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聪明人”杜善学:行车路线要问“大师”

澎湃新闻记者 郭清媛 发自山西太原、长治
2014-07-27 07:24
来源:澎湃新闻
打虎记 >
字号

杜善学2008年检阅公安部队。  

     

        6月19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几乎同时宣布了山西两位省部级官员落马的消息。

        令人有些意外的是,领导排序原本靠前的时任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长杜善学,被时任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令政策抢走了所有的风头,几乎没有人关注到这位土生土长的山西领导。

        现年58岁的杜善学,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人。入仕30余年,每一个阶段,他都能通过紧抓政策风向、扣准时代脉搏等方式,步步高升,也渐渐有了“聪明人”的评价。

        在擢升过程中,他用“文章路”开道,“形象牌”立足,“周易卦”护航,步步算准再行动。

        直到落马前,杜善学依旧勤于撰写政论文章、依旧密集公开露面,曾有人注意到,他特有的扫帚眉的尾端,已经变白了。

        落马后,很多熟悉他的人反观他这一路宦海沉浮,杜善学算准了开始和过程,唯独没有猜中自己的结果。

靠一篇文章获得青睐

        杜善学的仕途,起于一篇文章。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各行各业急需人才。1982年春,山西财经大学会计系毕业的杜善学,作为恢复高考后的头一批毕业生投身工作岗位,进入山西省财政金融贸易委员会工作。

        “‘小杜’很机灵,业务不错。”杜善学当时的一位同事回忆,这位运城来的年轻人戴着个眼镜,老是笑眯眯的很会说话、没事儿就读书看报。

        时年26岁的杜善学,也在想办法表现他的“业务好”。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提出“全国一盘棋”的财政理念,建议根据不同地区行业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中央、地方财政收入的分成比例和企业利润留成的比例。杜善学结合山西省内的情况,撰写了《管理预算外资金探讨》一文,并发表在山西财经学院1983年度的第一期学报上。

        文章发表3个月后,杜善学调至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第三办公室。一位在山西官场浸淫多年的老干部回忆称,那时候,会写又会做事的年轻人,颇受青睐。到了省政府工作的杜善学,依旧靠“办事利索”而受人欢迎。

        从那以后,“写文章”这一习惯,贯穿了杜善学的整个政治生涯。

        根据公开资料统计,杜善学担任山西省财政厅副厅长的10年,曾在《山西财经》、《金融与市场》等7本期刊上发文逾10篇,并带队研究“山西票号对现代金融风险防范的启示”课题。

        此后,杜善学在长治市政府任职5年里发表作品3篇,在长治市委任上3年发表作品7篇,在吕梁市委任职一年发表作品3篇,成为山西省委常委之后,3年内发表了6篇作品。

        “他的文章,总是紧跟政治风向。”一位熟悉他的山西官员称,从十二大开始到十八大结束,这30多年来,无论从事什么岗位,从政策、文件中找“风向”,是杜善学的必修课。

        杜善学的“时政主题文章”,会时不时领先于具体政策实施时间,他的主政手段,大多都和政治主流相符。

        在2000年,全国各地的财政部门把推行政府采购制度作为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改革时,杜善学的文章《政府采购与廉政建设 》已经发表一年有余了。

        在“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后,杜善学也在长治市推广“绿色发展”,力图把长治市打造成煤炭大省山西少有的“眉清目秀”的城市。

嗅准风向去种树

        一位熟悉山西官场的人分析,山西是煤炭资源大省,鲜有“眉清目秀”的城市,在城市形象上下功夫,政绩上见效快。

        杜善学主政长治后,也逐渐摸索到了这条“政绩路”。这也成为他主政长治、吕梁期间的施政重点。

        2003年2月,杜善学来到长治,任市委副书记,一个月后成为长治市长。

        2003年初的长治,刚送走颇具个人英雄主义的前市委书记吕日周。吕日周在长治的三年,开创了《长治日报》点名批评官员、政府不设门墙、骑车下乡等独具个人特色的施政方式 ,一时间,长治与吕日周,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初到长治的杜善学,就在“后吕日周时代”的气氛中,为自己寻找施政突破口。

        一位长治市官员杨林(化名)称,在山西,长治并不具备打经济牌、吃能源饭的优势,杜善学也做过此类尝试。

        杨林称,杜善学当时不抽烟不喝酒,一心琢磨搞政绩。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科学发展观”进入公众视野。于是,在2004年10月,杜善学撰写的《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政府工作全面发展》发表。

        杨林说,杜善学当时只是把握住了政策重点,具体提出打造“绿色长治”的口号,那是2005年之后的事情了。

        2005年,杜善学的文章《用实力构建“魅力城市”的和谐与发展》出炉。在文章中,他依据“中部崛起”的全国战略背景,结合“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提出将“循环经济”注入产业发展,并根据环渤海经济带、陇海经济带以及当时还未成形的中原经济发展圈等规划,为长治发展做出预测。

        杜善学的政治嗅觉,再次被人称道,此后,“绿色长治”的口号,让长治开始引人注目。

        “你看长治这么多树,都是当时‘老杜’移植的。”杨林说,在2006年,长治市委市政府就出台“建设全省一流林业生态大市”文件,到了2008年底,“十万大树”,开始轰轰烈烈地进城。

        《山西晚报》曾报道,当时长治市投资5000万元将10万株大树陆续移植进市区,大树树种以国槐、杨柳、法桐等为主,胸径都在10公分以上。

        多位长治市民回忆,突然多了很多树的长治,让他们开车遇到了不便,比如火车站广场,由于树多,汽车进出都不方便,最后这些占地方的树,又被移走了。

        对于以“大树进城”为代表的长治绿化工程,杜善学在2010年专门写文章总结过。

        在文章中,他写道,2006年以来,长治市委市政府为了绿化筹措资金达18.7亿元,主要来自政府投资和煤炭企业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其中市县两级财政投入 16.6 亿元。

        这些投入,为长治带来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靠“形象牌”立足

        就像当年从“做文章”上获得机遇一样,因“形象牌”获得鼓励的杜善学,继续保持并扩大了这一作风。

        2008年6月,全国上下都在为奥运安保做准备,长治也不例外。

        当年6月5日上午,时任长治市委书记的杜善学,双脚站在敞篷军用车上,从长治市八一广场门前的主干道徐徐而过,检阅站立于街道一旁的长治市公安、武警等方队。他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了“长治风格的奥运安保演练”。

        接近杜善学的长治政界人士邓欣(化名)称,2008年6月5日,为配合全国奥运风,长治市举行奥运安保誓师大会,市委、市公安系统的领导,对长治市公安、消防、武警官兵方队进行了全面检阅,各方队各自也分别在反恐、防暴、消防、交通指挥等技能方面进行了表演。

        现在,在长治市政府网站上,还可以找到关于这场“誓师大会”的图文记录。在刊发的图片上,杜善学所站立的军用车上贴着“阅警车”标签,在他乘站的车辆后,时任长治市公安局局长李柏站在阅警车上行军礼陪同检阅。

        后来,邓欣查找了2008年奥运前夕,全国各地进行奥运安保演练的资料。当时重庆、济南、沈阳等地所进行的“奥运安保演练”,都是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进行反恐、安保等演习,并没有如长治市这样,让市领导,对数十个方队进行检阅。

        “老杜好面子,很喜欢用‘形式’来表现他的工作。”邓欣称,长治、吕梁的“扫城运动”,最能体现他这个特点。

        为了提升城市形象,长治市的街边门店的门头,要统一改换成“白框红(蓝、黄)底白字”,由政府单位划分区域承包任务,负责各自区域内商户的门头更换。商户们只需把钱交给政府划定的责任人即可,价格4000到7000元不等。

        长治市专门做此类广告牌的商家称,政府要求更换的广告牌,有框有底,属于广告门牌中花费较高的,这类广告牌自己找门牌商做会更省钱。这位商家称,当时更换门牌的商家并不是长治本地的。

        “注重形象”的长治市,在2011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也是在这一年,杜善学调任山西省吕梁市委书记。

        “我之前的市委领导已经把经济发展的很好了,所以我的工作就是为吕梁人民改善一下生活环境。”这是杜善学在吕梁上任之初对媒体说的话。

        从“形象牌”中找到感觉的他,在吕梁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三项整治”运动,即环境卫生、街道装饰、交通秩序。

        “齐整、好看,是‘老杜’的要求。”一位吕梁市民称,当时的吕梁大街,到处都在拆门头、换门匾牌、粉刷墙壁。

        这位市民曾目睹一座墙的几次变色:一开始被粉刷成白色,之后变成灰色,再后来是粉色,后来觉得不好看又换成白色,最后还是刷成了灰色。

        一位接近吕梁市政府的知情人称,“三项整治”还重问责和宣传。

        当时吕梁市市区及各县的主要负责人都签有“军令状”,各单位牵头包干区域的环境整治活动,因“三项整治”行动不力,吕梁市还处罚了多名县处级干部,杜善学被当地称为“扫城铁腕”书记。

        2011年7月,吕梁市还开展了山西省“三项整治”现场观摩会,邀请媒体前去参观。

        据当时参与报道的一位媒体人回忆,杜善学很重视吕梁“三项整治”的媒体宣传,在和记者们吃饭的时候,专门起身挨个敬酒,鼓励记者们“妙手写吕梁”。

        不过,针对吕梁市“三项整治”活动,曾有法律界的人士在《民主与法制时报》上公开质疑称,“三项整治”过程中,人治成分大于法治,不符合《行政法》与《物权法》。因此,该法律界人士认为,杜善学太过急功近利。

算不准的结局

        10个月后,“扫”了一座城的杜善学,在争议声中,跻身山西省委常委之列,又过了3个月,杜善学成为山西省委秘书长。

        走过“文章路”、打过“形象牌”的杜善学,终于迎来了他仕途的高峰期。

        在此期间,一位曾与杜善学共事过的人称,跻身省委常委、秘书长的杜善学,脾气没有以前在长治、吕梁时候好了,常常公然批评下属,让很多工作陷入被动局面,“每天焦躁不安,还很信周易”。

        澎湃新闻获悉,杜善学早在主政长治期间,就对周易感兴趣。一位知情者透露,除了对桌椅摆放、花草方位有讲究外,杜善学格外重视“如何走路”。

        该知情者称,杜善学信奉一位来自河南的“大师”,他会让大师帮他推算出门行车路线,有时感觉常规行走路线晦气,就会占一卦,或问问“大师”,到底走哪条路不晦气。

        曾经跟随杜善学下乡调研过的一位长治官员向澎湃新闻透露,杜善学有时候改路线改得很让人不解。

        2005年11月14日清晨6点,在长治市沁源县郭道镇的汾(阳)—屯(留)公路上,沁源二中某班的多名师生,在晨练途中,被疾驰而来的大货车碾压致死。

        当时身为长治市长的杜善学前去视察情况,“他们从长治市出发的时间是早上8点,开车到事故现场最多1个小时,但杜善学带领的车队绕了个圈子,拐去附近一村庄调研了一下,临近中午11点才到事故现场”。

        这位长治官员回忆,“当时大家都以为,估计是市长怕现场太惨不敢看。”

        “杜善学一向谨慎,多年来,他的确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权术。”另一位接近山西省政府的人士称,随着为官期限的加长,单靠早年那种“分析政策”找出路的方法,已经不能让杜善学找到安全感了,他必须从他所信奉的文化和经验中找依托。

        杜善学信奉的文化就是周易,多年积攒下来的经验就是“搞政绩、多表现”。

        以“山西省委常委”身份重返山西省委省政府工作的杜善学,依旧笔耕不辍。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他写了6篇文章,内容涉及“保持党的纯洁性”、“扎实做好信访工作”等问题。

        2014年2月,在“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背景下,杜善学发表了《善用底线思维》一文,讨论如何务实廉洁地为民服务。

        31年前的春天,杜善学发表完《管理外的预算资金探讨》一文后3个月,调任省政府办公厅工作。

        31年后,还是春天,身为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长的他,在发表完这篇《善用底线思维》后3个月,中央纪委宣布了其落马的消息。

        这一次,已在官场打拼30多年的他,嗅觉依旧灵敏,准度却降低了。

        上述接近山西省政府的人士称,有段时间,杜善学见官场外的人,都严格要求一对一,也曾有人在公开报道中注意到,他扫帚形状的眉毛也开始变白。

        在杜善学被带走后,一些熟悉他的退休老干部称,“这个聪明人,算了30年,前头、中间儿都不差,独独没有号准‘反腐’这个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