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宝山区委书记汪泓:我们的治理模式还是比较单一
我在高校工作了三十年,在大学担任校长、副校长十多年,近期刚刚到地方工作。我在想,全球城市化的问题,层次比较高,但城市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我们的向往,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现在的工作目标。
我所在的宝山区,正好是中心城区三分之一,城乡结合部三分之一,郊区即农村三分之一,总共300多平方公里。和中心城区接壤的部分,已经城市化,是都市里的集聚区;也有城乡结合部,处于新城建设过程中;还有农村。都市与农村,两元结构如何做到城乡一体化?这些都是政府要考虑的。
因此,政府首先要考虑的是治理结构。作为政府来说,应该管什么?还有没有自治的成分?比如百姓的自治、社会组织等。
简单来说,有两只手,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让看得见的手来培育和推动看不见的手,往往很难。应该说,看不见的手更活跃,所以看得见的手难度更大。我们现在整体的经济运行环境有自身特点。那么,在当前的全球化城市治理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情况呢?
作为地方主管,我们传统治理模式的痕迹还是比较深。我们搞规划,比如说城乡规划,要考虑产业结构、城市空间,还要做公交规划以及专业规划,概念规划、结构规划、专业规划,都是我们在搞。在调控资源方面,政府既是技术的设计者,又是资源的配置者,还是利益的协调者,裁判员、运动员的身份往往容易混在一起。整个来说,治理的模式还比较单一。这是我考虑的一个方面。
现在治理模式单一,会让我们难以对抗很多问题。比如环境保护。现在雾霾从北方跑到南方,从南方回流到北方。很巧,习近平总书记和普京总统来军港那两天,天气最好,他们说上海的天气没有问题。但是,他来的时候天气正好,他一走又不好了。说明什么?我们治理的能力还是不足。
还有反恐,在全球,有很多危重急难的事件发生,导致我们不能继续以原有的社会管理模式,来防范维稳、控制安全,而需要提高到城市的反恐安全这一标准。和国际各大组织,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我们国家明确提出,由原来的社会治理和维稳,上升到反对恐怖主义。
北京、广州都相继发生了很重大的事件。上海没有发生,我们不能打包票不会发生。但在这其中的管控,我们就讲,就是传统的单一模式。
第二个,我们要保证提升城市管理的质量。要提升管理质量,就不能采取单一的自我评价,它必须放到国家和人民的满意度和国际通行规则的层面。中国要很好治理国家、治理它的城市,就必须掌握熟悉国际规则,并能在国际规则中发挥作用。在上海召开的亚信峰会,接下来在北京举行的APEC峰会,我想就是我们提高城市治理质量和水准的一个方面。
还有全球城市政府在治理中的责任意识。过去一般来说,是上级组织对政府的考核,它是内部机制考核,没有社会公众的考核、人民对你的考核、舆论的监督。新一届政府提出来,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我觉得这种立体的责任制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方面,我认为反腐倡廉机制非常重要。我们的政府在运作中,长期以来包打天下,官本位比较重,忽视了高效透明和公开的成分。新一届党中央,进一步提出要政务公开、党务公开,这样就是增强政府的透明度。
同时,社会上也有两种倾向:一种希望政府的规则能增强,社会治理水平能提高;一方面希望社会管理的规则减少,行政审批要减幅,不然没有办法运作看不见的手。两种矛盾交织在这里,对我们的治理水平也是考验。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加上人民币的支付能力,这点是我比较看中的。到地方上,一个是要稳定,第二个是财税体系要好,财政税收要能支撑发展。宝山区有300多平方公里,财税在17个区县中是第7位,每年增长在10%。我今年定的财税增长目标是8%,力争做到10%,上半年做到了10.11%。但我们的产业结构不好,还在调整。房地产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这些占到35%。因为“四新”,新材料、新设备、新工业、新技术等新的趋势到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还有平台经济,我都要扶持它,都要掏钱,每年都掏几个亿。不扶不行,否则以后中长期的结构调不过来。财税机制不能靠土地吃饭,集群的城市培育,需要我们现在做起。城市的规划,产业结构的定位,公共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障的机制,生态文明的建设,道路交通的建设,都是政府治理的重要内容。
(澎湃记者王昀根据汪泓在首届“全球城市公共政策与治理创新”国际论坛上的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汪泓本人审定)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