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时间探密与开放生命意志 ——谈元认知的自由选择与逻辑秩序

2021-05-04 20: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我们从数学角度来理解自由选择和逻辑秩序这两大主题,特推荐罗莫老师的一篇学术报告讲话。数学是以研究空间对象为中心的,更是以研究时间关系为中心的,无时空的存在也必有秘密的时空,否则只能象维特根斯坦所说的那样以沉默面对了。数学首先属于添柴的火堆,而后才属于天才的领域。古希腊先贤说,天才的洞见来自凡夫有闲暇,有闲钱,有闲心。须有闲钱交换例外事物,须有闲暇做些例外事情,须有闲心注意例外事态。这些都属于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事。天才是一种闻所未闻的境界,幕后燃烧不息的存在才是各种境界的画手。仅有天才,数学会荒芜,数学是火炬手的疆场,数学才能生生不息。为他人制造闲钱闲暇闲心的人是伟大的,感恩一切为此付出的力量。智慧在慈悲中诞生。只要足够开放,东西方文明是可以相互推导的,传统与现代文明也是可以相互推导的,相互轻慢来自狭隘,必割裂了元认知。文明冲突中,宽容的一方才是文明的推手。

戴德金的倒金字塔定义与实数分割

摘要:数学发展需要溯源,一是数学自身需要溯源,证明猜想的数学便是,二是自然现实需要溯源,描述万物的数学便是,这是数学发展的两大原动力。哈代推崇纯数学,费曼推崇物理学,乃是本分无可厚非,但他们彼此轻视就不该了,因为轻视,两位不相信神秘力量的人都不愿意看到整体,这是他们的共性。戴森表示如不进行跨界交流,各自都会失去发展的机会,收回相互鄙夷之心吧。范畴学的基本精神就是认为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对象更重要,甚至对象本身就是所有相互关系的反映。可以通过物理测量获得深刻的元认知,这是大自然和物理学给数学的意外惊喜。也可以通过公理觉醒获得深刻的元认知,这是数学给大自然和物理学的意外惊喜。两者是可以抱团取暖的。时间探秘,就是生命意志的冲撞和绵延。让我们彼此用敬畏之心去体验吧。

关键词:元认知  公理体系  时间样本  溯源  自由选择  逻辑秩序  最简单本原解  互异互素

文/罗莫

数学需要探索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数学是不限于逻辑的,相关关系就是非逻辑的一面,前者是显意识的约会,后者是潜意识的偶遇,逻辑的底层都是相关关系,都是偶遇,即直觉理解。逻辑的本质是一种深刻的连接,也就是说逻辑的本质就是底层的相关关系,一种先天的序时相关关系。俱时因果,序时因果,是俱时相关,序时相关为底色而建立起来的。非理性连接是这个世界的本来面貌。任何因果预测都仍是概率预测,只有在严密的封闭系统里,因果关系才会百分百发生,否则任何因果关系都会被大因果干预,这就是休谟为何会持怀疑论立场的依据,但休谟又走向了不可知论的另一极端,这是不可取的。

古希腊神话故事蕴含了很多数学模式

人是可以通过归纳思维而得到成长和顿悟的,人也是可以通过演绎思维感受边界,从而刺激拓展样本空间的,不断有另类样本参与,才使归纳思维变得有意思。演绎思维可以让我们死心,迫使我们重新感受初心,故演绎是为了证伪用的,可帮助我们识别另类在哪里。这两类思维表现在物理学中的体现就是相对论和量子论,表现在化学中的体现就是耗散结构论和熵增论,表现在生物学中的体现就是进化论和遗传学,两种学术路径都能给我们带来惊喜,一旦封杀对方就会带来局限,各自安好,在可融合的地方进行融合才会有出路。人类的进步皆来自于对时间的思考。

从我思故我在开始,注意之流就在开始关注时间了。然而时间究竟是什么?不问我很清楚,一问我就糊涂了。这是古罗马大教士奥古斯汀说的。时间确实是个古怪的东西,从不同角度思考时间,时间就会有不同的认知。从三点一刻开始,这是时间之序,已用了三点一刻,这是时间之量,时序思维,时量思维便开始了我们的认知分野。爱因斯坦把时间作为第四维空间,这是相对论时间,孙悟空拔出两根毫毛,一根放在南天门,一根放在北天门,南北相差几亿万光年,可是北边的毫毛飘动一下,立马南边的毫毛就感知到了,这是量子长程纠缠时间。生老病死,这是生物时间,物换星移,这是物理时间。还有,时间从哪儿来?时间会消失吗?为何我们会对死亡恐惧?时间箭头有唯一指向,那自由选择还存在吗?这些问题我们童年就开始思考了,童年就思考的问题未必就幼稚。否则老子也不会告诫我们要复归于婴儿态。

提到童年,我就想起了几十年前关于时间的一个印象深刻的梦。

那是一个很普通的没闹铃的早晨,我醒了,半坐着,身体很值,没斜靠,于是就无所事事地冥想。突然就进入了一个梦境,这不是一般的梦,梦对于你所睡的环境是一无所知的,可是可是这次不同,我分明对周边环境有意识,就像在电影院看电影一样。我感觉我的注意力,像触电一样进入一个隧道,隧道口就像月亮,意识之流迅速地向月亮靠近,最后降临在“月亮”上。于是我就来到了一棵树下盘腿而坐,树叶绿得似乎能发光。不久就有个仙女从天空飘下来了,头带着树枝编织的花冠,拿着一根树条,点了点我的头说,其实这一切都是时间做的,你是时间的拉面者。

打那以后我就开始注意思考时间。

似乎一切都可用时间来解释。时间是探知这个世界的最根本的自变量,是最原始的生成元。数学界有句顺口溜,叫着“实变函数学十遍,泛函分析心犯寒”,泛函无疑是复杂数学,是指函数里头套函数,那最基本的函数是什么呢?一定是时间函数,而时间函数又分为先天时间函数与后天时间函数,爱因斯坦的第四维时间就是指后天时间。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谈元认知的,就是回到最根本的混沌状态来理解这个世界,而底层逻辑皆离不开时空。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时空,才算是一个理性的人,我们又应该如何感知时空,才算是一个感性的人呢!把时空看成是基本盘,那时空究竟是内容,还是形式?

合理解释这个世界秘密的最早有神话故事,有历史,有哲学,那我们从神话故事开始。东西方的神话故事都极其相似。中国的创世神话,是盘古开天地,天地的诞生跟婴儿的诞生一样,都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所以进化论思想,并非仅来自达尔文,中国的古神话里早就有了。西方的神话故事里也早就有,无论是圣经里头的创世纪,还是希腊神话里头的创世纪,原初状态都是混沌,希腊神话里头的第一神卡俄斯是混沌,圣经里头的第一神是初始上帝也是混沌,开始是没有光的,是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印度神话里头的第一神是普鲁沙也是混沌的大地,火神阿格尼和天神因陀罗都是后来才有的。这些神话都是从简单到复杂来解释这个世界,因此从这些神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关于进化论思想的源头。

同时在神话故事中,我们也同样可以找到遗传学。因为所有的进化都不是无条件的,一个混沌的空间之所以有进化的机会,跟世外高人感应和内在基因唤醒有关,混沌的盘古有如鸡蛋,如果没有高级生命在世外孵化,盘古根本就无法开天辟地,若没有先天遗传,则根本没有后天进化。上帝从黑暗开始创世,表面看世界是从黑暗进化过来的,实质是上帝在看护,而上帝不是黑暗。上帝是界外又不离界内的超自然存在。希腊神话中,卡俄斯是混沌,生出大地女神盖亚,后面的神越来越高级,从混沌开始,后面符合进化的思想,但超级神,原始神柯罗诺斯不是这样,它是时间之神、时空神、天宇之神、秩序之主、混沌之父,无形的超神,最初的最初神柯罗诺斯,一切因他的力量而生。这个超级神,原始神似乎不按神氏进化来安排。这是遗传学的源头。遗传学与进化论恰好可对应演绎思维和归纳思维。两类思维本没有高下之分,遗传学和进化论也一样没有高下之分。真有高下之分则跟选择有关,允许选择更深刻的公理,那演绎思维就深刻,允许选择更广泛的样本,那归纳思维就深刻。

地神和天神如何从混沌中进化出来,若没有超级神的干预,进化的发生是没有根据的。在一个封闭的时空里,不参照外界,不依靠内力,进化不会发生。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就是时间简史的发现。霍金的宇宙创世里,概括为有生于无,宇宙从奇点中爆炸而产生,宇宙大爆炸学说,是典型的宇宙进化论思想,霍金说,讨论宇宙之外的世界是无意义的。霍金屏蔽了宇宙可进化的根源。而多宇宙学说就比大爆炸学说更能深刻地解释这个世界,我们所在的宇宙是不可能完全封闭的,定存在被成长干预,定存在被肢解干预。

水神共工怒触不周山:追求公平的神话符号

若婴儿发现逐渐长大的唯一因是自食其力,奶水是自己发现的,并未发现与奶水相连的母亲,目之所及是有限的,这符合直觉信仰,那么婴儿便可断言,它是靠进化成长起来的,没有靠神仙皇帝和救世主,不是靠母亲养大的。可以说,进化论是自洽的,你无法挑剔,因为任何思想体系都来自于观察者的最高直觉,观察者就是看不见母亲是奶水的源头,他认为自己是诚实的。任何试图攻击进化论的人就如同自撞南墙。理解遗传学蕴含进化论,完全靠自省,智慧无法馈赠,只能在自闭者的心门外摆放。心开者,幼冲而即悟,心闭者,皓首而难精。如果你很慈悲,你很想布道,那就请不要着急干预,否则将背离你的初心。

有人说大爆炸学说同道德经思想很相似,都是有生于无,其实不然,老子讲有生于无,更讲无生于道。无虽蕴含简单但更有其它之意,那道也当然包含至简,道也应有尽有,一切现成。初心至简,实质是序数化的至简,很多人误解了老子,以为老子思想阴柔,老子思想反智,1作为基数最小,但作为序数是最大的。大爆炸学说是爱幼文化,老子是敬老文化。进化论显示了自我努力很重要,而孟德尔的遗传学则告诉我们懂得感恩前辈,懂得见贤思齐则更加重要,否则自组织的进化,只会导致封闭和轮回。生命若不是与序数1浑然一体,又怎么会莫名地进化。

这是神话和宗教家心目中的时间,那历史学家,数学家心目中的时间是怎样的呢?我们发现,宗教,历史,数学,哲学四者之间是出奇地一致。

火神祝融争夺息壤治水

历史考古发现,越远古发现到的生物化石越简单,佐证了进化论的思想,历史的车轮是向前发展的,于是便有了生物进化论,社会进化论,以及宇宙进化论。可是数学家发现,我们的统计是有偏见的,幸存者样本偏差导致概率偏差。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二战中飞机残骸的弹孔分布调查,是弹孔密集部分要加大防护呢?还是非密集部分要加大防护?在飞机各部分中弹概率均等的前提下,显然飞机要加大防护的部位是低概率中弹处。考古发现也是如此,善行者无痕,相较于我们的技术手段而不留痕迹的高级生物,也许多到不计其数,可我们就是找不到样本。故仅用化石来推测远古生物是不够的。重要样本会躲起来的现象,说明了两点,要么样本被灭口了,要么样本为了自保选择了缄默,就像三体小说中所说的那样,发现外星人呼叫不要应答不要应答,黑暗森林法则立马会灭了你。黑暗森林法则就是进化论法则,就是武大郎开店法则,强我者即敌人。

每次概念的外延扩展,内涵就收缩,执着就少一层。这就是萨特为何把人定义为虚无的存在,人无固定的本质,人可以自由选择各类本质,人的内涵可以收缩到虚无。人是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高级动物吗?可大猩猩也能做到,人不把这些作为自己的本质,如果说本质是一种元认知的话,那元认知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元认知一经选择就要自洽。人既是自由的,又是自律的存在,逻辑秩序就是元认知确定后的演绎结果。于是有人会问“没有确认过眼神”,那个眼神就不会发生作用吗?会发生作用,但通常日用而不自知。未知真理总是阴符于已知真理之上的,不管你来与不来,爱都在。我们确认过的眼神越少,我们的视力范围就越窄。要找回幸存者偏差,全靠观察者的慈悲之心,越慈悲能唤醒的幸存者就越多,外延越辽阔,内涵就越单纯,越高度抽象。故圣人说,智慧在慈悲中爆发。

柏拉图的洞穴投射与理想国

那是否存在“液体化石”,“气体化石”呢?就是不易打散的液态结构和气态结构可否检测到呢?关于这一点,人类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从结果找因,我们不能找到根本因,我们找不到相关的精准的元认知,是因为我们的统计就是十分有漏的,而统计有漏常来自我们的宽容度不够。我们习惯于通过数据变化来求证算法变化,而不是通过算法变化去求证数据变化,而我们的元认知恰恰在算法变化中。我们知道现在是一群数据科学家在引导消费,通过数据来发现你的喜好,然后不停地向你推荐类似对象,进一步强化了你的消费倾向,从而遗忘了自己的元认知是可以选择进步的。我们已经不善于从元认知上去开放自己了,好在尚存一些数据包容之心,但我们会很快把一些数据打入冷宫,因为数据与元认知冲突,这就说了元认知不开放,一切都白忙活。在数据引导人生的互联网当下,请问我们进步了吗?虽然有摩尔定理在推动知识成倍翻新,可是我们打开百度搜索引擎是那么地令人失望,排名靠前的词条,越来越庸俗不堪,我们没有享受到知识增长带来的普遍红利。

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用无序的数据引导人生,互联网的精神就是去中心,这点没假,但去中心并不是没有中心的,而是存在隐秘的中心,阴符于泛中心里,我们滥用了非线性的思想,以为从此可以不用时间秩序,把量子论的瞬间传输,理解为僵化的同时传输,抹杀了底层秩序,于是到处出现信息孤岛,互联网骂战一片,文明的产生来自可用公共的文字沟通,如今虽然都掌握了公共文字,已无文盲,可是数盲还是大量存在,人们对视觉秩序有直觉理解,可是对思维秩序普遍缺乏直觉理解,数盲大量存在,对逻辑理解有巨大的偏见。“确认过眼神”,但没有“确认过念头”,也不习惯去确认念头。我们的念头进入逻辑死循环状态。

因为用急功近利的唯眼主义指导三观,我们的历史学不如我们的神话更精彩了,完全以成败论英雄,最典型的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很多学者标榜,中国古代史,太小儿科,根本不值得了解,要放眼世界。请问哪个国家的文明能离开自己的古代史,世界当代史难道不是各国古代史的集结和演绎吗?历史斩首行动的结果是什么?纷纷矮化历史,以示自己高明,于是呈现出一片片的孤岛文化,丧失了相互认真倾听相互真诚表达的能力了!

维特根斯坦的沉默与另类世界

哲学呢?好一点,被偏见者干预的不算多。不像历史,已被揉捏得不像样了。因此要想还历史真面目,就得先学习宗教,哲学和数学。我们需要从开放的宗教中去打开我们的世界观,我们需要从深刻的哲学中去规划我们的人生观,我们需要从秩序的数学中去厘清我们的价值观。三观不正,哪有历史可言。探讨时间的哲学很多,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就是研究时间的,认为生命的冲创意志就是时间绵延。他的哲学有神秘主义色彩,强调直觉的可贵,是逻辑无法抵达的。同时也不轻慢逻辑,因为需要用逻辑去比较这些直觉。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在时间之外,时间一显现,本质就可描述,而人是无本质的不可描述的存在,是“虚无”,不是顽空,不是单调无趣的那种无,可理解为另类存在。人是被选择的客体,但人更是可自由选择的主体。意识是可理解到的自我,人我被大量不可理解的它我包围,萨特认为他人即地狱,有点像黑暗森林法则,但萨特还是积极的,认为人可以通过理性选择将它我统一起来。生命的本质是可无限创新的,就像已过世的台湾散文家林清玄在最后微博中所说的那样,“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人有那种完全不可思议的选择自由。后来的结构主义大师索绪尔和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发展了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并不把他人看成地狱,而是发展出了结构的对象,结构主义是在试图超越存在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香浓的信息论受此影响极大,对物质和能量的占有不是生命追求的意义,是可区分的信息结构,产生了“诗意的栖息”。再接下来,西方的哲学思潮中出现了解构主义,是一种试图对结构主义进行超越的哲学思潮,解构主义不满足于静态地去理解信息数据,主张打破重组,于是一种不对称的审美理念出现了,大量的不对称作品出现在市场上,建筑领域也是如此,追求打破均衡。哲学上有开拓,会直接映射到艺术上,反映到数学里,文学中。结构主义数学就影响甚广。

柏格森的时间绵延与生命意志

我们来看升级版的哥猜表达式:两互异素数之和可表达大于6的所有偶数,p+q=2n,左边加法是解构主义的,两素数相加,右边乘法是结构主义的,是素数的乘积。右边是均衡的,严格对称的,左边是不均衡的,非严格对称的。哥猜没有获得证明,意味着当代哲学在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上未达成和解,未达成统一。我们可以理解左边属于右边,因此解构主义是结构主义的一种,但右边属于左边尚未在数学上获得证明,在哲学上也是如此,解构主义者还没有说服结构主义者,结构是属于解构的,尽管在直觉上没有找到反例,直觉是支持结构主义的,可没有发现一种理性语言是可以用来支持解构主义的。时间属于空间符合我们的直觉,但空间属于时间是反直觉的,哥猜获证,揭示了一个反直觉命题是正确的。物理学认为没有结构的存在是不存在的,数学更是如此,没有最简本原解的方程其通解亦无解。这是哥猜获证的最核心收获。还有就是偶数像空间的最简本原解不扩域,这个性质太有趣了,这就告诉我们探索最简本原解太重要了。

无最简本原解表达的同一类对象,等价于无素数因子可构造,这是可证明的,且该证明并不抽象,可满足数感理解。可表偶数2s与龙头例外偶数2t必存在相邻关系,有2s+2=2t,即s+1=t,且根据定义t的解集与s的解集完全互异无交集,当s蕴含所有素因子时,请问t存在吗?t必无素因子可构造,因为三元方程,若两元互素,必三元两两互素(假如第三元与某一元非互素,那除以公因子后还是整数,但另一元便成了真分数,造成整数与分数相等,矛盾,于是归谬可证三元方程的互素性质是真命题),因s和1互素,必s与t互素,可表偶数2s已证是蕴含所有素数因子的,因为2p中如存在例外偶数2p’减去2p中的可表偶数2p'',可得偶数2r,即p'-p''=r。已知p'∪p''=p,p'∩p''=Φ,p'与p''因互异而互素,且它们的并集囊括了所有奇素数,如此r就无素数因子可构造,可见2p蕴含了所有的素因子。当然蕴含2p的2s也就蕴含了所有素因子,如此t就无素因子可构造。任何像空间2n若不能用两互异素数p+q表达,便无任何通解可表达,因为把s+1换成p+q也是同理可证的。龙头例外偶数是空集,那所有例外偶数便都是空集,如此根据2n=2s∪2t且2s∩2t=Φ,于是2s=2n,大于6的所有偶数就都能用两异的奇素数之和表示了,这么一个简单的哥猜证明,卡住了数学家近300年。验证哥猜证明是否正确,根本无需一流的数学家审读,有热心的有灵气的数学工作者已足够看懂,该段文字就完成了充分证明,希望已看懂的数学知音担当其传播数学新思想的使命:三元方程若两元互素必三元两两互素(相邻论),方程无二维素数最简本原解便无像空间通解(重合法)。

哥猜获证的两个重要引理:三元方程两两互素定理,方程无最简本原解则无通解定理。

但是随着哥猜的破解,这一逻辑困惑就可以解决。所以说哲学上一次空前统一已经到来。我们只知道百川归海,是一个真理,却不知道,海归百川是一个更大的真理,在数学里头,有一个公理与之对应,它就是选择公理。该公理揭示了,万物存在一个等量交集可做单位元,故每个集合都至少可抽取一个元素构造出一个新集合,选择公理是生命绵延不断的一种数学表达。这个公理可直接证明哥猜成立,当然也可以不用选择公理证明哥猜。因为它可以证明二维线性空间必有素数基底。它意味着二维偶数像空间可以用二维素数基底与一个线性算子内积表示,尤其奇妙的是,线性算子的内积变换居然不扩域,还有例外偶数因无素数基底就必无通解,如此一来海归百川就一滴不漏了,而百川又可合并为两川,一长江一黄河,即所有偶数都属于两素数之和。哥猜获证带来了一个全新观念,那就是历史不仅仅属于未来,未来更属于历史。结构主义也可以是解构主义的一个分支。

哲学的进步可从数学中找灵感,最后我们来看下数学是如何理解时间的。在数学史上有三次数学危机,第一次是无理数危机,发现“无理数”不可公度;第二次是微积分危机,发现“无穷小量难”以确定;第三次是集合论危机,发现“集合是不是自己的子集”无法厘清。每次数学危机,都是不对称的逆运算产生扩域了,都是时间之箭产生的。这说明在已知空间里,时间比空间更加本质。三次危机都可以用戴德金分割的思想来处理,虽然罗素和康托儿是戴德金之后数学大家,但戴德金的思想对解决集合论危机仍有积极意义。其中不对称算法是每次扩域的根源。具同态性质,这是时间的最大秘密。

戴德金认为要从概念出发去思考数学世界,而不是单从符号出发。要如何定义概念呢,戴德金主张要用倒金字塔的方法来定义概念。用外延较小的概念延伸去定义外延较大的概念,比如说,用整数去定义有理数,用有理数去定义代数数,用代数数去定义实数,用实数去定义复数,如此可不断扩展数的外延。符合罗素与康托尔的幂集合的势总是大于原集合的思想,也符合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存在须用沉默表达的对象和算法。那戴德金的倒金字塔塔尖就是第一生成元,就是最深刻的元认知。我们知道逻辑里头给概念下定义是不可循环定义的,循环定义对有效传达认知无意义,因为不能救拔弱小,也就不能发展强大。

而戴德金分割意味着总可以用旧成员的前继和后继绵延去未知区域比对出缝隙,从而不断打捞到新成员,继续用不断壮大的旧成员相邻绵延去比对出缝隙,从而打捞到新成员,戴德金分割是不可逆的,但蕴含可逆。这个思想非常强大,如同盘古开天辟地一样,清阳者上浮,浑浊者下沉,清阳总是蕴含浑浊而非浑浊。这样我们就知道时间的秘密了,时间是阳性的,空间是阴性的,万物负阴而抱阳,阴看阳是同构的,而阳看阴是同态的。第四维时间是阴性的,不如空间更阳性,可三维空间又不如第二维时间或第一维时间更阳性。在如此思想的指导下,距离证明哥猜就不远了。必须要强调一点,戴德金不是用顽固的已知去探索未知的。古东方数学习惯用不等量用阴阳去表达世界秩序,古西方数学习惯用等量用元素去表达世界秩序,两者总可以找到等价的起点,但谁能蕴含对方又不同于对方,谁就更有优势。

康托尔的幂集合与连续统假设

自然数是用素数来定义的,因为素数比自然数更根本,更局部。所以素数的任意乘积或任意连和就构成了大于1的自然数。那素数该如何定义呢?仅用1可等量分割的1的所有后继数叫素数,如此定义符合戴德金的倒金字塔概念体系。相反,我们的教科书是不符合定义要求的,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我们的教科书是这样定义素数的,除了1和自身外不能被整除的自然数叫素数,内涵中的自身指的是素数,这就犯了用素数定义素数的循环定义错误,此外用大外延概念定义小外延的概念,对开拓认知也没有积极意义,仅属推论了。当素数定义好后,我们就会发现,还有更基本的概念尚待定义,那就是1。该如何定义1呢?1是思想者可直觉到的混沌存在。于是就出现仅能用1来定义比1更深刻的1。定义是用简单表达复杂,分类是用复杂表达简单。定义和分类都需要在公理体系里和定理范围内进行。数感好的人善于定义,推理强的人善于分类,两者结合起来才善于解决问题。

从以上关于时间的历史故事中(含数学史、哲学史以及文化科技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跟1有关的观念和主张。时间的秘密就是代数的秘密,就是生命意志的秘密。空间的秘密就是几何的秘密,就是身体结构的秘密。前者是解构主义的,后者是结构主义的。数学序数思维,给我们带来了遗传学的生物思想,数学的基数思维,给我们带来了进化论的生物思想。

如果说对时间对空间的思考是天道的话,那么对人和物的思考就属于人伦。人伦效法天伦,我们探索时空的秘密,可直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帮助我们开放生命意志:

第一要有可持续的信赖。纯情。相信自己,相信他人,相信万物。

第二要有不循环的创新。理想。放飞自己,放飞他人,放飞万物。

第三要有好天真的激情。浪漫。宽容自己,宽容他人,宽容万物。

自己,他人,万物,分别对应人本,人文,科学。有人说开挂的人生大多是自律的,此话不假,但自律是以自由为核心的,没有自由的自律是无米之炊无源之水。相信自己是自由,相信他人和万物是自律,放飞自己是自由,放飞他人和万物是自律,宽容自己是自由,宽容他人和万物是自律。

做数学仅有逻辑是不够的,逻辑是秩序世界,是用来把错误筛选掉的,从而靠近真知,但逻辑不擅长去直接发现真知,发现新知靠强大的直觉,靠强大的数感。首先是靠自由,而后是靠自律,故康托儿说,数学的本质是自由。补充说明下就是,数学的本质是依托自律的一种自由,是道法自然的一种自由。

(本文根据作者罗莫于2019年1月25日在深圳中科院仙湖植物园三点一刻学术报告会上的讲话整理而成。)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