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陇南党史学习教育】中共十四大:跨世纪的伟大工程

2021-05-06 15: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能不能在国内外的各种压力和困难面前,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成为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党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此背景下,召开中共十四大就提上了日程。

十易其稿的政治报告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就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谈话。十四大报告的起草,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为指导,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

按照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及总书记江泽民提出的要求,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指导,报告起草小组很快写出了第一稿,报送中央。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对报告第一稿进行讨论,参加常委会议的领导同志认为,第一稿从无到有,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但报告的理论性、思想性需要加强,对一些重大问题要进一步研究,做出更明确更深刻的阐述,如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括,层次要提高;改革开放14年的基本经验,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系统总结;要讲清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据此,报告起草小组又写出了第二稿、第三稿,不断进行修改加工。

党的十四大报告的起草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全党智慧的过程。在历时7个多月的起草过程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了4次;政治局开会讨论了两次;江泽民同起草小组座谈了3次。党中央、国务院的一些领导还个别和起草小组谈了重要意见。

7月,根据中央政治局讨论时提出的要求和邓小平的重要意见,报告稿又进行了两次重要的修改。中央决定将第六稿印发到全国119个地方、部门和单位征求意见。党的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党的十四大代表,中央党政军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的党员负责干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大军区的党委负责人等3000多人,参加了对报告稿的讨论,每个单位都修改出了一个稿子。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还委托中央统战部征求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知名人士的意见。起草小组还征求了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和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

根据各方面的意见,起草小组对报告征求意见稿作了450多处修改。

10月5日,十三届九中全会在北京开幕。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拿到的报告已是吸收各方意见修改而成的第九稿。根据全会分组讨论中提出的意见,2.6万多字的报告,又大大小小修改了170多处。

10月12日,在党的十四大开幕式上,十易其稿,集中了全党智慧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的报告本终于摆在2000多位代表的面前。

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1992年10月12日上午9时整,十四大正式开幕。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989人(出席开幕式1965人),特邀(1927年以前入党、并在党内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代表46人(出席开幕式35人),代表了全国5100余万党员。

大会听取并通过了江泽民代表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

报告中,江泽民明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江泽民指出,为了加速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努力实现10个方面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经济改革步伐;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农业,加快发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加速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教育,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切实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加强军队建设,增强国防实力,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大会还通过了部分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写入党章,这对于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会场外鼓掌的邓小平

早在1989年9月4日,邓小平就写辞职信给中央政治局,提出了他的辞职请求。但是,直到11月9日全体中央委员同意了他的辞职之后,他才算是正式退休了。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上,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在这一天被废除了。

十四大开幕前一天新闻发布会上,数百名记者提出第一个问题是“邓小平是否出席本次大会?”当记者没有得到是与否的答案时,便反复提出这个问题,新闻发言人不得不5次重复地回答:“小平同志作为十四大特邀代表,已接受了邀请。”

12日上午9时,全世界数以亿计的观众收看十四大开幕电视转播时,不约而同地搜索邓小平的身影。然而,开幕式上,没有见到邓小平。在随后的会议期间也没有见到邓小平,闭幕式上也没见他出现。

其实,邓小平和全国人民一样,十分关注十四大。十四大报告第四稿出来时,他花了两个半天时间仔细审阅,又用两个半天时间对报告提出修改意见。十四大开幕那天,邓小平坐在家中电视机前,认真听了江泽民宣读的报告。结束时,邓小平满意地说:“讲得不错,我要为这个报告鼓掌。”说着,就在电视机前鼓起掌来。19日上午,看到十四大胜利闭幕,选出新的领导机构时,他无限欣慰地说:“真是群情振奋!”邓小平打定主意:再次到前台走一趟。

那一天,会议已经闭幕。当红光满面的邓小平出现在大会堂宴会厅时,2000多名代表的掌声像海啸一般在大厅中回响。邓小平微笑着走了一圈,停下来和几个人握手,然后又走到中间,看看大家,对江泽民说了一句话:“这次大会开得很好,希望大家继续努力。”然后转过身去,摆一下手,在代表们深情的目光中离去。他没有再说“告别政治”这样的话,在场的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这是邓小平最后一次出现在人民大会堂。

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向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十四大闭幕前后,海内外舆论给予广泛报道并高度评价,称这是20世纪末重要的历史事件,普遍认为邓小平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指出了一条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国的繁荣稳定令世界为之震惊。一家海外报纸称:“中共十四大——跨世纪的伟大工程。”

十四大,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肩负了重大的历史使命: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十四大,是一次肩负着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大历史使命的大会。这次大会与邓小平“南方谈话”一起成为推动中国向前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振兴和中国人民迈向21世纪的新起点,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往期精彩:

原标题:《【陇南党史学习教育】中共十四大:跨世纪的伟大工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