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医疗数字化转型:一部手机走医院,AI诊疗不是神话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2021-05-07 00:03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如今,在上海一些医院看病,从预约挂号、诊前问诊到诊间付费、查阅检查报告等,患者拿着一部手机就可以做到。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切实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流程再造和智慧创新”要点,在市数字化办牵头下,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医保局、市经信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大数据中心等相关单位,组建“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工作专班,在试点医院探索通过“便捷就医”7大应用场景建设,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让老百姓体验到数字化医疗带来的便利。

一部手机,完成预约和就诊

当前在上海,患者无需前往医院,直接通过一网通办、健康云、上海医联等平台,一部手机即可实现精准预约。在瑞金医院,目前部分科室预约时段已从原1小时,缩短到30分钟,预约更精准。

在就诊前,患者还可以通过手机实现智能预问诊,这可以让医生提前了解患者的病情,通过智能问答的形式,预先形成一份数字化的病历报告,方便医生在就诊时调阅,并进行补充。

“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专班从医患双重视角出发,共享255个专科知识库,让智能预问诊功能覆盖80%的临床科室,实现了基于互联网的患者智能专科预问诊服务。据瑞金医院统计,一名医生原输入一份病史约5分钟,有了智能预问诊的病史信息以后,缩短到1.5分钟,医生直言“这样的问诊更全面,输入更便捷”。

付费也能在诊间通过一部手机完成。患者不需要随身携带医保卡,可以直接通过“随申办”平台,提前出示绑定好的自己的“电子医保卡”,即可在诊疗过程中实现脱卡扫码支付,而如果你绑定了信用卡,还可以实现“无感支付”。

在就诊过程中,为避免了患者重复检验检查,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可以直接调取患者在市内其他一些医院的检查报告。这得益于基于健康网和医联工程建设。

目前,上海已经实现了所有医疗机构的跨院互联互通,明确了44项互认的检验检查项目,构建全市就诊检查记录“一张网”,让患者体验到“检查不重复、省钱又省心”的就医获得感。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医生工作站已100%接入,市级医院互认率达到91.7%,区级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互认率达到83.96%。

而即使出了医院后,患者也将可通过“随申办”移动端,随时查阅门诊电子病卡和电子出院小结,实现免册就诊。瑞金医院透露,目前该院电子病历卡应用率已经超过了95%。

复诊如何更便利?在上海,已经有56家公立医疗机构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医院微信号享受到“网上挂号复诊,药品配送到家”的服务,而不需要反复跑医院。

瑞金医院副院长胡伟国表示,数字化转型不仅给老百姓就医带来便利,其实也大大提高了医生诊治效率,改变了医生的行医模式,更加精准的帮助医生进行诊断,提供治疗建议,医生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病人沟通,给病人更多人文关怀。

5G、AI助力医患,提升看病效率

除了互联网技术,5G远程医疗、AI辅助诊断、可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智慧病房,都已经在上海医院开展试点。

运用5G技术,瑞金医院将急救车和医院联为一体,急诊室无缝对接120指挥调度系统,这样可以及时获取急救患者信息,做好相应准备;通过车载远程会诊设备,还可以让救护人员获得专家指导,提高救治成功率,实现“上车即入院”。

“未来,我们医院还将通过5G+北斗+海事卫星‘融合网’,打造海上救援通讯网,实施远程健康救治指导,保障我国远洋船只健康航行。”胡伟国说。

与此同时,5G超声可使医生操作远在千里之外的机械臂,实时进行超声扫描并给出诊断意见 。而5G康复机器人的出现,可以让患者在家完成专业的康复,通过机器人实时力反馈技术、5G延时抖动预测与回滚技术,最终能帮助患者实现康复治疗远程评定、康复远程训练的目的。

AI诊疗已经不再是神话。在瑞金医院,冠脉CTA影像AI,可自动阅片出报告,从原来人工阅片需要25分钟到现在只需3分钟,有效提升了医院每天可承接的冠脉CTA诊断数量,从以前每天20余人次,到现在80余人次,缓解医疗资源紧张。

还有更多的智能化应用在临床开展。瑞金医院院长宁光透露,围绕患者无感知、健康全感知、医疗高效率的建设理念,医院在去年新落成的转化医学国家大楼进行了有益尝试,已经建成了全面感知、泛化连接、智能进化、数字孪生的瑞金未来智慧医院雏形。

他举例说,智慧病房具备患者跌倒预警及移动感知的智能地板,还有可以实时探测床体状态及在床患者体重的智能病床,具备隐私保护还可探知患者行为、情绪、心跳、呼吸的无感体征探测器,还有一系列物联网医疗设备,这些都将成为瑞金医院未来智慧病房的标配。另外,自动化的代谢物干湿分离收集装置、机器人物流、机器人护理辅等,未来都将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生活不光只有技术。”宁光表示,未来的医学技术发展将会颠覆现有医学的诊疗方式与治疗方法,医学也将从疾病诊疗衍生至全周期健康管理。

    责任编辑:高文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