们,促使彼此努力。在那样一个环境里,在表演上才会成长最快。”于波坦言,“现在很多剧组,拍摄节奏都非常快,都在抢时间,演员和演员之间,也没什么生活中的交流了,到戏上,也比较缺乏机会和精力互相了解和探讨表演了。“

《萧十一郎》剧照

“这个并不是说接受不了,可能这就是时代需要的。但最大的缺失可能是,在片场,人和人之间的那种人情味越来越淡了。其实演员生活中的熟悉感和交流感,是能作用在戏里的人物关系的。演员真是需要互相的了解,演戏的时候讲的是控制,比如戏里我们是敌人,我要打他骂他,但我们私下关系很好,我知道在表演中我打他骂他,他明白的,他不会怪我。那这就对人物之间的张力,有很好的帮助。可现在大家都不熟,那就不太好去拿捏这个表演的分寸。顾前顾后可能就会造成,我们的表演也是收着含着的,放不出来。”

那在这个时代的这种新境况中,如何把自己的表演完成好?“怎么把自己在状态调整好,把自己生活安排好,在最短时间内把自己的位置放好,是最重要的。”于波根据自己的经验,简单提出几点建议。

“不断体会生活,感受周遭的变化。我认为,演员的表演,一定是建立在对剧本深刻的理解,对生活、对时代真实的感受上。你能理解到什么程度,你就能演到什么程度。”于波说道,“年轻时我不知道演一个成熟已婚的男人应该是怎样的,随着时间推移,阅历积累,我对角色的理解就不断在深入。”而这种积累一方面来自大量拍戏的经验,“在拍戏中积累经验,去找镜头前的感觉跟状态,让自己最大化的去发挥自己的优势,完善自己的短处”;另一方面,则来自拍戏之外的学习,“多看书,多做功课,多看片子,这种积累对以后遇到复杂角色时很有帮助,你可以从这些积累中,去找到共鸣,找到模仿和依托的范本。”

《号手就位》剧照

“要有体能上的训练,拍戏也是体力活”于波拿自己举例,拍戏之余,他不熬夜,规律生活,不喝饮料,极少吃甜食,坚持各种运动和锻炼:爬山,跑步,健身,游泳。“要自律,少抽烟少喝酒,时刻保持好的精神状态,这才对得起观众,对得起自己。”

“做这行需要良好心态,要顺其自然,不能急功近利。”这一点于波说得尤其真诚,“我们年轻时候,是一部戏一部戏拍,观众才能慢慢去认识你。现在是一部戏就能让一个人‘红’,一部戏也能让一个人‘黑’,这种瞬间巅峰到低谷的起伏,压力很大,我觉得一般人的心智很难承受得了,所以平和的心态,是非常之重要。”

“名利这个东西,可能在这个圈子,看上去太触手可及了。有时候会把得失看得太重。一定要找到人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而不是一味去追求、去索取什么。还是要在得失中找到平衡点。”于波说道,在拍摄现场,往往都是服化、灯光、摄影等等部门,几十号、几百号人,在为演员的工作服务,对此,演员不该习以为常,“要觉得大家的付出都是为了让你呈现出最好的表演,所以你没有理由做不好,必须要做好。让自己从心态上,从状态上,从对这个行业的认知上,更加的自重,也更加的敬畏。”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