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云南河口“最差算数”:2.7亿建“文化长廊”,再花3亿拆除

澎湃见习记者 刘海川 云南报道
2014-06-21 21:30
来源:澎湃新闻
一号专案 >
字号

2014年6月5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滨河路旅游文化长廊以前建筑正在拆除。  澎湃记者 程艺辉 图


        云南省河口县一个名为“中国——东盟河口国际旅游文化景观长廊”(以下简称“文化长廊”)的商业开发项目,在落地建成仅3年后,被低调拆除。这个2011年2月完工的项目被当地政府誉为“边境明珠”,总投资额为2.7亿元。

        但在三年之后的2014年5月23日,该项目却开始动工拆迁,拆迁补偿费用保守估计要3亿元左右,高于它的建设费用。而河口县要承担其中的2亿元,但这个边境小城2013年的地方财政总收入,不过1.8亿元。

        按照河口县官方的回应,这个坐落在中越边境红河河堤上,被设计为商业、文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建筑景观带,因“沿河商铺严重影响了景观,成为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

        这项短命工程规划与拆除的缘由,都与“景观”有关,然而,为何前后描述大相径庭?当地知情人士透露,因涉及国境界河,项目曾遭多名当地官员反对,但它又是如何“经过政府特批”排难而上?

边境明珠

2014年6月5日,河口边境文化长廊沿线被围挡准备拆除。   澎湃记者 程艺辉 图
        河口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最繁华的县城。

        这个1千余平方公里的边陲小城,与越南老街省隔红河相望,与越南首府也仅296公里。作为国家一级口岸,商贾旅客在这里往来不息。

        但河口县的发展却不容乐观,城区外几无余地的发展空间也让当地官员大伤脑筋。

        从地势上看,河口县几乎被山峰和红河包围。“想拓展新城区,就得劈山。”当地居民如是说。

        狭长逼仄的地理空间,让河口县的城建规划举步维艰。在平地稀少的县城里,随处可见的是狭簇拥挤、依山而建的大小社区。

        只有毗邻红河岸边的滨河路,是当地为数不多的商业宝地。滨河路的一边被商业地产项目、大型宾馆和越南商贸街占据,而在靠近河堤的另一边,只有零散的露天水吧和小商贩。

        2010年年初,一份名为“中国——东盟河口国际旅游文化景观长廊”的商业项目,被写入红河州发改委一号备案中。它的项目用地,正好位于中方界河的河堤上。

        和其他开发项目相比,这个由河口山水房地产公司负责运作的项目,显得有些特殊,“政府特批”的字样反复出现在该公司的营销文案和河口当地的宣传报道里。

        在当年的官方语境中,“文化长廊”的主要作用是扩充城市空间,靓化河岸。“经多方征询意见和论证后启动。”

        但据当地官方一名知情人士透露,事实上“文化长廊”项目刚一提出,便遭到多名当地官员的反对。

        “主要是担心会不会引起国际纠纷。”知情人士回忆。

        2012年10月,澎湃记者曾见到完工一年后的“文化长廊”。那时正值旅游旺季,操着不同口音的游客,往返于商铺间。站在商铺顶上眺望,连片生长的刺竹林外,越南的领土一江相隔。

        尽管有反对声,在知情人士所言的“当地主要领导”力主下,项目有条不紊地进行了报备、审批。资料显示,该项目的土地使用类型为挂牌出让。2009年11月开建的“文化长廊”工程,历时1年零4个月竣工,总长度为1053米,总用地面积16678.7平方米,共有商业用房150套,总投资额为2.7亿元。

        一名当地官员告诉澎湃记者,在项目规划的过程中,确有协调越南方面的举动。“毕竟是在界河边上。”

        “报备、审批方面有些瑕疵。有些程序是在建设的过程中逐步补办的。”该名官员称。

        这里有大约40家餐饮店,10余家酒吧,15家商贸公司、旅行社和大量的家具店。按照欧式风格打造的这些商铺,全部是两层设计,安全使用年限为40年。从边检口岸向河口县政府方向的滨河路上,夹着少量的纳凉场所和文化广场,150间商铺一字排开。

        在被拆之前的3年内,这个被设计为“商业、文化、旅游观光的一体建筑景观带”,曾由当地媒体不吝美誉地反复宣传,甚至被冠以“边境明珠”等多个头衔。

“明珠”之死

2014年6月5日,河口边境文化长廊雕塑后面的社区已经被围挡准备拆除。   澎湃记者 程艺辉 图

        2014年5月23日,几套拆迁设备在川流不息的滨河路上开进。它们的目标是位于“文化长廊”中段的15家商铺。

        这些商铺主要以服装店为主,其中不乏国际知名运动品牌店。蓝色围挡立设好后,挖掘机的巨大铁臂稍作停留,砸向只有3年零2个月寿命的两层建筑。残垣散落在河床上供人散步的鹅卵石小道上。

        这15家商铺的主人,是首批与政府达成拆迁意向的业主。据当地另一名知情人士的陈述,这些业主中不乏政府工作人员或其家属。

        斥资2.7亿元的“文化长廊”,为何如此短命?

        “主要是政策调整。” 河口政府回应称。

        事实上,根据官方资料显示,早在2013年,“文化长廊”的拆迁已成定调。

        河口县政府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有关“将河口建成成为国际化滨江城市”的要求,制定了《河口县开展口岸国门形象提升工程的实施方案》。 “文化长廊”的改造提升工程,成为《方案》中的重点项目。

        官方称, “本着还河于民、还景于民”的理念,“文化长廊”将被改造为城市公共空间和平台。

        他们认为,“文化长廊”内的沿河商铺严重影响了景观,铺设过密对环境卫生的影响及绿化布局的散乱等问题,成为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 澎湃记者看到,以黄、红、铁青色为主基调的商铺下,是平坦荒凉的红河滩。在粗壮的混凝土柱子托负下,商铺升出河堤外大约一米。当地居民对商铺、尤其是餐饮店的排污早有怨言

        这与规划之初关于文化长廊“商业、文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建筑景观带”的描述大相径庭。。

        但在规划部门看来,“短命工程”的焦点在于,县里对城市规划不够前瞻。

        “我们没有想到,上面(对城市规划)的新要求会如此之快。”河口县规划局一名领导称。

        事实上,从商业上来看,“文化长廊”的预期效果也并不如意。官方认为,三分之一的房源掌握在开发商股东手中。“现在商铺有价无市,不排除有炒作的嫌疑。”河口县规划部门管理人员称。

        但目前来看,达成拆迁意向的业主仅占十分之一。更多的业主,不满政府的补偿方案。

        按照业主的表述,当年“文化长廊”开盘出售的价格,按照工期和地段的不同,价格在6800元至1.06万元之间。3年来,该项目的商铺价格节节攀升,甚至翻了番。

        河口县目前给出的拆迁补偿方案是,按当时购买商铺的价格,上浮20%。

        “但最终的拆迁补偿标准,要经过听证会才能确定下来。”河口县政府回应。

        按照计划,“文化长廊”的拆迁工作,大约需要一年。但拆迁工作基本与开发商河口山水房产公司无涉。拆迁改造所需费用,由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三级政府承担。

        现在,只有一个问题成为河口县政府的善后重点。官方给出的拆迁和补偿费用预算大约为3亿元,除开省、州两级拨款外,河口县大约要承担2亿元的负担。

        这笔费用,比河口县2013年地方财政总收入还要多2千万元。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