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论】批评与团结
最近,中共党内开展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共传统上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而其更早的传统,则来自儒家人格修养和完善的学说。孔子的弟子曾参对自己有过一番告诫:“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每天都要反省自己有何过错。儒家认为,通过这种内心的自我审视,自我纠正,可以渐次达到人格的完善。
这种自我审视,不是来自外在压力,而是自我完善的需要,因此需要诚恳地、不加掩饰地面对自己。
传统儒家在人格修养上的这种“内省”功夫,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语境里,转换为中共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批评与自我批评。只不过,在转换过程中,增加了革命政党的组织性、纪律性元素,也就是说,“内省”功夫不再单纯是自我审视,而且有组织与纪律约束。这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内省”功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传统儒家那里,首先,“内省”是个体独立完成的,最终完善的是个人的人格;其次,个体的“内省”不存在也不需要组织监督,“内省”有一个诚恳的前提。
而作为组织化的“内省”,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确保党组织“团结如一人”。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遵循毛泽东在谈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所要求的“团结—批评—团结”,批评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团结。而如果党组织内部有人心存私心杂念,以小人做派,在批评时存心给人穿小鞋,事后公报私仇,那么,一个党组织的“内省”,就很难做到诚恳面对。结果就会是,要么事前串通,表演一番,敷衍了事;要么利用机会,相互攻击拆台,达不到最终实现更高层次团结的目的,反而使党组织内部埋下重重矛盾。
因此,一个组织化的“内省”,要比一个人的“内省”麻烦和复杂。既要防止走过场,达不到纯洁党性的效果;又要防止挟私报复,不欢而散,制造新的矛盾。这就涉及如何把握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度”。实际上,从公开的新闻报道透露出来的信息看,在“度”的把握上,党员领导干部都已经展示了相当高的水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