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外交笔记|中美关系的塑造性力量将来自中国

澎湃新闻记者 王泳桓
2014-07-14 15:46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中国现在在中美合作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美关系的塑造性力量在今后将会越来越多的来自于中国。 IC 资料

        2014年7月10日,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闭幕。外交部部长助理郑泽光在中外媒体吹风会上介绍了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战略对话的有关情况。

        郑泽光说,在战略对话中,杨洁篪国务委员和克里国务卿着重就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深化务实合作、妥善管控分歧、促进双方在亚太良性互动、共同应对重大国际地区和全球性问题等五大议题进行了探讨。有关讨论可以用坦诚深入、建设性、富有成果来形容。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为复杂但内涵也是最为丰富的一对大国关系。中方一直致力于与美国打造“新型大国关系”,但是中方的这一建议和努力却并没有得到美国正面的积极回应。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教授在7月11日由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复旦大国美国研究中心、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评估会议”上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他说:“中国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中提到‘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次数总共超过10次,但是美方一次也没有,这表明美方对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并没有表现出中国这般的热心。”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美国之所以不接受‘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中国目前只有跟美国才提新型大国关系,但并没有跟其他国家讲,美国担心,如果与中国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那么它的盟友——欧盟、日本等会有意见。其次,在美国看来,中国提出‘新型大国关系’概念其背后的含义是要跟美国平起平坐,但美国目前接受不了,所以他们只讲跟中国务实合作、建设性管控。第三,过去一年多来,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奋发有为,这也让美国感到全面的紧张,他们更加担心中国要改变现状的战略意图。”

中美对话背景不利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教授认为,此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那就是这半年多来中美之间的相互猜疑急剧上升。“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和政策存在深深疑虑,而从中国方面来看,这半年多来,美国在南海问题上一直有失公允,所以中国对美国的意图也产生了很大的疑虑,这一年多来是中美之间相互猜疑最高的时候。”

        此外,去年6月份习奥会之后双方一致同意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但这半年多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越来越多的停留在口头上,中美都面临着该怎么走的选择。

        陈东晓则认为,美国的相对衰弱以及中国新一届领导人采取的奋发有为的战略使得中美双方利益碰撞在加深,对于新兴大国关系的认识分歧也在加剧。“当然,美国国内的政治斗争以及现在奥巴马在掌控总体外交议程和对话议程能力的下降,也给中美关系造成了一定的不便。”他补充说。

两国首脑保障中美大局

        在上述并不有利的背景下,中美双方都希望利用此次战略与经济对话将中美关系拉回到正轨来。

        吴心伯教授认为,此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本身就是中美关系调整的一个有利机会,双方都希望通过此次对话能有效的增信释疑,在激发中美关系合作正能量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负能量。

        “美国现在过多介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中,不能接受中国在安全和外交事务上的崛起,而且不问事情本身的是非一味支持它的盟友,这说明那个美国还没有适应新的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现实。”他强调说,“如果美国不对它的亚太政策进行调整,那么中美关系在亚太地区中的合作会变得越来越难。”

        在宋国友看来,此次中美与战略经济对话起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中美两国首脑高度参与保障了中美双边关系的大局。其次,在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等具体问题上设立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取得很大的进展。第三,在敏感问题上继续保持着一贯的沟通。第四,合作成果有所增加,今年中美关系之间达成的具体成果有300多项,远远多于去年。

        而外交部部长助理郑泽光则在7月10日的中外媒体吹风会上介绍说,双方在对话中进一步确认共同致力于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对彼此战略意图的认识更加清晰,这对避免误解、误判,确保两国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美在管控分歧方面尚未有突破性共识

        对于此次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成果,陈东晓认为可从三个方面来衡量。首先是看中美对于未来双边关系的认知共识是否在增加;其次是看中美有无真正开展务实性的合作;第三再看中美有无建设性的管控双方分歧与差异。

        “从此次战略与经济对话来看,中美对彼此关系发展的共识总体上是在增加的,因为双方都说要正确看待彼此的战略意图。此外,双方这次对话也达成了诸多深入细致的具体成果。但是在建设性的管控双方分歧方面,中美双方还没有真正形成突破性的共识,这仍然会是未来中美矛盾的焦点。”他解释说。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范军认为,中国有根本利益,美国也有根本利益,同时中美还有共同利益,中美双方现在力求在共同利益这一点上做文章,这也是此次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成果之一。

        而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则认为,此次战略与经济对话所表现出来的坦率、友好的氛围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成果。

未来中美关系塑造性力量来自于中国

        中国在中美关系中所应发挥什么作用?

        范军表示,中国在此次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与立场体现了中国对外战略的进取精神。“中国现在不仅要‘西进’,同时仍然要‘东进’,这是中国全方位外交的体现,”他还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即我们认为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是可以避免。”

        陈东晓认为,中国提出与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也表明了中国自身的发展意图,即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是为了与美国争霸。“中国未来发展不是以挑战美国作为基础来发展自己,这是很重要的前提,有了这个认识才能把握未来正确处理中美关系的方向”他说。

        吴心伯教授则认为,中国现在在中美合作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美关系的塑造性力量在今后将会越来越多的来自于中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