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泡泡玛特后万物皆盲盒,疯狂的盲盒经济如何刹车?

2021-05-08 08: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出品|派财经

文|姜研 编|派公子

当泡泡玛特顶着“盲盒第一股”光环上市时,它应该也没想到盲盒的“繁殖”能力如此惊人,奶茶、机票、文具被打包“塞进”盲盒,重新炒热。

近日,成都荷花池中通快递网点“宠物盲盒”事件,更是将盲盒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活体盲盒、文具盲盒、机票盲盒……万物皆盲盒带来的是“营销新玩法”,还是让人成瘾的“新式投机”?

活体盲盒,探出盲盒经济的下线

盲盒经济在五一假期“触礁”了。

5月3日,四川成都市区中通某快递点揽收、寄递“宠物盲盒”,被装在笼子里的小猫小狗在路边奄奄一息,成都一些爱心人士随即组织了救助。

媒体的视频显示,现场猫狗被放置在套有编织袋的笼子里,不透气,不见阳光,不时发出哀叫声。快递站人员表示,商家以售卖“盲盒”的名义将活体宠物快递至买家。最新情况是,其中30只猫狗被检查出携带细小病毒。

养过宠物的人都知道,细小病毒不仅有极强的传染性,而且没有单一特效药能治疗,需要搭配多种药物,很多主人会因救治费用高昂而遗弃宠物。

成都宠物盲盒事件曝出后,多家媒体发声谴责,商家为了营销漠视生命。用盲盒装动物更是对人性的背离,也是娱乐的异化。

近两年,宠物盲盒借着盲盒火热开始兴起,售价从几元到几千元不等,商家以能开出布偶、蓝猫、拉布拉多等纯种宠物隐藏款为噱头,吸引消费者盲从购买,其中有些“商品”一度销售火爆,月售千单。

此前,多个地方就曝出宠物盲盒开出来大部分是星期狗、星期猫,活不了太久。此外,由于商品的特殊性,商家还不予退货,不少宠物因为不合买家心意而遭遗弃。

一家宠物店店主告诉派财经,他们店里的宠物都打了疫苗,三个月内可退换,一只美短猫咪的售价都在千元以上。店主表示,快递不收活体,只能走空运,仅快递费就需要上百元。在他看来,盲盒商家以几元卖出健康的宠物,这种赔本赚吆喝的模式是根本不可能成立的。

从成都宠物盲盒事件来看,这些盲盒宠物商家打着盲盒的旗号,把原本不合法的事情合理化了,快递运送宠物甚至是病体宠物。

事发后,派财经登陆了拼多多、淘宝、京东、抖音等平台,发现已经找不到猫狗盲盒的信息,但是乌龟盲盒在这几个平台上均有售出。一家店主表示,乌龟没有检疫证明,他称是自家繁殖的,没什么问题。

猫狗盲盒虽停止了,其他动物盲盒还在继续。

文具、机票盲盒,新瓶装旧酒的戏法

宠物盲盒再次引发出对盲盒经济的争论。盲盒到底是一种创新经济,还是一场营销骗局?

从营销来看,盲盒给销售额带来的质变式提升,毫不夸张地说,已经到了万物皆盲盒的地步。

目前在盲盒这个大锅烩里有冷门地的机票、价格高昂的奶茶、质量堪忧的文具……这些本是被市场过滤后的弃子经过盲盒包装后,滞销品变身畅销款,几百元的迪奥口红换来几千万广告投放的效果,几元的玩具身价瞬间翻番。

五一假期,机票盲盒就大火了一把。

趁着五一出游热,同程旅行、携程、飞猪等出行平台,均推出了堪称“白菜价”的机票盲盒。这一新玩法下,用户能以百元以下的价格购买一张出发地明确,目的地和日期随机的国内单程机票。这些产品在各大平台一上线就被秒光,甚至一度引发系统瘫痪。

“便宜,刺激,随机,不喜欢可以退,还便宜。”这是大众为什么狂热购买机票盲盒给出的答案。

虽然买到心仪机票即隐藏款的概率极小,但很多用户仍愿意赌一把。这种赌博心态吸引了年轻人的疯狂购买。

从消费者反馈来看,买到的机票盲盒多是一些冷门路线和红眼航班。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机票盲盒的使用率大概只有3成左右,但这种营销手段,在炒热话题的同时,也能让存量用户活跃起来,甚至获得新用户。

还有大火的奶茶盲盒,商家利用奶茶杯的隔热层,装上各种小礼物,打着能抽到隐藏款迪奥等大牌口红的旗号,通过短视频爆红。

派财经调查发现,这些奶茶盲盒一般选用毛利较高的奶茶系列,奶茶的售价就达到了20元以上,加上盲盒的外衣,一款单品可以带来了日均上百杯的销量。奶茶盲盒额外增加的成本一般只有几元,却带来了上千万的广告引流价值。

还有瞄准儿童的文具盲盒,近期新华社报道有学生一个月花费上千元购买。商家同样以隐藏款为噱头,但大部分文具是普通款甚至还有劣质品。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李献云表示,未成年人自控能力较差,对盲盒中不确定的产品会产生较强的期待感,这种期待感可能会逐步“成瘾”。同时,购买盲盒获利的概率极低,让青少年过早涉足投机行为,不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养,会让部分青少年认为可以通过投机取巧来赚钱获利。

盲盒经济下,隐藏款成为了噱头,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披着盲盒的商品并没有带来质变,很多还是将过时、劣质的低端产品装进盲盒,以次充好,身价却能翻番倾销。

低价带火盲盒经济,泡泡玛特涨价了

谈到盲盒经济,就避不开“鼻祖”潮流玩具泡泡玛特。

目前市值接近千亿的泡泡玛特,其成功在于将价值几千元的IP玩具价格平民化。IP是泡泡玛特的核心壁垒,买家基于对IP的喜爱,再加上盲盒玩法,不断复购。

泡泡玛特的确为潮玩带来了一次变革,让原本小众高端的手办成功走向95后爱好者的家中。例如让泡泡玛特逆天改命的Molly系列,Molly原本是一个香港设计师的作品,刚开始以手办形式推向市场,价格高达1000多元。泡泡玛特介入后,成功地将价格一下降低至59元。此款产品曾占到其总营收的8成以上,直至今日也带来了上亿的营收,也助力其登陆港交所。

一方面是IP玩具平民化,另一方面泡泡玛特爆火也归功于其隐藏款的炒风。

一位玩家说,为了集齐不同的造型,在一款玩具上花费上千元是家常便饭,因为非常难抽的隐藏款、限量款才更具价值。隐藏款为泡泡玛特贡献较高的复购率。

泡泡玛特的线下店铺店员向派财经介绍,一个玩偶系列是12个造型,12个为一小盒,一整箱里有12小盒,也就是144个盲盒,且一整箱里仅有一个隐藏款,概率为144分之一。整箱购买的情况下,按照每盒59元计算,抽到一个隐藏款需要8000多元。

派财经在二手平台上发现部分隐藏款在刚推出时曾达到数千元,目前已经跌至几百元。

由此来看,隐藏款被一些玩家炒成“期货”。但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本质上隐藏款不具收藏价值,只是市场利用了盲盒的特性将其价值推高。

他解释道,抽到隐藏款的时间往往更长,这些爆款玩偶经常会需要等4、5个月。随着时间推移,再加上泡泡玛特的玩具可以无限刻制,热度最高的玩偶价值也会因为数量越来越多而不断贬值。虽然泡泡玛特为了保障玩偶不过度贬值,极力控制热款的产量,但为了保持市场新鲜感也会迅速推出新的IP系列,来保证自己公司的利益最大化。新一代的IP隐藏款又会取而代之,届时到了手里的隐藏款价值所剩无几。

虽然盲盒经济之风盛起,但泡沫在泡泡玛特身上已开始浮现。2020年,泡泡玛特业绩出现疲软。2018年-2020年泡泡玛特的营收增长率分别为225.5%、227.2%、49.3%,增速踩下急刹车。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泡泡玛特出现疲软,从商业角度来看,一方面是其近几年没有出现类似Molly一样的爆款。另外,大众对盲盒玩儿法不再有新鲜感,盲盒潮玩趋于平淡。从本质来讲, IP本身缺乏背景故事才是其最大的泡沫。因为,这些玩偶背后缺失的是灵魂,没有文化作为支撑,潮流玩具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愈加让玩家失去“信仰”。泡泡玛特基本没有炒作或增值空间。

今年4月,泡泡玛特推出的新品涨到了69元,其给出的官方解释是由于原料上涨,但业界认为这也反映了泡泡玛特的成长隐忧。毕竟盲盒经济的火爆,是情绪价值红利,依靠主流审美的经济势必不具备长期价值,涨价成了保持盈利增长的手段。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任何一个公司都不可能永远走在潮流的顶端,一旦新的IP和系列不再受追捧了,或者盲盒的玩儿法不再有新鲜感,泡泡玛特的泡沫也就离破灭不远了。盲盒经济本质上就是一场新式投机,而投机不是商业模式。

很多人会将盲盒与80年代小学生集卡类比,但集卡本身并不是商品只是营销方式,而盲盒已经不是营销方式,而是一种产品,盲盒经济不是为了引流,是为了变现。这样的盲盒不断套路人性欲望,是游走在道德边缘的经济。这种模式本质上是反人性的,很多人都是带着赌徒心理,以小博大,容易越陷越深。

派财经采访了几位盲盒玩具玩家,她们自认为是比较接近理性的。最多的也就买了几万元,完全在经济承受范围内,并没有沉迷。

她们表示,自己并不喜欢赌博,只是喜欢抽到盲盒那一刻的欣喜。她们还说:可以鄙视她们,但是不能鄙视她们喜欢盲盒。

以泡泡玛特为代表的盲盒模式,已经俘获了这个时代的大多数年轻人的心智。才会造成盲盒经济炒风、赌风、甚至上升到漠视生命的境地。

不断出圈的盲盒经济引发的乱象如何规范?

北京市中产律师事务所韩冬律师认为盲盒经济属于新生事物,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法律监管。有不规范的情况,如质量低劣,商家借机清库存;消费者心仪的特定商品款式概率未明示,概率过低;霸王条款,维修、更换退货等售后服务差。

韩冬表示,可参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电子商务法、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广告法等经营管理。要求厂商明示概率,提醒理性消费,不诱导消费。(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