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影评|导演韩寒和作家韩寒是两个人

澎湃特约撰稿 王婷
2014-07-24 14:06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这部电影里,韩寒杂文里的犀利,只是偶然在“韩式金句”中灵光一现,或是在电影某些桥段设计中展露出来。从整个电影的气质来说,反而是非常沉郁稳健的,一种“人到中年”开始洞悉世事思考人生的感觉。

        

提示:本文有剧透

《后会无期》海报

        在《后会无期》上海首映结束后,有媒体问会不会拍续集,韩寒肯定地说“不会”。这是再明白不过的事情,“后会”已经“无期”了,怎么还会有下文?

        在媒体见面会上,导演韩寒的形象谦和文雅,虽然穿着白衬衫牛仔裤,但是自有一种掌控全局的气场在那里。写作是一个人的事,虽然困难,但是指挥自己即可;导演是指挥和调动一群人的事,难度可想而知。而从现场观众反映来看,导演韩寒的第一份答卷相当不错。

        三个青年,江河(陈柏霖)、浩波(冯绍峰)和胡生是好朋友,他们住在“最东边的一个岛上”。江河在岛上教书。因为岛上居民全都要迁出,江河被重新分配工作到“最西边”,浩波和胡生于是决定开车横穿整个国家。影片的结尾是几年以后,江河已经成为知名作家,回到岛上,岛屿被旅游开发,他在船上偶然坐到了熟睡的苏米(王珞丹)身旁。

        《后会无期》被定义为公路片,这是几个青年的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串起整个电影的几个故事有强有弱,结构略为松散,但是台词非常抢戏,这也是映后被许多媒体评论的焦点之一。 大量“韩式金句”在电影上映前,就已经随着预告篇走红网络。有媒体甚至建议,女文青可以自带摘抄本进场摘抄。其实,观影过后发现这些台词跟剧情契合度甚高,并没有太多刻意“凹台词”的感觉。但是,电影作为视觉艺术,对影像的要求同样重要。而《后会无期》 给人整体感觉是导演对文字语言的把控能力要比对电影语言(画面、镜头等等要素)的把控能力高得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台词非常出彩,但是电影语言略为苍白。 作为公路片,其实本来可以有更丰富的影像呈现的,但是到最后能记住的画面也就是大量的航拍镜头(这些镜头已经无缝对接到了朴树为电影演唱的《平凡的路》的MV中)。这不能不说是小小的遗憾。

        电影的情节是虚化了时代背景的,整个片子更像是一个有着公路片外表的寓言故事。比如,电影虽然是公路片,但是里面没有出现过一个具体的地名和路名,主人公所生活的岛和他们要去的地方,都以“东边”和“西边”指代。之所以这样设计,也许导演并不希望这个电影拍得太实。

        两个主人公的名字“江河”和“浩波”别有意味,我相信导演是有意这么取的,名字气魄极大,但实际上都是落魄人。同时“江河”和“浩波”都是大水,也预示着二人前路的动荡。

        电影中笑点很多,而且这种幽默比很多打着喜剧片招牌的国产电影要高级很多。但是,《后会无期》不是一部喜剧片,这个电影的调子挺灰的。这就是一部韩寒告诉观众他所认为的生活真相的电影。那么,韩寒眼中的生活真相是什么?在韩寒作词朴树演唱的电影片尾曲《平凡之路》中,韩寒是这样写的: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着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这个时代从来不缺少英雄,但是一个时代是由更广大的平凡的人所负荷着的。他们的喜怒,他们的理想、他们的穷途末路,才是韩寒关心的。韩寒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的大意是,他热爱电影中每一个角色,虽然他们有各自的缺点,但他们都是善良的和温暖的人。

        电影中这条从东往西的公路,更像是一条人生道路的寓言。这些个平凡的男男女女,在这公路上偶遇、分开。缘份长的可以相伴一程,但也有分别的一刻(比如浩波和江河);缘份浅的,说分开就分开(比如三人出行没多久就消失掉的胡生)。在这条道路上,每个人都要经历喜悦、痛苦、失去,一点一点去领略生活到底是什么。

        按照韩寒的意思,生活就是一条“平凡的路”,而且这条路是回不去的单行道(正如几个青年的家乡——最东边的小岛要被废弃掉所隐喻的),一旦上路,就要义无反顾向前,接受生活抛给你的。

        这部电影里,韩寒杂文里的犀利,只是偶然在“韩式金句”中灵光一现,或是在电影某些桥段设计中展露出来。从整个电影的气质来说,反而是非常沉郁稳健的,一种“人到中年”开始洞悉世事思考人生的感觉在电影里。电影中大量航拍镜头的使用,与其说是公路片使然,不如说提供了一种上帝视角,拉开距离看地上的人,看到的只有悲悯。习惯了作家韩寒身份的粉丝和观众,千万不要被电影中数不胜数的“韩式金句”和黑色幽默所迷惑,导演韩寒和作家韩寒其实是不同的两个人。

        电影结尾的“多年以后”那一小段,有画蛇添足之感。可能是导演想留点明亮的调子,比如希望或者爱,但是这样一来反而破坏了电影的完整性。让两个好朋友在沙漠中分别,身后是慢慢拉长的身影,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再见面,也许就此“后会无期”,岂不是更符合这部电影的初衷?抑或导演本来也不想加这段,但是怕调子太沉重,市场反应不好,妥协了一下。

2014年7月23日,演员陈柏霖(左)和王珞丹出席电影《后会无期》上海首映新闻发布会。  澎湃新闻 王辰 图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