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陈政高接棒姜伟新执掌住建部,能否破除“最难当部长”魔咒?

澎湃记者 卢梦君
2014-06-27 11:01
来源:澎湃新闻
人事风向 >
字号

陈政高执掌住建部。 6月27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任命陈政高为住建部部长。 CFP 资料

        陈政高执掌住建部。

        6月27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免去姜伟新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职务,任命陈政高为住建部部长。

        早在今年4月,陈政高卸下辽宁省长一职,由辽赴京,担任住建部党组书记一职。

        这位新任住建部长最受人瞩目的,还是其主政沈阳期间,成为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推行棚户区改造计划的坚定执行者。

        李克强任国务院总理后,多次部署棚改工作,并赴各地调查棚改现状。棚改这项民生工程被视作对过去房地产政策的一种修正,亦被视作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4月,初到住建部的陈政高,首个调研对象就是安徽省保障房建设与棚改工作。

        外界普遍将这一人事调整解读为,棚改将成为住建部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

        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告诉澎湃记者,不仅是棚改,李克强在辽宁期间非常重视的沿海经济带开发、沈阳都市经济圈建设,陈政高都能很好地贯彻,做了大量的工作。“陈政高对李克强的部署,都是紧密地跟。”

        梁启东说,陈政高做事雷厉风行、大刀阔斧,用东北话说,就是“拉嚓”(很厉害)。

        此前,担任住建部部长6年的姜伟新熬白了头发,在一次次被媒体追问时,姜大多眉头紧锁、谨慎少言。

        与姜相较,陈政高似乎总是笑语晏晏。

启政辽宁

        辽宁是陈政高的故乡。62岁的陈政高生于斯长于斯,命运紧紧相系。

        陈政高1952年3月出生于辽宁海城。1970年12月,陈进入海城县革委会政工组,成为一名办事员。

        1975年,陈政高从大连海运学院航海系毕业后,留校任职,3年后提任大连海运学院团委书记。

        这一段学习与工作经历,让陈政高与大连市结缘,作为“团干部”的工作经验与年龄优势,也让陈政高顺利步入仕途。

        1982年,陈政高成为共青团大连市委常委、学校部部长,1年后,出任共青团大连市委副书记。

        1985年起,陈政高在大连长海县副县长任上工作了3年。1988年12月,陈回到大连市,出任西岗区主持工作的副区长,15个月后被扶正。

        1993年2月,31岁的陈政高出任大连副市长,两年后,进入大连市委常委,至1997年,陈赴省城任职后,方才离开大连。

        陈政高任职大连副市长的期间,正是大连从老工业基地谋求转型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北方香港”是这座城市的建设目标。

        1997年11月,陈政高成为省长助理,仅两个月后,擢升为副省长。

        2000年12月,沈阳原市长慕绥新落马,陈政高“临危受命”,兼任沈阳代市长,次年2月当选为沈阳市长。2005年12月,陈政高出任沈阳市委书记,并跻身辽宁省委常委。

        对于彼次“受命”,陈政高说自己是“背水一战”。

        “沈阳所面对的问题,恐怕在全国都没有这种情况。我到沈阳市后,七八个月没有外商,国内方方面面的人那时谁也不愿来沈阳,你能怨谁?美国公开把沈阳列为高风险投资区,外商怎么可能到沈阳来呢?那时候,找谁啊,认识的人都进监狱了,谁都怕万一沾上一点怎么办。”陈政高在接受《中华工商时报》专访时说。

        陈政高说,自己从上任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抓经济建设,“所以第一年各种指标不仅没有下滑,而且在上升。”

        2002年起,沈阳开启了一场老工业“复兴运动”,陈政高再度面对城市转型的重任。

        次年,沈阳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领导小组成立,陈政高任组长。小组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调研讨论,为沈阳度身打造了一份“复兴计划”——《沈阳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全面振兴规划纲要》。

        纲要提出,通过7年的调整改造,至2010年,全面完成改造振兴的各项任务,将沈阳建设成为全国先进装备制造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和区域性商贸、金融、信息中心。

        在“截止时间”到来前,2007年6月9日,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命名铁西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时任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董峰认为,这是国家对沈阳老工业基地改造的首肯。

        5个月后,2007年12月,陈政高成为辽宁行政“一把手”。

        今年4月,陈政高卸任辽宁省长职务,赴住建部任职。至此,陈政高已在辽宁工作44年时间。在辽宁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陈政高深情发表感言。

        “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我的经历使我的感恩之心终生相伴。”陈政高说,这些经历使自己一直没有忘记父老乡亲,知道他们的处境,知道他们的期盼,更知道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

        “辽宁永远是我的家,我永远是辽宁人,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因为自己是辽宁人而感到光荣和自豪,都会情系辽宁、祝福辽宁。”陈政高说。

执政智慧

        执政一方者,需要智慧与手段。

        过往关于陈政高的公开报道中,有些细节让人印象深刻,是对陈的另一种解读。

        2004年11月,时任沈阳市长的陈政高作为“应试者”,与其他3个城市的市长一起,参加王小丫主持的央视《对话》节目,接受关于“执政能力”方面的“刁钻”考验。

        辽沈晚报记者记录了陈政高在节目上的表现。

        在上午9时到10时之间,有四项活动同时邀请市长参加,由于活动均安排在同一时间,市长只能选择其一。四项选择分别是:A、某重点企业的重组并购仪式;B、全市首家打工子弟学校开学典礼;C、一家世界知名跨国企业 CEO的会见邀请;D、下岗职工创业一条街的开街仪式。

        这道题考查的是市长对不同政务及其所代表的不同意义如何权衡轻重。

        大连市长选择了C,理由是市长参加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更要考虑参加活动所带来的“效益”。无锡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长选择了D。杭州市长的答案是派四位代表各参加一个活动,自己则为各活动发贺信。

        陈政高的题板却是一片空白。陈政高解释,他认为,这道题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成立,因为四件事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完全能够兼顾。他自己就曾一上午参加过五个活动。

        陈政高接着说,如果这道题目是考查市长的工作能力,那么他的回答是都不必去。因为有主管副市长去就足够了,市长应善于发挥领导班子每位成员的作用,而非事必躬亲。

        200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在辽宁团讨论会议上,陈政高向同组的时任商务部部长现场要起了“政策”。

        《北京青年报》报道称,陈政高提到前段时间使南宁名声大噪的“东南亚博览会”:“我受那次博览会启发,提出由沈阳牵头主办‘东北亚博览会’,这个想法已经通过省政府上报到了商务部,薄部长对此也非常重视……”

        商务部部长并没有说话,但脸上一直保持着微笑。这时坐在身旁的一位官员插话说:“这事好像已经获得批准了。”

        那边陈政高已经听见了:“批了么?批了我就放心了!”这话一下让全场笑声、掌声四起。

        2006年,作为沈阳市委书记的陈政高亲自给全市“村官”上“大课”。

        据《时代商报》报道,陈政高在讲课中几乎每隔几分钟就能引经据典来鼓舞大家的士气。他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激励“村官”们的干劲,“只要肯干,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儿。”

        陈政高现场举了一个例子:全国人大代表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党委书记毛凤美在全国人代会上发言说,大梨树村在村头竖了一个碑,上面就写了一个“干”字,旁边有一个公鸡和一个月亮,象征着该村的人从公鸡打鸣开始干,一直干到月亮升起。

        “我不要求你们都回去弄个这样的碑放到村头,但是我希望你们都要拿出干劲。”陈政高希望每位“村官”都能“村史留名”。

        陈政高本人的工作即是“白加黑”、“5+2”,也就是,“白天加黑夜,每周5个工作日外加2个休息日都利用起来,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日休息不保证。”梁启东开玩笑地说,这让一些人觉得跟着这个领导干活挺累。

        此外,陈政高还要求领导干部做到“三个事”——事不过夜、事必躬亲、事无巨细。

        陈政高对于招商引资自有一套方法。

        《浙商》曾在2009年刊文称,在担任沈阳市长时,每年正月初五,陈政高铁定南下温州向浙商拜年。关于沈阳“温州日”的想法,正是陈政高在2004年最早提出来的。

        辽宁省浙江商会会长曾昌飚介绍,时至今日,陈政高仍然每年两次亲自率众赴浙江招商引资。“‘我不会让你赔钱,赔钱了你找我’是陈省长经常说的话。” 

        辽宁省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卢升平回忆,陈政高每次调研都会问及企业有什么困难。

        陈政高曾对她说:“你们有什么需要,园区的企业需要什么订单,都可以列个清单,我可以做你们的业务员,做你们的联络员。”她感觉“有这样的领导比任何政策都好”。

        “企业真正有困难找到陈省长,他能够连夜帮你解决。我们不少浙商就是冲他的个人魅力来辽宁投资的。”辽宁省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叶锦寨说。

棚改干将

        2005年2月,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提出,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基本完成辽宁省800万平方米集中连片的棚户区改造,并把棚户区的改造作为惠及民生、解决百万群众住房难的“一号工程”。

        3月,辽宁省出台《全省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

        其中规定,各市政府是棚户区改造方案制定、审批、资金筹措、工程组织的实施主体、投资主体和责任主体。由各市市长全权负责各自管辖区域的棚户区改造,实施严格的“市长责任制”。

        陈政高正是沈阳市棚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沈阳日报将沈阳的棚改工作成为消灭棚户区的“歼灭战”。2005年初,沈阳市提出“两年内全面完成沈阳市棚户区、平房区、旧城区改造任务”的工作目标。

        2005年沈阳市投入改造资金85亿元,共拆迁居民6.9万户;2006年完成剩余6万户的拆迁计划。至此,沈阳集中连片的棚改工作如期完成。

        辽宁土生土长的林女士告诉澎湃记者,2005年的《辽宁日报》头版经常能看到关于棚改的报道,沈阳往往作为个案被宣传。

        陈政高还将棚改作为改变沈阳城市环境的突破口。

        沈阳市大东区吉祥胡同居民李文忱曾告诉央视《经济半小时》记者:“过去的头10年左右,这院里要是早上一烧炉子,院里基本上看不到人,黢黑。”

        大东区负责人称:“这个地区原来一年,整个需要燃煤一万多吨,低空面源的污染比较严重,随着棚户区的拆迁改造,整个这个地区的空气环境也得到了全面的改善。”

        梁启东告诉澎湃记者,全国的棚改工作,正是始于李克强在辽宁的探索。

        “沈阳的棚改在全省搞得比较早,因为沈阳的财力强一点,在李克强来辽宁大规模探索前,陈政高已经在沈阳已经开始尝试棚改了,只不过不是像李克强那样大规模地做。”

        对于辽宁棚改的做法与经验,辽宁省信访局与省政府办公厅的两名官员曾总结为6个机制——组织领导机制、筹资机制、计划机制、优惠政策机制、监管机制与安置补偿机制。

        例如,在棚改的最大难题——资金问题上,辽宁省采用了“6个一点”筹资机制,即政府投一点、政策减一点、个人拿一点、市场挣一点、银行贷一点、企业筹一点,从而有效地解决资金来源。

        陈政高所掌握的辽宁经验,将是其任职“最难当部长”的优势。

        不过,比起“干将”二字,梁启东认为陈政高更适合“执行者”的评价。

        无论是棚改,还是保障性住房建设,或是其他,“只要工作交给陈政高,陈肯定能够完成,因为他是个很好的执行者。”梁启东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