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自贸区第一笔“无内保”外贷是如何炼成的
在上海银行的牵线搭桥下,台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邀请香港上海商业银行,以及上海银行全资子公司——上海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在境外组成银团,共同为外高桥股份提供了3000万元的人民币贷款。 IC 图
这是上海自贸区第一笔没有任何担保的境外纯信用贷款,中间操刀人是上海银行。
上海市金融办近日披露的这笔交易,借款方是外高桥股份(600648),这家公司大家不陌生(去年自贸区挂牌时,外高桥多少个涨停板啊)。穿针引线的是上海银行。在上海银行的牵线搭桥下,台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邀请香港上海商业银行,以及上海银行全资子公司——上海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在境外组成银团,共同为外高桥股份提供了3000万元的人民币贷款。
金额不算大,但意义不同凡响。
“这是第一笔境外银团对自贸区内企业的直接贷款。”上海银行相关人士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该笔业务的成功,意味着区内企业得到了境外银行的认可,拉直了融资路径,有了这3000万,未来就会有3个亿,30个亿,其他境外银行对区内注册企业的认知程度也会逐渐提高,这能提高企业直接进入国际市场获取融资的可能性。
在此之前,区内企业尤其是外高桥这样的大公司,借点境外贷款已不再那么难,因为“央行上海总部支持上海自贸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银总部发〔2014〕22号),已经明确:“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从境外借用人民币资金,金额不高于借款人净资产的1倍”。但境内企业从境外贷款,一般都需要境内银行做担保——也就是外界常说的“内保外贷”,因为境外银行普遍担心国内资本管制政策影响贷款的正常使用和归还。
那么,上海银行凭什么能打响这第一枪?
这就得先来看看这组境外银团的成员了。
上海银行和其他银行不同,它有一个沪港台“上海银行”的平台,是一个两岸三地“上海银行”的合作模式。上海银行、台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香港上海商业银行——这三家银行从2000年开始,就已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多年来在不同领域开展共同营销,携手做两岸三地企业和个人客户的生意。
在获悉了外高桥股份的需求后,上海银行立即联合境外的姐妹行,共同研究业务可行性。最终,几家银行人员多次走访沟通,决定采用不同于“境内行向境外行提供担保,境外行再借款给企业”的传统模式,而是由境外银行依据企业公开披露的信息,直接放款给企业。最终实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未经境内银行担保而放款,意味着这笔3000万元的人民币贷款的风险,将由境外银团管理方直接承担。
上海银行相关人士强调,这笔贷款交易中,上海银行就是个中介角色,除了提供信息,绝未提供担保。
该人士说,该笔业务的成功,意味着区内企业得到了境外银行的认可,拉直了融资路径。
当然,过程并不容易。
上海银行相关人士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这个过程中,四家银行的同事进行了多次深入讨论,沟通业务审批过程中的风险和关键要素。尤其是该笔贷款是信用放款,既无担保,也没有土地或房产等做质押,上海银行积极和境外银行联络沟通,全程全力配合提供相应材料和政策解读,阐述这笔贷款业务的真实合规性,最终使境外融资行完成了对外高桥所有的征信调查报告,境外行的审批部门由此批准贷款。
简而言之,这笔交易的达成,与境内银行、境外银行之间的合作默契程度和信任度是分不开的。毕竟这类业务刚起步,不可能很快所有企业都能获得此类信用贷款。
但毕竟“破戒”了,接下来事情就好办了。
上海银行相关人士说的,既然有人做了第一单,接下来肯定会有第二单……第N单。
值得期待。
附几则企业境外融资小贴士
(1)根据目前市场的情况,境外融资较境内融资,对企业而言,成本可降低10%左右,具体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及市场情况而定。
(2)目前在自贸区外,企业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和发债等方式开展融资,一般成本较高,都是基准利率上浮,具体上浮比例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而定。而自贸区内,不追求纯信用贷款的话,开展一般跨境人民币借款并不难,此外还可以通过境外发债等形式融资。这些业务已很普遍。
(3)境外借款用途和上限怎么算?根据2月18日人民银行发布的《上海市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实施意见》规定,企业从境外借入人民币,“借款余额≤实缴资本×1倍×宏观审慎政策参数”,境外借款用途是“只能用于区内或境外,包括自身生产经营、区内项目建设、境外项目建设等”,“不得用于投资有价证券、衍生产品、委托贷款”。
(4)按照《上海市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实施意见》,融资性款项是不得流入跨境资金池的,境外发债筹集资金属于融资性款项,因此,该笔资金是不可以通过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回流到企业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