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发布“市民健康生活新风尚”25条,涉及生活方方面面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2021-05-06 20:41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少喝含糖饮料,拒绝甜蜜诱惑;让手机早点休息,让自己睡个好觉;请吃饭不如请出汗;存钱更要存肌肉,秀啥不如秀健康;电子烟也是烟,不把危害当时髦……“上海市民健康生活新风尚”25条于5月6日正式发布。

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方面透露,本次推选活动历时两个月,从3月16日正式启动后,通过“上海发布”、健康云、“健康上海12320”等平台发布32条内容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许多市民通过邮件、跟帖等渠道给予反馈。结合市民建议,专家对内容进行讨论完善,形成35条风尚开展市民投票推选,最终形成25条专业、有趣、颇具上海特色的“上海市民健康生活新风尚”。

“新冠疫情让人们引起对健康的重视,而日常生活方式对健康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上海首次、全国率先开展的健康生活新风尚推选活动,旨在让上海市民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把防疫经验转化为上海市民健康生活的行为习惯。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注意到,上述25条中聚焦年轻人常见的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如靠奶茶续命、熬夜玩手机。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慧表示,大多数奶茶中含有糖,吃甜食会刺激人体分泌一种叫做多巴胺的激素,这种激素让人感到快乐,加上奶茶中还含有咖啡因,喝奶茶容易上瘾,但糖摄入过多,容易长胖,还会导致“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皮肤长痘、心脏病等。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的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在购买甜食或者甜饮料的时候,要关注营养标签,包装上显示‘0糖’未必就是无糖。” 王慧说,食品中的两种“隐形糖”暗藏健康大隐患,一种“隐形糖”是吃起来并不甜、却是隐匿的添加糖,例如薯片、虾条等膨化食品,以及速溶咖啡、芝麻糊等调制饮品;又如市面上有一些无糖奶茶是用奶精调配的,奶精本身就糖分很高,具体而言,500ml的一杯用奶精调配的奶茶就含25g糖,相当于5块方糖的量;另外,奶茶中的小料如珍珠、椰果、布丁、奶盖等也含有大量糖。另一种“隐形糖”是吃起来有甜味、但配料表中没有蔗糖,比如口香糖中的天然甜味剂木糖醇、无糖可乐中的人工合成甜味剂(阿斯巴甜等)。有研究表明,即使没有摄入蔗糖,大量摄入人工合成甜味剂,也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有关。

她建议,市民购买食品时,既要学会看营养标签,也要注意看配料表,不要吃那些含较多蔗糖以及人工合成甜味剂的饮料,也要少吃膨化食品、烘焙食品。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崔松则表示,25条中“让手机早点休息,让自己睡个好觉”主要是针对现在很多人熬夜刷手机、睡眠时间不够的提示。

如何摆脱手机依赖?崔松建议,第一,建立“床就是睡觉的地方”的意识。如果30分钟还没有睡着,请你离开床去做点其他的事,有睡意了再上床,还睡不着再下床,等有睡意了再上床,建立“床是睡觉的地方”的意识,不能睡不着了就躺床上玩会儿手机,这会建立一个错误的条件反射——床是玩儿的地方。不要在床上做跟睡觉无关的任何事,逐渐将床与睡觉建立良好联系,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第二,把手机尽量放在远离床的地方。睡觉时,我们需要大脑皮层的抑制,而手机里的视频、游戏等可以让人体的大脑皮层产生兴奋的感觉,同时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因此会延长入睡时间并影响睡眠质量。

上海市总工会职工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主任朱娴坦言,请吃饭不如请出汗,这句话的背景是结合当下饭局作为应酬的主要方式之一,过多饭局带来的能量摄入过多不利于健康。“很多人生活节奏比较快,可能会忽视运动,运动不一定就是高强度、长时间,每天利用15-20分钟碎片化的时间,桌面俯卧撑、座椅深蹲、单腿平衡练习,哪怕是做做伸展,有意识地多走几步路,坚持下来都是非常好的,会对健康有好处。”

朱娴还说,我们除了关注体重,也要关注体脂率。体重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体脂率。同等重量的脂肪和肌肉,脂肪的体积要远远比肌肉大得多,有的人看着瘦但体重并不少,说明体脂率比较低,而体脂率大的人就显得比较胖。所以,体重相同的情况下,肌肉含量高的人看起来比较苗条。“减重”与“减肥”不同,减肥不是要减肌肉,相反,还需要运动锻炼使肌肉维持在一定水平。

附:“上海市民健康生活新风尚”25条

1. 少喝含糖饮料,拒绝甜蜜诱惑

2. 清淡饮食,感受食物原味

3. 精致生活,需要粗粮搭配

4. 少保健药丸,多天然食材

5. 请吃饭不如请出汗

6. 存钱更要存肌肉,秀啥不如秀健康

7. 出门多走路,锻炼观景两不误

8. 再好的护眼灯也赶不上户外活动

9. 少酒精摄入,多健康茶饮

10. 电子烟也是烟,不把危害当时髦

11. 不吸游烟,勿做行走的污染源

12. 让心理平衡,与自己和解

13. 亲子多交流,成长少烦忧

14. 一日三餐要定时,规律作息不熬夜

15. 让手机早点休息,让自己睡个好觉

16. 爱牙护齿,健康投资

17. 出门随身备口罩,公共场所及时戴

18. 七步洗手,健康潮流

19. 像关心存款数一样关心自己的血压血糖值

20. 定期体检,预见未来

21. 接种疫苗,给健康人生投保

22. 社交一米,爱你的距离

23. 公筷公勺,健康“食”尚

24. 养宠守规矩,人宠共健康

25. 无偿献血,举手之劳成就大爱

    责任编辑:高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