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
  • +1
    21

甲午祭|两甲子之后,仍有人在沈寿昌的墓前唏嘘

澎湃新闻记者 陈诗悦 实习生 包单霖
2014-07-26 20:07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上海同济大学沪西校区内有一个花岗岩碑,纪念的是北洋水师将领沈寿昌。出生于上海浦东的他12岁即通过清政府选拔,成为第四批留美幼童。1894年,32岁的沈寿昌在与日舰的海战中为国捐躯。两甲子之后,仍有人在他的墓碑前扼腕。
     
沈寿昌像

上海同济大学沪西校区内的沈寿昌纪念碑。包单霖 图

        上海同济大学沪西校区内,每天往来的学生在经过体育馆时,总能看到一块黑色大理石的石碑,从其左侧底部还斜出一块长方形灰色花岗岩,犹如翘起的舰艇前端。住在这里的学生大多知道这块碑纪念的是一位北洋海军将领,即便是清明之外的日子里,也会有人自发前来祭悼。而长眠于此的,正是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的殉难将领、上海县洋泾镇人沈寿昌。

从留美幼童到甲午将领

        1863年(同治二年),当时还隶属江苏省的上海县洋泾镇(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沈子英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孩子,取名沈寿昌,字清和。洋泾的这一支沈氏,往上可追溯至战国时的齐国大夫沈遵,直至明朝嘉年间,沈文魁由磊塘迁入川沙堡,至今500余年,沈氏已成为川沙的第一大族。

        沈家住宅位于洋泾西奚家宅184号(原洋泾乡源生二队),1990年代浦东改造,老宅也已被拆去。其住宅现在的地理位置处于浦东大道源深路口东侧,现在依着旧址寻去,只有高耸的金融大厦,再不复见传统民居。

        《川沙续县志》称沈寿昌“自幼聪颖有大志”。同治十四年(1875年)年仅12岁的沈寿昌即通过清政府选拔,加入了派遣幼童出国学习的行列。这批幼童共120人,分四批赴美留学,而沈寿昌即是在第四批中。在这批幼童中,有很多后来都称为了知名人士,如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著名翻译家严复等。与沈寿昌同批留学的还有一位川沙老乡陆德彰(曾任松江电报局局长),两人在美国诺维奇的罗杰斯(C.E.Rogers)太太家居住,就读于诺维奇自由学校(Norwich Free Academy)学习理化,后专攻轮机和航海。

        1881年(光绪七年)北洋水师学堂落成,急需人才,下令召回出洋学生。沈寿昌未及完成原定15年的留学规划,奉命回国,进入李鸿章于当年所办的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至北洋海军服役,不久,任威远舰二副。

  1882年(光绪八年)夏,朝鲜政局发生动乱,日本趁机进行军事干涉。清政府派出四舰东进援助朝鲜,以“威远”为护卫舰。由于中国的援助,日本舰队见无机可乘,便退出朝鲜海域。朝鲜事平后,清政府论功行赏,沈寿昌被升为把总。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战丰岛海战爆发时,沈寿昌已升任“济远”舰帮带(相当于今天的副舰长),并兼领大副。1894年7月25日,“济远”号、“广乙”号由牙山返航,驶抵丰岛海面时,突然遭到日舰“吉野”等三舰袭击。在千钧一发之时,管带方伯谦躲入舰舱房备事(有一说管带方伯谦临阵脱逃)。沈寿昌与二副柯建章商定后,当机立断,沈寿昌登上瞭望台,屹立司舵,指挥炮手进行反击,二副柯建章到前炮台督战。顷刻之间,丰岛海面炮声怒吼,硝烟升腾,日光失色。日、中5艘军舰,往来奔驰,战情激烈。突然,一发炮弹击中“济远”号瞭望台,一块弹片飞入了在指挥反击的沈寿昌头部,32岁的沈寿昌为国捐躯。

  沈寿昌不仅是北洋海军在中日战争中捐躯的第一位高阶军官,也是为甲午海战牺牲的第一位留美幼童。1894年9月22日和29日的《伦敦新闻画报》对于刚刚爆发的中日甲午海战和清军北洋水师有一个专题连续报道。该报刊还刊登了六幅照片,分别介绍了北洋大臣李鸿章、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以及后者手下的四位青年才俊,沈寿昌就是其中一位。

墓地辗转迁移终落定

        沈寿昌之妻为嘉定人周氏,因婚后沈寿昌长期在外服役,两人没有后嗣。沈寿昌牺牲后,其父沈子英作主,将沈寿昌的三弟沈林昌的儿子沈星垣过继给周氏作为嗣子。沈寿昌曾在山东威海卫北洋水师任职,因此,他全家也随之在威海卫居住过。而这位沈星垣,陪伴着周氏老人直至她1953年去世,也成为后来见证沈寿昌墓地搬迁的最直接家属。

        丰岛海战后,李鸿章根据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申请,曾为丰岛、大东沟两场海战牺牲的部分官兵请恤。为嘉其忠勇,清廷追授沈寿昌总兵衔。但不知何故,他的遗体未能尽速运回原籍,而是暂存刘公岛北洋水师的基地,直至战争结束后,其灵榇才运回家乡安葬。《真如镇志》在“轶闻”中记有“沈寿昌忠骸埋真如”一则,葬于江苏省嘉定县三千里村附近(今属上海市普陀区桃浦李子园村)。相传慈禧太后曾授意赐沈家一颗金头颅,同其遗骸一同埋下,另褒奖匾额一块。

        这块官赐匾额原挂在沈寿昌在洋泾奚家宅的老房子里。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从匾额上得知被褒奖的将领曾为“甲午英雄”,嫉恨之下欲将匾额烧毁,幸得家人抢救及时,保留下了半块。解放后,这半块匾额随着沈寿昌的后人辗转迁移,据说上个世纪80年代还有人在徐家汇沈寿昌后人的家中见到过,现已不知去向。

        1964年4月,与上海铁道学院(现归并为同济大学沪西校区)相邻的李子园生产坊因土地平整,需要迁移当地的一些墓地,其中就发现了沈寿昌墓。墓有封土,周围植有松柏,碑上刻有“皇清·沈公寿昌之墓”几个字。开挖当日,沈寿昌嗣子沈星垣来到现场,要求开馆验看。人们发现所谓金头颅也只是木质的假头,安放于沈寿昌遗体的头部,由于年岁久远,早已腐烂。

        李子园村原生产队队长陈连生确认了家属开馆的细节,据他回忆,棺木随后被抬至上海铁道学院北侧院墙外的小河边下葬,但是由于地面未作标记,也就渐渐堙没在人们的记忆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铁道大学扩建,在该处建造体育馆和校办厂新车间。据当时该校原基建处钟懿回忆,建体育馆时地基是打柱桩的,并未全面开挖。当时也曾捡到过一些骸骨,有主遗骨已由村民认领,而一具带棺无主骸骨则就地深埋。据此判断,沈寿昌的墓葬,或是未曾挖到,或是已被深埋,必在原处。而经陈连生指认,沈墓当在今体育馆西南角的靠墙处。

        1996年11月,时任上海铁道大学副校长的郦萌经多方查证、走访,确认了沈寿昌迁葬后的新墓址后,拟请以普陀区政府名义,在体育馆东侧建造沈寿昌墓址纪念建筑,作为学校和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和文明景点。1997年5月18日,沈寿昌墓址纪念碑奠基,1998年仲秋,纪念碑建成。2005年成为普陀区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浦东新区收藏协会秘书长黄六根是地道的洋泾人,工作之余,他喜欢收藏关于洋泾的一切旧照片与旧物件。提到在洋泾出生的甲午英雄沈寿昌,他总有满满的自豪。“我收集了沈星垣老人97岁时的口述搞,还有墓葬迁移时的照片原件,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资料。”今年他计划在洋泾的社区报上出一版沈寿昌的事迹。

  2006年到同济担任保安的颜威俊也常常会来沈寿昌的纪念碑转悠一下,这是他的工作。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暑假里周围的老人和小孩也会来看纪念碑,清明时学校还会组织纪念活动。沈寿昌,这位在甲午海战中唯一留名的上海人只活了32岁,两个甲子后,人们依然在以各自的方式怀念他。

   
沈寿昌故居(源深路奚家宅184号,已拆毁)背后两幢高层建筑为五牛城。        

沈寿昌灵柩1964年4月2日迁移时的现场照片。

柩迁移当天,嗣子沈星垣在

沈寿昌墓前。

(注:本文引用《川沙续县志》、《话说浦东》、《人文上海》,图片及部分档案由同济大学档案馆和《洋泾社区》主编黄六根提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21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197)
    发表
    热评论
    公司楼下711,淘宝上一模一样的笔9块钱12根,他卖我8块一根,已举报,没后续
    2022-08-29 ∙ 未知
    回复
    举报
      同一种花样比比皆是
      2022-08-28 ∙ 未知
      回复
      举报
        盲盒整上小孩子了。。。
        2022-08-28 ∙ 福建
        1
        回复
        举报
          用这么贵的笔,能考上清华吗?
          2022-08-28 ∙ 未知
          回复
          举报
            现在生活成本加高,企业也要生活啊,价格贵,有贵的道理,如果按照你这样说,大家就不用创新了,现在你们这些媒体都怎么了,
            2022-08-28 ∙ 未知
            回复
            举报
            • 正在经历挣扎.贵的道理就是好看,除此之外基本没有什么区别(白眼),一些贵的笔反而更难用,学生党有那么多钱买贵的笔么,不应该抵制把价格打下来么,到说起媒体来了
              • 2022-08-28 ∙ 福建
                回复
                举报
            为什么总是出现这么多“某某”刺客?有关部门难道就不会举一反三去查一查?到底是某一产业的问题还是整个零售行业的问题??!我们还不清楚前面到底还有多少“刺客”,希望有关部门给点力吧!
            2022-08-28 ∙ 未知
            9
            回复
            举报
              没必要,不如用1,2块的笔
              2022-08-28 ∙ 未知
              1
              回复
              举报
                明明就是一个价格欺诈,还什么刺客,
                2022-08-28 ∙ 未知
                15
                回复
                举报
                  市场监管部门呢,未明码标价是违反价格法吧
                  2022-08-28 ∙ 未知
                  12
                  回复
                  举报
                    付款的时候,不要即可。物品的贵和便宜,市场会调节的。
                    2022-08-28 ∙ 上海
                    回复
                    举报
                      不吹不黑,小米巨能写用了好多年,可以试试
                      2022-08-28 ∙ 福建
                      1
                      回复
                      举报
                        既然是为了出售商品,就应该明确标明价格,而不是玩这种套路
                        2022-08-28 ∙ 江苏
                        5
                        回复
                        举报
                          专门卖文具的文具店 文具就没有便宜的
                          2022-08-28 ∙ 菲律宾
                          7
                          回复
                          举报
                            还好我在付款这事上从来不怕丢脸
                            2022-08-28 ∙ 广东
                            15
                            回复
                            举报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先问价格再决定买不买,或者要钱不要所谓“面子”。
                            2022-08-28 ∙ 未知
                            14
                            回复
                            举报
                              价格标清楚,顾客足够喜欢愿意买就买,不愿意买也有很多其它选择。
                              2022-08-28 ∙ 未知
                              回复
                              举报
                                2022-08-28 ∙ 浙江
                                1
                                回复
                                举报
                                  商品的价格本来就是市场需求决定的,当需求达到一定,白菜都可以卖出黄金价,就像“猪都可以飞上天”一样,无可厚非!价值观决定了个人的消费,20元一支笔对高收入阶级微不足道,但对中低收入阶级,它就是天价!但市场上一定有各个阶级阶层可以消费的商品,打肿脸充胖子怪不得别人,是消费者自己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有问题,小孩子是否攀比,是否“偷”你口袋的钱,也是家长教育水平能力的问题,和商家如何定价有半毛钱关系吗?如果商家定价随心所以不顾市场需求,它就自然会倒闭!那也是活该!但用不着消费者评价!更不是形成孩子攀比或者扭曲的消费观价值观的理由和原因!
                                  2022-08-28 ∙ 未知
                                  1
                                  回复
                                  举报
                                    现在很多商圈说打折促销也是一样的道理,那个套路说明码标价他也是,但是他是把已经减价的钱标在标签上,很容易被人误认成这个标价再打折,我昨天在阿迪和Nike就看到了
                                    2022-08-28 ∙ 未知
                                    22
                                    回复
                                    举报
                                      缺乏明码标价这一项
                                      2022-08-28 ∙ 未知
                                      15
                                      回复
                                      举报
                                        新评论
                                        公司楼下711,淘宝上一模一样的笔9块钱12根,他卖我8块一根,已举报,没后续
                                        2022-08-29 ∙ 未知
                                        回复
                                        举报
                                          同一种花样比比皆是
                                          2022-08-28 ∙ 未知
                                          回复
                                          举报
                                            盲盒整上小孩子了。。。
                                            2022-08-28 ∙ 福建
                                            1
                                            回复
                                            举报
                                              用这么贵的笔,能考上清华吗?
                                              2022-08-28 ∙ 未知
                                              回复
                                              举报
                                                现在生活成本加高,企业也要生活啊,价格贵,有贵的道理,如果按照你这样说,大家就不用创新了,现在你们这些媒体都怎么了,
                                                2022-08-28 ∙ 未知
                                                回复
                                                举报
                                                • 正在经历挣扎.贵的道理就是好看,除此之外基本没有什么区别(白眼),一些贵的笔反而更难用,学生党有那么多钱买贵的笔么,不应该抵制把价格打下来么,到说起媒体来了
                                                  • 2022-08-28 ∙ 福建
                                                    回复
                                                    举报
                                                为什么总是出现这么多“某某”刺客?有关部门难道就不会举一反三去查一查?到底是某一产业的问题还是整个零售行业的问题??!我们还不清楚前面到底还有多少“刺客”,希望有关部门给点力吧!
                                                2022-08-28 ∙ 未知
                                                9
                                                回复
                                                举报
                                                  没必要,不如用1,2块的笔
                                                  2022-08-28 ∙ 未知
                                                  1
                                                  回复
                                                  举报
                                                    明明就是一个价格欺诈,还什么刺客,
                                                    2022-08-28 ∙ 未知
                                                    15
                                                    回复
                                                    举报
                                                      市场监管部门呢,未明码标价是违反价格法吧
                                                      2022-08-28 ∙ 未知
                                                      12
                                                      回复
                                                      举报
                                                        付款的时候,不要即可。物品的贵和便宜,市场会调节的。
                                                        2022-08-28 ∙ 上海
                                                        回复
                                                        举报
                                                          不吹不黑,小米巨能写用了好多年,可以试试
                                                          2022-08-28 ∙ 福建
                                                          1
                                                          回复
                                                          举报
                                                            既然是为了出售商品,就应该明确标明价格,而不是玩这种套路
                                                            2022-08-28 ∙ 江苏
                                                            5
                                                            回复
                                                            举报
                                                              专门卖文具的文具店 文具就没有便宜的
                                                              2022-08-28 ∙ 菲律宾
                                                              7
                                                              回复
                                                              举报
                                                                还好我在付款这事上从来不怕丢脸
                                                                2022-08-28 ∙ 广东
                                                                15
                                                                回复
                                                                举报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先问价格再决定买不买,或者要钱不要所谓“面子”。
                                                                2022-08-28 ∙ 未知
                                                                14
                                                                回复
                                                                举报
                                                                  价格标清楚,顾客足够喜欢愿意买就买,不愿意买也有很多其它选择。
                                                                  2022-08-28 ∙ 未知
                                                                  回复
                                                                  举报
                                                                    2022-08-28 ∙ 浙江
                                                                    1
                                                                    回复
                                                                    举报
                                                                      商品的价格本来就是市场需求决定的,当需求达到一定,白菜都可以卖出黄金价,就像“猪都可以飞上天”一样,无可厚非!价值观决定了个人的消费,20元一支笔对高收入阶级微不足道,但对中低收入阶级,它就是天价!但市场上一定有各个阶级阶层可以消费的商品,打肿脸充胖子怪不得别人,是消费者自己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有问题,小孩子是否攀比,是否“偷”你口袋的钱,也是家长教育水平能力的问题,和商家如何定价有半毛钱关系吗?如果商家定价随心所以不顾市场需求,它就自然会倒闭!那也是活该!但用不着消费者评价!更不是形成孩子攀比或者扭曲的消费观价值观的理由和原因!
                                                                      2022-08-28 ∙ 未知
                                                                      1
                                                                      回复
                                                                      举报
                                                                        现在很多商圈说打折促销也是一样的道理,那个套路说明码标价他也是,但是他是把已经减价的钱标在标签上,很容易被人误认成这个标价再打折,我昨天在阿迪和Nike就看到了
                                                                        2022-08-28 ∙ 未知
                                                                        22
                                                                        回复
                                                                        举报
                                                                          缺乏明码标价这一项
                                                                          2022-08-28 ∙ 未知
                                                                          15
                                                                          回复
                                                                          举报
                                                                            加载中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