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战百年·战前37天(31)| 萨特、波伏娃和阿隆的战争启蒙

澎湃新闻记者 石剑峰
2014-07-28 09:08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1914年的萨特只有10岁,已经会用故事编派德国人;波伏娃7岁,用红白蓝三色勾画“法国万岁”字样; 10岁的雷蒙·阿隆则在作文中赞美“小上尉”。当战争结束,他们会在巴黎高师相遇。他们将撑起法国知识分子的20世纪。 

让·保罗·萨特(Jean-Palu Sartre,1905-1980),图为少年萨特

        战争中的少年萨特热衷于改写报刊上的故事,其中包括羞辱德国人的故事。萨特到了老年还记得在战争中写过一个惊险故事,里面的主人公是个士兵,他俘虏了德国皇太子,这个士兵在一群高声大笑的士兵面前揍了这个皇太子。战争是萨特的政治启蒙,尽管那时他只是10岁左右的少年。当时的萨特相信那种简单的爱国主义——英雄的法国士兵正在跟邪恶的德国人打仗。

        战争不仅启蒙了萨特的政治认识,战争的暴力也蔓延到了当时那些少年身上,他们经常打架,“把对手看成德国佬那样的敌人”。萨特当时是个孤独的孩子,他常常会扯谎,对小伙伴们说自己有个女朋友,还常去开房。萨特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战争中他有了继父。

幼年的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

波伏娃,1947年布勒松摄

萨特和波伏娃在巴黎

        波伏娃生于1908年,比萨特小3岁。她和萨特一样很早就开始了文学创作,7岁时便写了很多故事。1914年8月战争爆发时,6岁的波伏娃就已经有了相当激进的“政治”意识,她踩踏了一个德国制造的赛璐璐娃娃,这其实是妹妹的玩具。小波伏娃还想把“标有相同侮辱性符号”的银质餐刀架扔出窗外。小波伏娃相当爱国,她自己做了涂有协约国颜色的小旗帜,插得处都是,她还在一块壁板上用红白蓝三种颜色勾画出“法国万岁”几个字。她的行为获得了大家的赞赏,波伏娃的爱国行为实际上也反映出了她家人的爱国热情,因为她们家有部分人就住在洛林——普法战争后被德国占领。

        在课堂上,学校的教育与战争紧密相连,波伏娃在学校里读的都是充满爱国气息的故事。波伏娃也写过和德国佬打仗的故事。整个战争期间,波伏娃没有缺过一天课,经常是她一个人面对着老师,因为大部分学生都不来上课了。

        战争那几年,波伏娃全家人都会挤在一起,听父亲用优美的嗓音背诵诗歌。

雷蒙·阿隆(Raymond Aron,1905—1983)

        雷蒙·阿隆与萨特同岁,他也出生在一个充满爱国热情的家庭——一个犹太人家庭。战争爆发时,雷蒙·阿隆的父亲已经43岁,但他还是应征加入了后备役部队,在图尔的兵营里呆了几个月。战争中小阿隆对政治并不那么感兴趣,“我对自己的学业和娱乐的兴趣超过对政府公报和新闻报道的关心。”“但是当学校里教师们对同学们发出动员时,我也出于自然的民族主义感情,报名参加‘海洋与殖民地协会’。”有一次老师布置一篇作文,要求这些小学生谈谈将来做什么职业,阿隆在作文中讴歌赞美“小上尉”的豪情壮举,这让他在班里出了名。

        战争对阿隆的影响不大,一次偶然事件改变了阿隆的思想,让他开始对政治和犹太人处境感兴趣。10岁前后,他偶然在父亲的藏书中看到了一堆资料,都是关于几年前的德雷福斯事件的内容,有传单、小册子、左拉的文章、报纸等等。

        萨特、波伏娃和雷蒙·阿隆,在一战中都只是10岁左右的少年,都写过关于战争的文章,对政治都有了懵懂的意识。几年后,当战争结束,他们会在巴黎高师相遇,他们将撑起法国知识分子的20世纪。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