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井一二三专栏:“老老”——日本老龄社会的悲剧

新井一二三
2014-08-05 19:00
来源:澎湃新闻
专栏 >
字号

老夫老妻单单相依的家庭里,公婆一个一个地患上了认知症以后,日子过得只能越来越惨。IC 图

        问:在当代日语里,“老老”和“认认”两个修饰语后面会来同一个单词,猜是什么?

        答:“介护”,即是看护。

        “老老介护”是老人看护老人的状况, “认认介护”则是认知症(老人痴呆症)病人看护认知症病人的状况。

        古话都说“同病相怜”,同病的人在一起,也许会起互相安慰彼此鼓励,激发免疫力的作用吧。然而,老夫老妻单单相依的家庭里,公婆一个一个地患上了认知症以后,日子过得只能越来越惨了。果然,这几年,日本的传播媒体经常报道老夫谋杀了病弱的老妻以后自杀了之的消息。甚至有一次,80岁的老夫带82岁患有糖尿病和认知症的老妻,双双溜进已作废的焚化场,自己把木柴给点火,焚身自杀的悲惨案件发生。那位老先生,不仅在现场大声放了西方古典乐《葬礼进行曲》,而且在家里还留下了再清楚不过的财产目录和把一切捐给当地政府的遗书;显然是要自己失去理智之前赶紧走掉的。其思想之透彻和绝望之深刻,给广大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在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占的比率,即高龄化率,达24%。这数字比世界任何国家都高。只有第2名的德国和第3名的意大利,高龄化率也高于20%。其它欧洲国家大多在15%和20%之间;美国和加拿大都不到15%;中国则大约10%左右;非洲国家的高龄化率都还在一位数水平。国家社会高龄化的原因,不外是寿命拉长和出生率低迷。日本的平均寿命是83岁,在全世界最长寿民族之列;反之,日本的出生率,即一个女性一辈子生产的平均人数,只有1.3而已,处于全世界最低之列了。长年施行了计划生育的中国,目前的出生率仍有1.7多,平均寿命则为73岁,果然高龄化率相对不高。

        在高龄化严重的社会里,老年人远远多于小朋友;日本的14岁以下儿童只有65岁以上老年人的一半,才12%而已。结果,以年龄阶段分人口的直线图表,呈出倒立的金字塔形状。这就麻烦了。在从前的社会,占多数的青年人、中年人协力照顾了占少数的老一辈;然而,在当下的日本,中青年劳动人口都已缺少,迫使吉野家牛肉饭店深夜关门,哪里顾得上身体病弱又多如牛毛的老人家呢?

        在各个日本家庭里,高龄人口也往往超过中青年世代的。2013年在东京发生的一宗案件里,45岁失业的男性在夏天酷热的日子里独自躲在房间里开冷气,傍晚要出去卖东西时候才发现87岁的父亲和78岁的母亲双双倒在地板上已断了气,显然是中暑脱水导致的。谁料到,接电赶来的救急队员闻到了房子里奇臭刺鼻,经搜索发现,原来二楼另有个早开始腐烂的尸体,乃他89岁伯父。男性说:父亲和伯父都长期患有认知症,由母亲一手料理家务并照顾两个病人的,然而大约十天前,她自己都在医院给诊断有认知症了。也就是说,在这个家庭里,多年来的“老老介护”最后发展成“认认介护”,没多久就全灭了。

        专攻老人医学的大夫解释说:老年人尤其是认知症病人对气温的变化不敏感,事件发生当天,气温突然提高了,恐怕老太太都没来得及喝水开冷气之前便倒下了。假如家里只有老人家的话,当地政府会派人来支援;可是,该家庭有中年儿子同居,因而不在支援名单上了。日本向德国学福利政策,2000年施行了介护保险,是种强制性的全民保险。按法律,这个“老老介护”家庭也可以利用介护保险制度,请公家派保姆来料理家务或者派护士来做初步治疗。但是,老太太的病状慢慢恶化,连同居的光棍儿子都没有注意到,实际上她已经失去能力照顾包括自己在内的三个老病人了。

        据日本政府卫生部调查的结果:目前需要介护的老年人当中,全面利用介护保险框架服务的只有15%而已,占多数的62%主要由同居家人护理,其中51%的介护者本人又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可见,在今日日本,“老老介护”普遍到什么程度了。这一方面是已婚儿女独立经营小家庭所致;大家健康的时候没有同居,老一辈病倒以后两个家庭合并更加困难。“老老介护”勉强能过得去,但是有一方呈了认知症状,独立生活迟早就不可能了。有些儿子在太太反对跟老人同居的情况下,宁可自己提早退休而一个人搬回老家照顾父母去。只是这样解体了小家庭的结果,再过十年二十年,自己年迈需要照顾的时候,说不定连“老老介护”都谈不上了。另一方面,65岁以上老年人的15%即460万人目前已患有认知症;到了80岁,认知症的罹患率竞高达20%了。单纯计算起来,即使是有福气白头偕老的老寿星夫妻,每11对里就有1对得面对“认认介护”的困局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