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党史故事我来读 | 沈璇敏:圣地洪流——知识分子在延安

2021-05-04 10: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党史故事我来读

1921——2021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

历史是鉴往知来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治国理政最好的营养剂。百年党史筚路蓝缕、波澜壮阔、气象万千。

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上海崇明法院团总支根据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工作部署,开展“党史故事我来读”活动,号召青年干警寻根溯源、感悟初心、牢记使命,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斗力量,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沈璇敏为我们诵读党史故事,让我们认真聆听她讲述知识分子在延安的故事,循着先辈的脚步,品读百年大党的炽热初心,激励铸就千秋伟业的壮志豪情!

沈璇敏(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点击播放>1940年早春,从重庆通往宝鸡的公路上颠簸着一辆敞篷车。驾驶室里坐着的穿西装戴礼帽的先生,是车子的主人、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员、陕西褒城酒精厂的老板,实际上,他不为人知的身份是边区的统战对象。车厢里十来号人,人就坐在行李上。携妻带小的东北口音的敦实汉子,是知名作家萧军,总是唤他叫“三郎”的是另一位东北作家舒群。重庆青年运动的风云人物冯兰瑞和南渝中学的地下党员尹锡康则穿上了旗袍和高跟鞋扮作了两位“银行小姐”。

车子是辆老爷车,不时抛锚,一行人走走停停,从重庆到宝鸡800公里的路程用了近一个月。“银行小姐”们从宝鸡转乘火车到西安后,匆匆上了一辆黄包车,直奔位于七贤庄一号的八路军办事处。在七贤庄,她们惊讶地陆续碰到跟她们坐同一辆敞篷车的人,一个也不少。原来一车人都是去延安的。

事实上,从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通往延安的大路小径上,这样的际遇不计其数。彼时的延安就像一座灯塔,吸引着全国各地甚至是海外的青年知识分子争相前往。据统计,到40年代初期,延安已经形成一个约4万人的知识分子群体,可谓是“天下英雄豪杰云集”。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了,地理位置偏僻,物质条件又极其艰苦的延安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吸引了当时最优秀的人才呢?这就不得不谈谈延安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我们党对知识分子一度施行“左”倾关门主义。全面抗战爆发以后,特别是随着抗日根据地的日益发展壮大,党对知识分子的需求更加强烈,对知识分子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转变。1939年6月,毛泽东同志在《反投降提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分子对党的革命事业至关重要,没有知识分子,革命就不能胜利,工作中没有知识分子,就不能治国、治党、治军。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同志则提出:“谁抢到了知识分子,谁就抢到了天下。”随后,他在《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几个问题》中又进一步强调指出:“各方面都在抢知识分子,国民党在抢,我们也在抢,抢慢了就没有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抢夺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党的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1939年12月,为了吸引人才,党中央下发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由此,打开大门“广招天下士,诚纳四海人”,电令各地大力输送青年赴延。毛主席一再指示“革命青年,来者不拒”,要求抗大招生广告从延安一直贴到西安,每根电线杆一张。抗大新生每满百名,毛主席就亲自接见。北平、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的左翼报刊发表许多介绍延安的文章,再三承诺“来去自由”——来则欢迎,去则欢送,再来再欢迎。为了对投奔延安的知识分子进行接待和安置,党还专门成立了延安交际处。正是这些积极、正确、开放、自由的知识分子政策,使得我党在与国民党争夺人才的竞争中占据了极大主动。

对于已经在延安的知识分子,中共也是竭尽所能团结尊重,给予优待。毛泽东和边区党政军各级负责人充分信赖和依靠知识分子,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知识分子投身边区建设的热情。延安时期,我党确立了德才兼备、任人为贤、五湖四海的用人原则。陈云同志对用人之道又归结为12个字:“了解人、气量大、用得好、爱护人”。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中央大量吸收和提拔知识分子加入军队、学校和政府工作,为知识分子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天地,也为边区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延安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党中央和边区政府千方百计为知识分子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在物质待遇上想办法优先给予照顾,为他们安心工作、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了来之不易的保障。

(故事摘选自南方新闻网)

80年前,为什么无数知识分子像海上扁舟划向灯塔一样,纷纷涌向延安?因为那里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充满着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渴望,那里有信仰的灯塔、希望的灯塔和胜利的灯塔,吸引着、召唤着胸怀报国之志的广大知识分子。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人心。这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战胜艰难险阻、闯过重重难关的“取胜之匙”。100年峥嵘奋斗史,从58名到9000多万名党员,中国共产党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机活力。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身处和平年代,崇法青年要肩负起时代使命,接过先辈的接力棒,不忘初心跟党走,不断跑出加速度,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照 片 | 张宏雷

图 片 | 网络

编 辑 | 何瑞鹏、韩啸、孟文娟

原标题:《党史故事我来读 | 沈璇敏:圣地洪流——知识分子在延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