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运河、丝绸之路沿线开发“异常活跃”,护遗比申遗更难
江苏省淮安市里运河段,沿河工业化程度非常高,遗产保护面临难题。 IC 图
“大运河”与“丝路”申遗,是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以来最大的两个项目。尽管申遗成功的喜悦之情仍旧高涨,申遗成功却只能说是大运河保护工作获得了阶段性成功,如何让大运河和丝绸之路”活“得很好,将这两项人类文明史上的巨大遗产完好地交给子孙后代,是亟待思考的问题,“后申遗时代”如何保护,任务依然严峻。
没有了申遗的任务在前,怎样确保各个城市之间的联动仍然有效?前申遗办主任、扬州博物馆馆长顾风认为最紧迫的是要在国家层面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得到相关水利、交通、文物等各部门的有利支持。无独有偶,单霁翔提出“可以借鉴西湖申遗的做法,第一时间成立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单霁翔还指出,“目前城市化的进程仍在不断加速,大运河沿岸、丝绸之路沿线的开发建设仍在扩大、异常活跃,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但这方面的建设一定要以保护为前提,保护是最重要的。”
尹占群则说,“世界文化遗产确实会对城市的建设有所限制,但是不能说完全不建设,完全不发展旅游。合理的利用才是最有效的保护,但绝非竭泽而渔,破坏性的利用。哪些项目可以建,怎么建,才是我们应该重视的。各个城市的政府都该有所担当,而且不仅是从点段,而是从全局。”针对运河沿线的苏州,他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研究世界遗产的规则,将古城遗产保护的管理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二是要拉近公众和遗产的距离,让公众走近遗产;三是将申遗成果融入当地的经济文化中去。这三点对于大运河和丝绸之路沿线的城市和地区,都有着借鉴意义。
申遗成功意味着一份责任,将责任认领过后,运河的保护之路还很长。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