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战百年·战前37天之(22)|杜尚计划逃离欧洲,逃离传统
[1914年8月3日,当德国向法国宣战的时候,杜尚正与他的父母在法国伊港的别墅度假。在数周之内他的两个哥哥都应征入伍,只有杜尚因之前已服过一年军役而暂时免征。那时许多法国人预言,战争最多持续六个月。开战前,美国画家帕奇与杜尚不断通信,讨论他赴纽约的可能性。]
1912年,马塞尔·杜尚(左)和兄长雷蒙(右)在普泰克斯
1913年,从慕尼黑回来不久的马塞尔•杜尚路过糖果店门前停了下来,橱窗里巧克力机的三个滚鼓不停转动,将甜美味道飘散到街上。2月,《巧克力碾磨机(第1号)》完成了,这是杜尚第一张为《大玻璃》而做的油画习作,而在1914年的整整十二个月内,他一直在研究《大玻璃》的创作细节。此后两年,《大玻璃》作为“现成品艺术”的经典之作漂洋过海,在巴黎彼岸的纽约展出,对现代西方艺术的影响了持续了整整一个世纪。
1913年10月,杜尚住进巴黎一栋仍在修建中的小区,有一段时间,他经常不得不爬梯子到达自己的公寓。经过精确的测量,杜尚用一块新涂好的墙壁,把自己精心准备的《大玻璃》全部草图用铅笔勾画到墙上。以后的一年半里,这幅墙上的草图成为他作品的蓝本。在1913年的一则笔记中,杜尚写道,“一个人是否可以完成一件不是艺术品的作品呢?” 而在这之前,他已经开始在圣•格那维图书馆做一名普通的实习生,利用在图书馆工作的便利条件,持续地阅读了大量科技方面的读物,使他有足够的物理方面的知识以完成他的《大玻璃》。在这之后,他再也没有时间进行这样集中的阅读。
到1913年底,杜尚开始尝试颠覆传统绘画技巧,那便是用机械制图的办法在画布上画画。像一个很有耐心的科学家做实验一样,杜尚自己剪了一根一米长的缝衣线,拿着它,拉直,让线自然下落在一个涂着普鲁士蓝的一米见方的画布上,然后又用其它两根线做了同样的,这幅“偶然”完成的画作就是杜尚的作品《三个标准的修补》。这个作品,正如杜尚所说“弹响了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它本身并不是一件重要的作品“,杜尚说,“但对我而言,它开启了一条路,一条逃离传统艺术表达方法的道路。”
美国画家和作家沃尔特•帕奇是杜尚人生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一战前夕,帕奇和他生于德国的艺术家妻子麦德琳对当时法国首都所笼罩的强烈的反德情绪十分恐惧,他们与杜尚不断通信,讨论他赴纽约的可能性。而早前,帕奇就曾与杜尚的哥哥雷蒙,同时也是他的挚友商定,要在纽约组织另外一个欧洲艺术展,但必须收集到足够的绘画,才能满足在纽约卡罗画廊连续举办的三个展览的需要。当时战争在欧洲不断扩大,赴美对许多欧洲人来说变得越来越富有吸引力。
1914年8月3日,当德国向法国宣战的时候,杜尚正与他的父母在法国伊港的别墅度假。在数周之内他的两个哥哥都应征入伍,只有杜尚因之前已服过一年的军役而暂时免征。那时许多法国人预言,战争最多也就持续六个月。因此,杜尚觉得没有理由中断他的《大玻璃》计划。在那个月,他开始在玻璃上研究《九个苹果酸模具》的创作。
一战期间,巴黎的许多法国艺术家都应征入伍,如毕卡比亚、莱热、勃拉克、格莱兹、麦辛格、杜弗莱森等。当战争愈演愈烈,德军攻占比利时的时候,杜尚也曾被要求入伍,他于1915年1月被军队方面登记在案。然而在检查身体的过程中,医生发现他有轻微的内湿性心律不齐,虽然不太严重,结果却未通过体检。这使杜尚侥幸躲过一劫,同时又心有余悸。他写信给帕奇说:“作为一位法国公民在战争期间一直不能参战,我受到了谴责。他们发现我身体太弱而不能当一名士兵,我对这个决定并不感到伤心,你一定知道这里的情况”。
杜尚始终对战争抱有怀疑态度,他并不十分关注当时那些浓重的压倒一切的爱国热情。然而,杜尚的这种态度在战时的巴黎绝对不会受到欢迎。杜尚哥哥雷蒙的妻子就指责他这么年轻,却退缩在后方。甚至有的时候,街上的陌生人会向杜尚吐痰以示嫌恶。所有这一切他并未写信告诉帕奇。而帕奇则在纽约多方帮他打听关于艺术展览的消息。
1915年4月份,杜尚写信通知帕奇,他要寄出一批雷蒙的雕塑和自己的三幅作品:《下楼梯的裸女》的第一版,一张画于木板到的大画(几乎是《大玻璃》的透视效果图已遗失),第三张是《从处女到新娘的通道》。他在4月2日写给帕奇的信中说:“我已经决定离开法国了。”
三个星期之后,在给帕奇的第二封信中,杜尚谈到了他要赴美的原因:
“在战争之前的一段时间,我已不喜欢自己介入的所谓‘艺术式的生活’,这与我所想要的恰恰相反。我去图书馆工作正是为了回避那些我所讨厌的艺术家们。战争期间,我觉得自己越来越难以适应这里的环境。我绝对需要离开。去哪里呢?纽约是我唯一的选择,因为我知道你在那里。我希望在那里也回避一个所谓艺术家的生活,最好找到一个让我忙起来的工作……我可能在5月22日或29日离开。”
在这之后,杜尚很快订好了一张6月6日起航赴美的“卢森堡号”客轮的船票。他的行李包括经过仔细包装的《九个苹果酸模具》、《大玻璃》的完成图,一些其他绘画及少量个人生活用品。
1915年6月6日夜晚,“卢森堡号”这艘以法国元帅命名的客轮奔赴纽约,因为担心潜水艇的袭击,所有的灯都关掉了。“我不去纽约,但要离开巴黎”,杜尚曾以一个年轻人的坦诚这样写道。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纽约和杜尚是十分匹配的,不久之后,他就在纽约结识了同样来自法国的艺术家弗朗西斯•毕卡比亚和美国艺术家曼•雷。1916年,这三人成为美国“反艺术”运动的核心人物。
1917年,杜尚把从商店里买来的一个男式小便器送进了纽约的一个艺术展厅,这就是让全世界争论了近一百年的《泉》。从那以后,对“现成品”作加减法成为一种新的创作方式,杜尚也由此成为后现代主义鼻祖。
(参考《达达怪才马塞尔·杜尚传》、《马塞尔·杜尚的一生》)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