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蹩脚的模仿:“中国版门罗主义”②

肖河/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14-07-21 17:24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门罗主义的西迁
        进入20世纪,门罗主义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两大原则之一遭到了严峻的挑战,并最终被抛弃。它不能用以处理美国最希望解决的问题,亦即——让美国的外交政策得到国际承认,创建一个归根结底有利于美国的国际机制。

        尽管大部分美国人对门罗主义的看法依然正面,认为它仍然得到美洲国家的支持和拥护,但其“单边主义”的本质却渐渐与美国不断增长的雄心不再匹配。20世纪初,美国的拉美政策出现了新变化,威尔逊政府开始积极推动旨在促进美洲国家间合作的新政策,甚至在墨西哥争端中邀请拉美各国共同参与,而不是采取单边行动。这种“好邻居”和泛美政策一方面是为了塑造美国自身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强美洲国家间的政治经济联合。然而,随着泛美政策的推进,美国政治家很快就发现这一政策将让门罗主义和美国陷入一种尴尬和自相矛盾的境地。

        到20世纪,已经没有任何外力可以迫使美国放弃门罗主义。但就像国联的案例所显示的那样,如果美国创建或者加入任何与之类似的国际组织或国际法庭,都会导致门罗主义的破产。而这种国际组织或国际机制,却恰恰是美国的外交事务精英和其他美洲国家追求的目标。当时的美国面临的这样一种局面:一方面,由于美洲国家并未受到来自外部的真实威胁,美国的单方面“保护”起初虽然受欢迎,但渐渐就显得多余了;另一方面,强调美洲联合的泛美主义得到了美洲国家的积极响应,却无法被纳入作为“单边国家政策”的门罗主义的框架内。总而言之,门罗主义与泛美政策以及美国其他构建国际机制的努力的“不兼容性”已经变得十分突出。

        一战和二战之间,由于受到孤立主义思潮的影响,美国并未立即表态抛弃门罗主义。但越来越多的“威尔逊主义者”已经认识到,如果能够构建起有效的国际机制,那么门罗主义就不仅不再必要,反而将会是一种障碍,其单边主义性质也被看作是难以改善的“内在缺陷”。美国最后一次大张旗鼓地援引门罗主义是在1940年至1942年间,当时的罗斯福政府以此为名先后将美国的安全保障扩展到加拿大和美洲大陆的边缘岛屿,并接管了格陵兰岛的防务。但其实,热心于战后建立联合国的罗斯福仅仅是把门罗主义拿来作为在孤立主义情绪中争取选民支持、加强战争准备的幌子。

        在二战中,美国的威尔逊主义者们终于在与孤立主义的对决中赢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而在战后伴随着联合国的建立和美国加入北约,美国的两大传统外交政策支柱都已经遭到了抛弃。不过,直到2013年11月,美国政府才公开明确地承认门罗主义的时代已经终结。作为民主党自由派大佬的克里,以国务卿的身份在美洲国家会议上表示,美国单独发表宣言并进行干涉的时代已经过去,美国已经选择了遵循合作产生的决定而不是某种主义的道路,门罗主义已经终结。

        然而,就在美国政界对门罗主义的“缺陷”越来越无法忍受的同时,这一“主义”却从那时起逐渐在太平洋的西岸生根发芽。1920年代,基于削弱欧洲列强在亚洲势力的目的,美国国务卿查尔斯•休斯在菲律宾发表演说,称门罗主义也应适用于亚洲。而在当时的亚洲,惟一有能力奉行门罗主义的只有在日俄战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都取得胜利的日本。

        早在1905年日俄战争后,老罗斯福在会见日本外相金子坚太郎时就表示,应当提出日本的门罗主义,保护远东,防止欧洲国家蚕食亚洲。1915年和1917年,美国国务卿白里安和兰辛相继承认日本在南满洲和东内蒙古乃至整个中国拥有特殊利益。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美国驻日本大使卡瑟尔还希望日本能够成为“太平洋和平的保卫者”。不过,历史最终证明,日本和美国对于“亚洲门罗主义”的构想在本质上大不相同,而其后果就是两国兵戎相见。

        日美之间围绕“亚洲门罗主义”产生的矛盾根源在于,日本国内尽管对这一概念也有不同版本的理解,但最终却采用了最具侵略性和扩张性的解释。

        美之间的共同点则在于,两者都承认中国和日本拥有特殊关系,中国属于日本的重要利益。早在华盛顿海军会议之前,日本外相石井菊次郎就在1917年明确地将中国之于日本比作墨西哥和中美洲国家之于美国。尽管美国政治家认为这两种关系由于国家体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是却也予以承认。美国认为,如果日本追求的“特殊利益”仅限于产业或者经济领域,那么这一“自由派”的解释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日本国内对于“亚洲门罗主义”的解释最终由极端派占据了上峰。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政府越是在推行扩张主义的政策时,越是会提到诸如“亚洲人的亚洲”、“还给亚洲人”、“日本的领导权”这样的口号。终在1933年,日本在帝国议会和国际联盟相继宣布日本对于维护东亚的和平与稳定负有责任。按照这一版本的“亚洲门罗主义”,日本在东亚经济和政治事务中都应当占据主导地位,列强应当承认和尊重日本的这一权利,并且在与日本协商前不得在这一地区采取任何独立行动。而在实际行动中,日本更是针对中国采取了直接的领土侵略与兼并,并且以门罗主义为理由拒绝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干预。

        一言以蔽之,日本版的“亚洲门罗主义”糅合了旧门罗主义和美国加勒比政策中的不同要素,在重在“维持现状”而非“改变现状”的门罗主义中加入了“特殊利益地区”的概念,最终使其成为了独占势力范围、实现领土扩张的政策工具。这一“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的逻辑不仅为美国所无法接受,也遭到了中国的强烈反对,后者在一段很长时期内一直呼吁国际社会的干预,阻止日本的步步紧逼。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