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现场|故宫陶瓷馆如何“出新”:千余展品,一部陶瓷史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2021-05-03 08:52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5月1日,最新改陈的故宫博物院陶瓷馆面向公众开放。故宫博物院“陶瓷馆”创建于1952年,最初位于慈宁宫区,此后几经改陈、迁移。如今,经过两年多的筹备,最新改陈的“陶瓷馆”落脚在曾多次奉献过精彩展览的武英殿。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新陶瓷馆的最大特点就是展品数量剧增,由原陶瓷馆的400多件增加到1000余件。展品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迄近现代。

展览现场

新陶瓷馆以故宫博物院武英殿正殿、“工”字廊和后殿敬思殿为主展厅,按时代顺序,以十个主题展示中国陶瓷从新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的发展历程(即通史陈列),并设独立展柜突出展示“各种釉彩大瓶”等体量较大的展品。武英殿正殿入口处搭建一处“展中展”空间,外观采用紫禁城古建筑元素,不定期更换展品(第一期将集中展示七件乾隆朝景德镇御窑镂空套瓶、转颈瓶、转心瓶等)。武英殿东、西配殿按功能展出清代宫廷大婚、祭祀、进膳、陈设和赏赐、万寿、宗教用瓷等六个主题。院内西北隅的浴德堂则专门展示故宫博物院藏外销瓷。

正殿“展中展”展示的粉彩镂空花卉纹葫芦式转心瓶

据了解,故宫博物院陶瓷类藏品包括三十六万余件器形完整的珍贵文物、数千件器形基本完整的一般文物、万余片明清时期瓷器残片和从全国各地三百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古陶瓷窑址采集的七万多片古陶瓷残片和窑具标本。陶瓷类文物的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迄近现代,绝大部分传承自清代宫廷,流传有绪。

最新开放的陶瓷馆的陈设最大的特点就是展品数量剧增,由原陶瓷馆的400多件增加到1000余件,一级品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一千余件瓷器按照时代顺序紧凑地密布于展厅中,每个时代的陶瓷技艺的发展水准和呈现出的最新特点以展牌的形式悬挂在后壁,在每一个时代选择几一组最具代表性的、形状大小各异的瓷器陈列于前,信息密度很大,已经脱离了寻常展览的重展陈布置和着意呈现展览空间的疏朗意境和艺术品味,最新改陈的陶瓷馆更像是一场陶瓷教育课:游客按照时代一点点走过展架,读到哥窑的展牌,俯身一看,就是十多件最具代表性的哥窑瓷器;读到“釉里红”,展现在眼前的就是器形各异的一组釉里红瓷器,整饬有序的、颇有“知识布道”意味的展览让人很有获得感。

釉里红、青花釉里红展架

陶瓷馆的通史陈列部分即武英殿正殿展馆。这个展厅有十个主题,分别为“追踪溯源——新石器时代陶器”“瓷苑序曲——夏、商、周、秦、汉陶瓷”“青瓷初秀——三国、两晋、南北朝陶瓷”“南青北白——隋、唐、五代陶瓷”“名窑迭出——辽、宋、西夏、金陶瓷”“瓷都奠基——元代陶瓷”“繁荣昌盛——明代景德镇窑和地方窑陶瓷”“清新雅致——明末清初景德镇窑瓷器”“登峰造极——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朝景德镇窑及地方窑陶瓷”“余辉闪耀——清代晚期、民国瓷器”,共计展品八百余件。

展览中,时代最早的是距今约八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陶器。

彩陶花瓣纹钵(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彩陶水波纹钵(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

第二个主题“瓷苑序曲”展示夏商周秦汉时代的陶瓷。夏、商、周时期,人们主要的日常生活用具仍然是陶器。商代除大量烧造灰陶以外,还烧造精美的刻纹白陶和印纹硬陶。约在夏、商之际出现了原始瓷,为后来成熟瓷器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战国时期,陶瓷生产更加专业化,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在南方获得普遍发展。秦始皇陵发现的兵马俑,充分体现了秦代高超的制陶水平和精湛的雕塑技艺。原始瓷出现于夏未商初、系以瓷土作胎、器表施一层透明草木灰釉或石灰釉、入窑经1200℃以上温度培烧而成的客器。其胎质坚硬。器表光亮,但与成熟瓷器相比,在胎体吸水率、机械强度、烧成温度等方面仍带有一定的原始性,故被称作“原始瓷”。

原始瓷青釉刻云雷纹錞(战国)

原始瓷青釉刻划凤鸟纹双系罐(西汉6)

西汉时期,我国北方发明的低温铅釉陶,为后来低温釉彩的发展奠定了工艺基础。东汉时期,成熟瓷器的批量烧造,堪称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彩绘陶系指在已烧成的陶器上用天然矿物颜料描绘纹饰后不再入窑焙烧的陶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一些遗址里已有发现,战国、秦、汉时期兴盛。一般是在灰陶上施彩,造型多为尊、壶、鼎、仓、俑等明器,所施色彩有红、赭、褐、黄、绿、青、白、紫等,纹饰多仿自同时期漆器,以云气、漩涡、龙凤、“四灵”纹等较为常见。低温铅釉陶器亦属于陪葬用明器。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陕西关中地区,东汉时期盛行于全国各地。造型多模仿同时期的漆器和青铜器,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彩绘灰陶凸刻龙凤纹带盖双系壶(西汉)

彩绘灰陶凸刻龙凤纹带盖双系壶(局部)

彩绘灰陶云气纹铺首耳钫(西汉)

东汉 酱黄釉陶犬

第三个主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陶瓷。

出现于夏、商之际的原始瓷,经过西周、春秋、战国、西汉的发展,至东汉已普遍演进为符合现代标准的成熟瓷器。三国、两晋、南北朝历时360余年,陶瓷生产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南方制瓷技术明显提高,产区和规模不断扩大,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境内均有窑址分布。

瓷器品种主要为青瓷,也有少量黑瓷。器物造型以日常生活和随葬用盘、碗、槅、洗、壶、罐、烛台、虎子、唾壶、熏炉、谷仓、人物俑、动物俑等为主,产品各具地方特色。

三国吴越窑青釉卣形壶 朱然墓出土

青釉羊形烛台

青釉戳印圆圈纹人骑辟邪形烛台

下面这件北朝青釉塑贴飞天团龙纹六系莲花尊是北朝最具代表性的瓷器,为1948年河北景县封氏、祖氏墓群出土的四件莲花尊之一。其形体高大,气魄雄伟,集塑贴、模印、雕刻等多种装饰技法于一体,纹饰华缛精美。尊上的莲瓣、团花、飞天等装饰题材与南北朝时期盛行佛教文化的历史背景相吻合。科技工作者对这种青瓷进行化学分析的结果表明,其胎、釉的化学组成与南方青瓷不同,具有北方青瓷特点。该青釉莲花尊堪称北朝时期北方青瓷的杰出代表。

北朝青釉塑贴飞天团龙纹六系莲花尊

第四个主题展示隋、唐、五代的瓷器。

隋代陶瓷生产承前启后,无论在造型还是装饰方面,均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四系盘口瓶,双联瓶、四系罐、高足盘、鱼篓式罐等,均为隋代瓷器中的典型器物,刻划的忍冬纹,相间排到的模印花朵与花叶纹,均属于隋代瓷器上代表性纹饰。隋代瓷器普遍胎体较厚重,施釉不到底,流釉现象较严重。

博山炉(隋朝)

寿州窑青釉刻划莲瓣纹四系盘口瓶(隋朝)

唐代是中国陶光生产蓬勃发展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器物造型千姿百态、纹饰丰富优美,陆羽《茶经》提到的当时著名瓷窑就有越州富、晶州窑、婺州客、共州窑、寿州窑、洪州窑、邢州客等。饮茶风俗的普及和饮酒风气的盛行,进一步刺激了制瓷业的发展。陶瓷器已成为人们日常饮食、陈设和随葬不可或缺的物品。

其中突出者有“类玉类冰”的越窑青瓷和“类银类雪”的邢窑白瓷。唐代瓷器生产总体形成“南青北白”的地域特征,即南方以青瓷为主、北方以白瓷为主,代表当时最高制瓷工艺水平的是南方主要烧造青瓷的越窑和北方主要烧造白瓷的邢窑。

下面这件越窑秘色瓷就非常重要,它在法门寺地宫中连接两室的甬道中发现,专家们就是通过它与越窑烧制的八棱净瓶器型相同,认为秘色瓷确定产自越窑。

越窑秘色瓷八棱净瓶

除了一直神秘莫测的秘色瓷,唐代瓷器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唐三彩”。“唐三彩”主要发现于河南、陕西唐代墓葬中,多为随葬用明器,造型繁多、釉色华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唐三彩”釉以氧化铅作主要助熔剂,以铜、铁、钻、锰等金属的氧化物作主要着色剂。先将胎体入窑经约100-1100C素烧,施釉后再入窑经约800~900℃釉烧。当烧成达到釉层熔融状态时,绿、蓝、黄、褐、白、黑等各种颜色的釉相互交融,使釉面呈现斑驳陆离、变化万千的视觉效果。

“唐三彩”的造型主要有盘、碗、杯、灯、枕、罐和人物俑、动物俑等。特别是马、骆驼、文官、武官、天王,武士、胡人、仕女、镇基兽等各种俑,造型比例准确,形象生动传神,堪称代表“唐三彩”艺术成就的典型器物。

三彩仕女佣

三彩天王俑

三彩骑驼俑

三彩骑驼俑

三彩菱花式三足盘

唐代,釉下彩瓷也开始大量烧造,以长沙窑最为著名,产量也很大。

长沙窑月白釉釉下绿彩菱形纹长方枕

唐代富有特色的花釉系指在黑釉、黄釉、天蓝色釉或茶叶末釉等底釉上用点、绘、淋、涂等方法装饰月白釉或天蓝釉的一种装饰釉,烧成后,釉色交融浸润,色彩变化莫测。唐代文献称之为“花瓷”,是唐代北方陶瓷工匠的重要发明,其产地有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其中以河南境内烧造花瓷的塞场数量最多,产量也最大。

耀州窑花瓷腰鼓

进入到宋代,也是进入到我国制瓷业的高峰。

辽、宋、西夏、金时期,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遍布各地,出现了陶瓷史上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在民窑获得发展的基础上,朝廷还在南北方相继设窑专门烧造宫廷用瓷、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耀州窑、磁州窑、越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吉州窑、建窑等名窑烧造的瓷器,备受后人推崇。

宋代著名的五大名窑瓷器是展览中最为精彩的。一般所称的“汝窑”,是宋徽宗时期专门为宫廷烧制瓷器的窑场,其遗址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汝窑为宫廷烧造的青瓷极为讲究,胎呈香灰色,釉呈淡天青色,釉面有细碎的片纹,俗称“冰裂纹”。器物造型规整,见有碗、盏、钵、洗、盘、碟、茶盏托、酒盏托、尊、瓶、樽式。

因采用“裹足支烧”,使器物的外底多留有细小的支钉痕。俗称“芝麻挣钉”。绝大多数器物都光素无装饰,极少数有刻划或模印纹饰,釉色随造型线条的转折呈现出浓淡深浅的变化,颇有艺术韵味。

汝窑淡天青釉三足樽式炉承盘

汝窑淡天青釉盘

据南宋文献记载,宋代朝廷曾在都城附近设置过三个官窑,即北宋徽宗宣和、政和年间在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设立的“北宋官窑”和南宋朝廷在杭州附近先后设置的“修内司官窑”(亦称“内窑”)和“郊坛下官窑”。从传世品和窑址出土瓷片标本看,宋代官窑瓷器的造型多为瓶、尊、壶、炉、量子、花盆、盏托、洗、碗、盘、杯等;胎体较薄,一般呈铁黑色或黑灰色,釉层较厚,釉面常有大开片纹,釉色呈粉青色,如冰似玉,宛若天成。

胤禛妃行乐图 图中的百宝格上有汝窑水仙盆

官窑粉青釉洗

官窑粉青釉弦纹瓶

宋代尚未发现窑址的哥窑 此为传世哥窑灰青釉菊花式盘

定窑白釉孩儿枕

钧窑瓷器素以釉装饰而闻名于世,主要有天蓝釉、月白釉、天蓝釉加紫红斑、窑变釉等。其中,最受称道的是瑰丽的铜红窑变釉。这种釉系在青釉上施铜红釉,因铜红釉中还混杂其他着色金属氧化物,故烧成后釉色变化丰富,色彩绚烂,红、蓝、月白、灰紫等色交相辉映,别具神韵。

钧窑瓷器可分为陈设和日用两大类,即所谓“官钧”和“民钧”。“官钧”瓷器的造型主要有出戟尊、花盆、花盆托等,器物外底多刻划汉字数目,从“一”到“十”均有,说明每套有10个型号,研究发现,数字越大,器物尺寸越小。对于“官钧”瓷器的年代,学术界也有人认为不是北宋,而是元代末年至明代初年。“民钧”瓷器造型主要有盘、碗、杯、盏托、洗、瓶、罐等,一般以天蓝釉或天蓝釉紫红斑装饰。

钧窑玫瑰紫釉菱花式花盆托

龙泉窑瓷器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划缠枝菊纹双狮枕

进入到元代,最有代表性的瓷器就是青花瓷,这也是第六部分展示的。

善于创新的元代景德镇窑瓷器,1278年,即元王朝统一中国的前一年,元代朝廷即在景德镇设立专门负责烧造宫廷官府用瓷的机构“浮梁磁局”,全国最优秀的制瓷工匠得以向景德镇集中,为景德镇制瓷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而将高岭土加入瓷胎,则使景德镇的瓷胎由单一的瓷石改为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成为景德镇瓷业发展的一个新里程碑。元代景德镇窑成功烧造出青花、釉里红、卵白釉、蓝釉瓷等新品种。

元青花瓷

磁州窑白地黑花人物图长方枕

第七单元展示繁荣昌盛的明代景德镇窑和地方窑陶瓷。

明代景德镇窑分为御窑和民窑两种。洪武二年(1369年)朝廷在景德镇设“陶厂”,建文四年更名为“御器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直至万历三十五年停烧。这些瓷器主要被用作日常饮食、陈设、祭祀、赏赐等、御窑的发展带动了民窑的逐渐兴盛,至明代晚期,景德镇从事窑器生产的工匠已达十余万人,遂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世界的瓷都。永乐、宣德、成化三朝的青花先,永乐、宣德朝的鲜红釉、祭蓝柏、甜白釉瓷,成化朝的斗彩瓷,弘洽朝的浇黄釉瓷,嘉靖朝的瓜皮绿釉先,万历朝的淡茄皮紫釉瓷,嘉靖、隆庆、万历朝的五彩瓷等,均为明代瓷器中的著名品种,堪称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永恒的经典之作,备受后人推崇。

釉里褐花卉纹宝座(明洪武)

端庄文雅的永乐青花瓷

永乐青花花卉纹馒头心碗

正德青花人物图叠盒

定陵出土的明代万历年间青花龙穿花纹带盖梅瓶

明成化斗彩菱形花形开光折枝莲纹盖罐

明成化斗彩高士图杯

明成化斗彩高足杯

明代,五彩是瓷器彩绘技法之一,可分为青花五彩和纯釉上五彩两大类。所用釉上彩料常见有红、草绿、孔雀绿、黄、紫、黑彩等,彩烧温度在800-100℃左右。采用单线平涂技法施彩,故图案光线有浓淡层次变化。明代景德镇御塞五彩瓷始烧于明初,明代中期亦有少量烧造,至晚期嘉靖。隆庆、万历朝颇流行。特别是万历五彩瓷,造型多样,图案布局繁密,尤其突出红、绿两种彩,显得艳丽夺目,俗称“大明彩”。明代晚期流行造型复杂、色彩俗艳的五彩瓷,与当时商品经济发达、世俗文化盛行有密切关系。

明万历五彩人物花卉图长方盒

明万历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颜色釉瓷是明代景德镇御窑烧造的主要品种之一,无论高温、中温还是低温釉瓷,制作均精益求精,呈色纯正美观,品种多达20余种。其中以永乐、宣德朝鲜红、祭蓝、甜白釉瓷,弘治朝浇黄釉瓷,正德朝孔雀绿釉瓷,嘉靖朝瓜皮绿釉瓷,万历朝淡茄皮紫釉瓷等最受人称道。特别是永乐、宣德朝的鲜红、祭蓝、甜白釉瓷,被后人誉为当时颜色釉瓷中的“三大名品”,对后来颜色釉瓷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白釉塑贴鲜红蟠螭蒜头瓶

明崇祯 青花人物故事图筒式瓶

展览第八、九单元呈现的是清代瓷器,其中有最受关注的瓷母。

作为开馆首秀,第一期“展中展”将首次集中展出七件清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烧造的镂空套瓶、转颈瓶、转心瓶。景德镇御窑厂在乾隆朝达到制作技术的巅峰,娴熟的制瓷工艺,造就千姿百态的器形和严谨繁缛的装饰,这类瓶因均有内胆且外套带有镂空的瓶,有的颈部或内胆可作三百六十度旋转,透过外瓶镂空处可看到内瓶上的装饰图案,致使制作难度极大,可谓极尽工巧。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乾隆八年闰四月二十一日“内务府员外郎管理九江关务”唐英(1682~1756年)奏折曰:“今自叁月初贰日开工之后,奴才在厂攒造得奉发各色锦地四团山水膳碗、杯、盘并六方青龙花瓶等件外,奴才又新拟得夹层玲珑、交泰等瓶共玖种,谨恭折送京呈进。其新拟各种,系奴才愚昧之见,自行创造,恐未合式,且工料不无过费,故未敢多造。伏祈皇上教导改正,以便钦遵,再行成对烧造……另容料理新样呈进。” 由此可知,这类瓶是乾隆八年(1743年)督陶官唐英带领陶工研发的瓷器新品种。

清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瓷瓶

清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瓷瓶(局部)

清代景德镇窑仍有御窑和民窑之分。清代统治者革除了明代在手工业方面的一些弊病,废除明代御器厂实行的编役制,将明代晚期出现的“官搭民烧”作为定制。制激了官民竞争,促进了民营瓷业进一步发展。

据文献记载,清代景德镇御窑更名“御窑厂”,随着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的到来,景德镇陶瓷业也达到鼎盛。雍正十三年,唐英《陶成纪事》,罗列当时仿古和创新的瓷器多达57个品种。

清康熙 青花十二月花卉图题诗句杯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松竹梅图竹叶藏诗梅瓶

清康熙 青花五彩人物图碗

清康熙 五彩十二月花卉图题诗句杯

    责任编辑:陆斯嘉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