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甲午祭︱用数字说话,8位学术名家的甲午镜鉴
在7月24日举行的“殇思•镜鉴———甲午战争120周年研讨会”上不仅有军方人士,还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甲午战争史的学术名家。他们从各自的视角出发,对于这场改变中国近代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作出了发人深省的反思,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整理了其中8位专家发言里包含数据性的内容和结论,用这种直观的形式展现各位学者对于甲午战争的纪念。
甲午战败导致日本侵略连锁反应
大连民族学院原副院长关捷
大连民族学院原副院长关捷在发言中谈到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时说:“没有甲午就不会有10年后的日俄战争,也不会有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不会有日本殖民统治台湾50年,也不会有日本占领大连40年,也不会有东北广大地区沦为日本统治的14年,全国蒙受战火之灾的8年。”
慈禧挪用海军衙门经费750万两,方伯谦投资房产60间
关于北洋海军内部的腐败,姜鸣提到了不久前在英国刚发现的史料,一名海军洋员控告方伯谦的胞弟赖账,说方伯谦当初为购刘公岛上的60间房产向其借贷英银6千元,年利8%,并由其胞弟出面收取租金。这就证实了当初揭露的北洋海军腐败和军纪涣散的史料是真实可靠的。
严复总结战争败于此前30年的洋务运动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的发言主题是“严复对甲午战争的观察和思考”。严复认为北洋海军在指挥层面有很大的失误,他对李鸿章多有指责,比如用人不当等等。简而言之,严复总结战争失败的原因有三点:第一,甲午战争之前30年的洋务运动,在严复看来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把西方分成“体”和“用”两个方面,没有利用后发优势从器物变革适时转变为制度变革;第二,中国的科举制度有问题;第三,根本的政治制度问题。
法国《费加罗报》用130多篇文章报道甲午战争
法国国家图书馆规划部部长裴程从海外学者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根据他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查询,发现西方媒体对甲午战争有大量追踪报道,“比如说《费加罗报》1894年7月到1895年11月间就发表了130多篇文章,晨报发表的文章更多,还有一些报刊、杂志也发表了大量的文章。”
裴程指出,西方对甲午战争反思的出发点是自身在华的利益。西方列强中因为甲午战争的受害者是大英帝国和俄罗斯。西方人普遍认为李鸿章是清朝上层唯一一个看透时局的高官,但只靠一两个李鸿章,仍然回天乏术。但因为中国的众多人口、辽阔幅员、当时西方并没有对中国完全失去信心,“比如说11月份日军进入辽东,朝廷惊慌失措,要赶快筹集军饷准备保卫北京,香港的汇丰银行发行公债,公债是1900万两白银,仅仅不到一天就收盘了,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年息是17%,20年还清。”
“高升号”上1000人里有700多位是淮军子弟
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来自李鸿章与“淮军”的故乡,他特别提到7月22日的安徽《新安晚报》上刊登了一篇报道,标题是《街头借问“甲午”耻,一无所知占三成》,内容为记者随机走入合肥小区、写字楼、政府办公楼、工地、商场、大学城,采访了100位市民。而接受采访的100位市民里有31位对甲午战争一无所知,只有2个人知道丁汝昌是安徽人。
此外,翁飞还讲述了淮军子弟兵在甲午战争中的英勇表现。120年前,日军在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高升号”,引发甲午战火。“高升号”上的大部分士兵是淮军吴育仁部的两个营,最后罹难的清军将士大部分来自肥东六家畈,主体1000人里有700多位是淮军的子弟,其中就有吴邦国委员长的叔叔、爷爷。
6集甲午海战电视纪录片即将播出
据杨晓丹介绍,纪录片搜集了很多珍贵的历史镜头,例如有海军工程学院在1990年代对冰心先生的采访。其次,还有国内研究甲午战争史的权威学者戚继章先生的历史镜头。再者,摄制组还奔赴国内外多个与北洋海军、甲午海战有关联的地点进行拍摄,特别珍贵的是日本的“定远”馆在去年拍过之后,今年就拆除了。此外,剧组还将陈悦先生发现的一首北洋海军军歌,请专家按照现代方式进行谱曲,效果震撼。
甲午战前日本拥有银行900多家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在发言中比较了中日两国在战前的银行体系,指出日本已经建设成为现代国家,而中国还远远落后。“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甲午战争前日本已经有900多家银行了,其中国家银行100多所,私人银行几百所,而中国一家银行都没有,完全还是靠传统的票号、钱庄。”
21世纪在荒山上发现19世纪的北洋海军士兵墓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