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信托兑付风险浮现:23笔项目被问责,赔偿准备金已逾90亿
在中国信托业规模高速增长趋缓之际,7月8日,中国信托业协会组织编写的首份行业发展报告《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3-2014)》(下称“《报告》”)在京发布。
《报告》指出,困扰信托业多年的“刚性兑付”问题,已经开始显现负面作用。《报告》认为,从信托业长期健康发展角度看,信托公司必须理性对待“刚性兑付”策略,对具备条件的信托项目,应该逐步解除“刚性兑付”的魔咒,即便这样会导致短期阵痛。
所谓“刚性兑付”,就是信托产品到期后,信托公司必须分配给投资者本金以及收益,当信托计划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信托公司需要兜底处理。事实上,国内并没有哪项法律条文规定信托公司进行刚性兑付,这只是信托业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迫切需要加快转型
进入2013年后,信托业发展显露疲态。
根据《报告》,2013年底,全行业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0.91万亿元,同比增长46.05%(上年7.47万亿元),与2012年同比55.30%的增速相比,下降了9.25个百分点,首次结束了自2009年以来连续4年50%以上的同比增长率。
2014年一季度,信托资产规模11.73万亿元,比年初增长0.82万亿元,增幅7.52%。自2013年一季度以来,信托资产环比增幅一直维持在7%~8.3%之间,结束了2010年至2013年一季度平均单季增幅11.77%的高速增长。
中国信托业协会认为,增速趋缓的根本原因是,支撑信托业过去快速发展的主流业务模式,即发挥私募投行业务功能的融资信托业务模式基础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从转型方向来看,中国信托业协会专职副会长王丽娟表示,“在资产管理业务领域,信托业不断推出具有组合管理性质的基金化投资信托产品,如推出TOT、TOF、FOF等;在财富管理业务领域,不断延伸和深度挖掘信托制度本身具有的灵活服务功能,推出了资产证券化信托、企业年金信托、土地流转信托、消费服务信托、公益信托、私人财富管理信托、家族信托等一系列全新功能的信托产品和信托服务。”
逐步解除“刚性兑付”魔咒
《报告》对于信托业最为关注的“刚性兑付”也给予了正面回应。
《报告》指出,“刚性兑付”对信托制度重构后信托业的起步发展阶段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但负面作用开始显现。
《报告》认为“刚性兑付”讲给行业带来三大弊端:首先,不利于信托产品投资者的成熟;第二,不利于信托公司全面尽职管理能力的提升;第三,招致对行业风险过度关注和不恰当联想。
事实上,今年起,信托业的刚性兑付已频现危机。年初,中诚信托投资山西振富集团的30亿元矿产信托产品,最终以第三方接盘形式完成本金兑付但收益低于预期告终;近期,陕国投管理运作的“福建泰宁南方林业信托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融资方目前已无力还款,陕国投自有资金2.1亿元兜底。频频发生的兑付危机为信托业敲响警钟。
类似的违约事件可能还将上演。中信证券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预计2014年将有7966只集合信托产品到期,规模共计达9071亿元;考虑到结合利息支付等因素,今年仅集合信托需兑付的本息将近1万亿元。
《报告》认为,从信托业长期健康发展角度看,信托公司必须理性对待“刚性兑付”策略,对具备条件的信托项目,应该逐步解除“刚性兑付”的魔咒,即便这样会导致短期阵痛。
赔偿准备金达90.60亿元
频发的兑付危机困扰着信托业,中国信托业协会昨日在表示风险可控下,也坦言“风险防控压力增大。”
王丽娟主要介绍了三种主要风险:
一是实体经济风险向信托传递,部分前些年大规模扩张的行业面临深度调整,个别产业风险显著上升,影响信托项目兑付。
二是部分交易对手财务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大,资金周转困难,可能难以按时偿还信托贷款。
三是部分金融机构履职尽责不到位,未能发现交易对手涉及民间借贷、未及时发现交易对手违规担保或项目实际控制人挪用信托资金等问题。
对于上述风险,中国信托业协会除了逐级逐笔明确风控责任,还针对房地产、融资平台、矿产等风险隐患进行重点监测。
此外,2013年以来,银监会对5家信托公司的23笔风险项目启动问责程序,对相关责任人员和业务团队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罚和展业限制等处罚措施。
王丽娟并透露,截至2013年底,全行业计提的信托赔偿准备金已达90.60亿元,实收资本总额为1116.55亿元,净资产为2555.18亿元。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