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投行贵族”中金公司开启赴港上市模式:寻洽承销商
“中金公司”开启了公众化进程。据悉,其赴港上市计划目前正处于寻找接洽承销商阶段。 IC 资料
中国顶级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开启了公众化进程,其赴港上市计划目前正处于寻找接洽承销商阶段。
对于一家IPO(首次公开发行)企业来讲,寻洽承销商为总体进程的早期段。一般来讲,从确定承销商到向香港证券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至少还需一年时间。
事实上,早在2006年,中金公司即有赴港上市计划,若彼时上市成行,中金公司将成为第一家在港上市的中资券商。8年的时间过后,包括银河证券、中信证券等竞争对手已纷纷赴港上市。在境内投行眼中,赴港上市,是为其打造国际化名片的重要举措。
IPO受新股东“推动”
对于赴港上市计划,中金公司并未否认。在给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的官方回应中,中金公司称公司内部对包括上市在内的各种资本运作方式一直在深入研究,“凡是对公司发展有利的战略举措都在我们的考虑范围内。”
据《华尔街日报》7月14日报道,中金公司已与邀请银行家参与其IPO的承销。但暂时还没有时间表。银行家们将在未来几周会见中金管理层,之后该行将选择其IPO交易的经办行。
知情人士称,中金公司赴港上市计划一直在推进中,并未停滞。
2013年8月,有香港媒体报道称,中金公司首席执行官朱云来已委托公司内部人员调研公开上市的可能性。在此之前,中金公司高层对于公司信息披露,始终持有保留意见。 几乎同一时间,有外媒报道称,中金公司新任董事长金立群到访中金公司纽约办事处时对当地员工的讲话中也提及了公司上市的可能性。该篇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上市的其中一个好处是对资产负债表的扩大。“长远来看,更大的资产负债表意味着中金公司有更多的成长机会。”
一曾供职于中金公司多年的知情人士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中金公司此次赴港上市计划,受到了新晋股东的强力推动。
在老股东摩根士丹利于2010年退出后,TPG亚洲特拉华基金、KKR集团、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和大东方人寿保险接手了34.3%中金公司股权。“中国有规定,合资券商的境外股东三年内不得转让持有的股权。”上述知情人士说。“另外,在股权转让时,中金公司就提出了附属条款,要求新股东对中金公司的发展有长期的承诺。”而这,就意味着新老股东在中金公司上市之前都不能退出。
根据中金公司2013年审计财报,中金公司的7名股东包括中央汇金(持股比例43.35%)、新加坡政府投资(16.35%)、TPG亚洲(10.3%)、KKR集团(10%)、中国投融资担保(7.65%)、名力集团(7.35%)和大东方人寿(5%)。
曾经贵族亟待重生
中金公司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为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和中国建设银行于1995年7月合资组建了中金公司,目前注册资本2.25亿美元。
早在8年前,中金公司董事会就通过了赴港上市的计划。“当时,对于中金公司的资本运作,当时的几方股东因各自利益不同,提出的途径也不同。”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外方股东的想法是,希望中金公司能到美国发行存托凭证(CDR);但按照最稳妥、最快速的推进计划,中金公司赴港发行普通股并上市,获得了更多方的支持。
然而,中外资股东方的决裂,将中金公司的上市计划一再延后。因始终无法掌握中金公司的实际管理权,摩根士丹利酝酿退出中金公司、在中国另起炉灶。
直到2010年11月,摩根士丹利转让中金公司股权正式获批。而之前的2010年8月,建银投资将所持43.35%中金公司股份划拨予其控股股东中央汇金公司,中央汇金公司成为中金第一大股东。
因特殊的身份和管理层,中金公司在中国大型国企改制时期,成为了境内最大的股权投资银行,其薪资水平与国际大型投行看齐,被称为投行贵族。
但进入中国企业转型期后,中金公司的投行业务规模逐渐萎缩。现在,中金公司正在努力打造多元化的投行,发力端包括高端财富管理等。
截至2013年末,中金公司资产总计240.66亿元,当年净利润2.15亿元。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