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数读 | 13组数字读懂香港政治
作为一国两制的先行典范,香港特区政治制度与内地政治制度的差异一直吸引着国人的关注。
香港回归17年来,其政治制度在特区政府的管理下不断调整,行政会议、立法制度等亦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我们不妨用13组数字盘点一下香港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3位行政长官,13种权力
香港政治的“一号人物”非行政长官莫属。从1997年回归至今,香港共有过三位行政长官:董建华、曾荫权、梁振英。他们既是特区政府的行政首长,又是香港的首长。
根据香港《基本法》,香港行政长官拥的权力主要有13种,主要包括负责执行《基本法》、签署法案和财政预算案、颁布法例、决定政府政策以及发布行政命令,任免官员等。
要想成为香港的行政长官,首先必须年满四十周岁,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永久居民,并且需要在香港连续居住20年以上,在外国无居留权。之后,通过选举委员会选举或协商产生,经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才能最终成为行政长官。每届长官任期5年,可连任一次。
行政长官由选举委员会(简称选委会)选举产生。目前的选委会分工商、金融界,专业界,劳工、社会服务、宗教等界,以及政界四大界别。
第一届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由400人组成,第二届行政长官选委会增至800人,排除重复身份等原因,实际共有794人。到了第四届,选委会人数增加至1200人,共分38个界别选出。
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201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的选举可以由普选产生。
行政会议的30名成员
在香港的政治体系里,有这样一个机构。它与行政长官直接对话,影响着香港最大、最重要的公共政策。这个机构就是香港特区政府行政会议。
行政会议作为协助行政长官决策的最高机构,每周在行政长官的主持下举行一次,其成员由行政长官自行任命。
目前,行政会议共有30位成员,包括1位行政长官(主席)、15位现职问责官员(官守成员)及14位非官方人士(非官守成员)。
其中本届行政会议的主席为梁振英,官守成员为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律政司司长袁国强以及12位决策局局长,而14位非官守成员则较为分散,包括前行政长官办公室主任林焕光、港区人大代表郑耀棠、学者代表张志刚等人。
按照《基本法》的规定,行政长官在作出重要决策、向立法会提交法案、制定附属法规和解散立法会前,须征询行政会议的意见,但是人事任免、纪律制裁和紧急情况下采取的措施不包括在内。
3司12局
除特首以外,香港的行政机关还包括3司12局,其中3司分别为政务司、财政司、律政司,其司长由行政长官委任,分管香港的政务、财务和法律。12局则为香港的决策局,分别由政务司和财务司领导。
政府机关的17万公务员
一个行政机关的运行,必然少不了成千上万名公务员的具体实践。
在香港,公务员职责多样,主要负责协助行政长官和各主要官员制定政策和执行决定,并管理公共事务。香港政务司司长是所有公务员的首长,而他(她)本身也是公务员编制中的一员。
香港特区政府公务员事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香港公务员编制及实际人数分别为170404个职位及164405人。实际人数最多的部门为香港警务处,为32848名,约占全部公务员人数的五分之一。
根据《基本法》的规定,除了列明的例外情况,1997年7月1日或以后入职的公务员必须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
立法会的70位议员
故名思议,作为香港特区的立法机关,香港立法会的主要职能当然是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同时也负责审核及通过财政预算、税收和公共开支,以及对政府工作提出质询。
此外,立法会亦获授权同意终审法院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免,并有权弹劾行政长官。
目前香港的立法会是香港第五届立法会,主席为曾钰成。在2012年的立法会议员选举中,共有70位候选人当选,其中35位议员经分区直接选举产生,其余35位议员经功能团体选举产生,任期4年,由2012年开始至2016年结束。
立法会5大选区,区议员18选区
在2012年立法会的选举中,共有35个地方选区议席,分布在香港岛、九龙东、九龙西、新界东、新界西5大选区中。
在每一个选区中,又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香港岛的选区又分为中西区、湾仔区、东区及南区。
这5大选区之下的不同选区,便构成了区议员选举中的18选区。到明年年底,将要举行的区议员选举中,选举管理委员会建议将原先的18个选区分为19个选区。
目前,在18个选区里共有507名议员,其中包括412名民选议员,68名委任议员及27名当然议员,负责各自区内的改善工作,推广康乐文化事务和社区活动,同时就影响居民福利的事宜及各项政府计划是否足够和推行,向政府提出意见。
2种选举及29种界别
目前,香港立法会选举分为功能界别选举和地方选区选举,全部议席均由选举产生。
功能界别选举:在2012年香港立法会的选举中,共分为29个功能界别,包括商界、教育界、渔农界等,共选出35位立法会议员,代表各行各业的声音。
针对不同的功能界别,其投票制度也不一样。如乡议局、渔农界、保险界、航运交通界的投票制度为“按选择次序淘汰”,新增加的区议会(第二)功能界别则按照比例代表名单投票选举,由未属于其他功能界别的选民一人一票选出。“得票最多者当选”则适用于其余24个普通界别。
地方选区选举:香港主要包括5大选区,分别是香港岛(7席)、九龙东(5席)、九龙西(5席)、新界东(9席)、新界西(9席)。
2大政党派系与2大联盟
在香港,政党并没有执政党与在野党之分。
立法会主席曾钰成介绍说,政府中并无政党,只有立法会存在政党之分,立法会中的政党或与政府关系紧密,或作为政府的反对派存在。
这两种不同的立场,便可将香港的政党分为两大派别——建制派和反对派。
通常,建制派与港区政府关系紧密,支持政府,但是建制派也分为传统亲中派和中间派。其中中间派及自由党等工商专业界政党,回归前属于亲英派,回归后支持特区政府。而反对派也称民主派和泛民主派,一直以来都以“争取民主”为主要口号,通常反对港区政府。
然而,对于不同的政策,建制派和反对派的立场也并非从始至终都支持或者反对政府,民众的感受成为党派理念的另一大因素。比如在受到广大民众欢迎的政策上,两派都可能会考虑支持政府,而对于不利于眼前利益却有助于长久发展的政策,民众反对,此时不论是建制派还是反对派,都不会轻易支持政府。
虽无执政党与在野党之异,但是香港的政党亦可分为执政联盟和非执政联盟。执政联盟主要是参与支持行政长官并取得胜利的政党,如第二届行政长官曾荫权曾得到民建联、自由党、工联会、泛联盟的支持,曾荫权坦言,要处理行政立法关系,“结盟方法,不能避免,要有固定支持”。
而在立法会中,两大阵营也区别明显。建制派阵营和反对派阵营在立法会的议席为43∶27。
亲建制派的主要政党包括:民建联、经民联、自由党、新民党等,其他属于该派系的社会团体则包括香港总商会、香港中华总商会、香港工业总会等。
泛民主派的主要政党包括:公民党、工党、社民党、民主党等,其他属于泛民主派的团体则包括四五行动、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保护海港协会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