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海油1元抛售亏损化工企业股权,新能源战略生变
同一天转让两份股权,中海油加速甩掉公司在煤化工领域的包袱。事实上,自2013年12月底中海油决定解散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海油新能源”)起,中海油旗下的风电、生物质能、煤化工等业务的命运就已宣判结束。
7月16日,北京产权交易所网站信息显示,中海油下属的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山东海化”)拟转让两份股权,包括其持有的山东潍焦集团薛城能源有限公司20%股权,以及山东薛焦化工有限公司6.27%的股权。值得注意的是,前者挂牌价为6180.7万元,但后者仅为1元。
“一切以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布信息为准,其他我们没什么好说,我们只执行上面的决策。”针对转让原因,山东海化负责产权交易的曹先生并未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做出正面回应。业界分析认为,中海油旗下新能源板块连年亏损是一方面,中海油决策层近年来的战略改变是另一关键原因。
澎湃新闻发现,上述两家股权被转让的公司净利润都不太理想,尤其是山东薛焦化工有限公司,2013年净亏损达1081.54万元,因此也不难理解此番山东海化用1元来抛售其持有的6.27%股份。山东潍焦集团薛城能源有限公司主营焦炭、煤气、粗苯、煤焦油及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山东薛焦化工有限公司则主营热电、液氮和甲醇(加工、销售)、二甲醚(生产、加工、销售)。
中海油多元化战略生变
至今,中石油网站上,新能源业务仍位列七大业务板块之一。2006年,中海油时任总经理还是傅成玉,中海油党组决定开发建设新能源产业,将原先三级单位新能源板块从中海油基地集团中剥离出来,成立新能源办公室。时隔不到9年,中海油新能源公司被解散,以王宜林为核心的中海油决策层最终决定放弃该业务。
中海油新能源业务主要包括风电、煤制气、动力电池、生物质能、太阳能及氢能。以新能源公司解散为起点,进入2014年后,中海油加速展开对将新能源部分业务的剥离。
最先启动的是中海油新能源公司风电资产的转让,年初有媒体报道这宗交易成交时间实则发生在2013年12月,最后浮出的神秘接盘者是中核汇能公司,成交金额可能为40亿元。
紧接着,2014年2月,中海油旗下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海化学”)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旗下包头煤化工项目,挂牌价格约为1亿元。2013年,该项目亏损了1283.89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的公告中,中海化学规定的“转让条件”中称,“受让成功后,标的企业名称不再使用‘中海油’字号”,这和此次的“1元抛售”行为类似,意味着中海油决心将项目彻底剥离。
出售亏损的包头煤化工项目之后,中海油又欲剥离旗下以生物柴油为主线的海油碧路。6月25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公告显示,中海油新能源拟出售所持有的海油碧路(南通)生物能源蛋白饲料有限公司全部74%股权。同样,该项目2013年净利润亏损8488万元,2014年第一季度又继续亏损1778万元。
事实上,自王宜林主政中海油以来,中海油的发展思路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王宜林长期从事石油上游领域,偏重传统油气资源战略,加大上游勘探,风能、生物能源、与中海油主业无关的烯烃类项目自然已慢慢边缘化。
王宜林:发展新能源时要“择优”
无论是出售风电、抛售部分煤化工业务,还是退出海油碧路,亏损都是公告中可见的原因。然而,业界人士认为,中海油决策层战略改变才是根本。
现在中海油决策层更愿意收紧多元化,集中力量为核心项目筹措资金。
2012年7月,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独立公司尼克森,尼克森掌握着位于加拿大的大量油砂资源,中海油认为未来油砂对石油行业的影响,堪比现在的页岩气。
然而,尼克森巨额的开发成本,加之项目利润率并不好,自并购开始,中海油即陷入盈利下降、现金流趋紧的尴尬中。出售或转让边缘化资产这种“弃车保帅”行为也是意料之举。
此外,在煤化工领域,中海油也有保留,特别在煤制气项目上,还在上马。保留煤制气业务其实也是中海油油气战略的一部分,王宜林在公开讲话中表曾示,中海油在发展新能源时要“择优”。
中海油依然在推进的两个煤制气项目分别位于内蒙鄂尔多斯和山西大同。
2010年9月,中海油与山西省政府签订协议,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资500-1000亿元,在山西建设年产100亿立方米的煤制气项目。
同年,中海油还拟投资250亿元在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建设年产40亿立方米的煤制气项目,该项目在2013年3月获得“路条”。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