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朱威烈:美国在伊拉克建立的政权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澎湃记者 樊诗芸,黄翱
2014-06-12 21:51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2009年4月12日,伊拉克巴格达,一名美国士兵正在对一名伊拉克男子进行搜查。美军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使伊拉克陷入了持续多年的动荡。


        6月9日和11日,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和萨达姆老家提克里克先后被基地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占领,并声称将进军巴格达,目前当地已有50万人逃离。是什么原因导致伊拉又出现动乱呢?这个国家的未来将走向何方?中国又应该如何权衡在中东的利益?澎湃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朱威烈。     

        澎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目前伊拉克的混乱局势?        

        朱威烈: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后,美国推翻了萨达姆政权,按照教派和民族建立了新政权。占人口比例60%的什叶派成为了执政力量;而逊尼派只有40%,而这其中又分阿拉维逊尼派和库尔德人逊尼派,导致逊尼派的力量薄弱。美国对萨达姆领导的政权进行了清洗,而这些成员绝大多数是逊尼派信徒。伊拉克政权一下从逊尼派手中到了什叶派。        

        而美国政府新建的这个政权,结构本身有很大问题,总统塔拉巴尼是逊尼派库尔德人,总理是什叶派,这种政权结构一下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对什叶派的许多激进政策又采取了默许的态度,逊尼派在伊拉克被边缘化,收到了打击,而这是周边逊尼派国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在此情况下,在叙利亚战争中崛起的伊斯兰国黎凡特开始向以什叶派为主的伊拉克转移。       

        澎湃: 伊拉克局势将有何变化?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叙利亚?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似乎远没有巴沙尔的政治军事基础,巴格达是否会被攻陷?        

        朱威烈:未来逊尼派和什叶派的教派冲突还会继续,尽管政治解决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化认可的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派斗争都会偃旗息鼓。但,伊拉克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叙利亚还有待观察。目前什叶派毕竟还是大多数,摩苏尔政府军能否重夺政权才是关键,包括美国在内对的周边国家态度也很重要。        

        巴格达被攻陷的可能性不大,尽管美国已经撤离了伊拉克,但仍有一定数量美国士兵驻扎,虽然这些军队不介入具体国家的作战和安全行动中,但是一定会给予现政府支持。        

        同样,伊朗也不会容忍目前伊斯兰国势力的扩张渗透和反政府武装的为非作歹。          

        澎湃:近段时间,西起叙利亚,东至巴基斯坦,极端组织呈现出爆发式的活跃状态。从卡拉奇到摩苏尔,极端组织同时选在这个时刻采取巨大行动是否有内在关联?

        朱威烈:当前美国的中东政策出现变化,采取了战略收缩的策略,已从伊拉克撤军,也会在今年年底撤离阿富汗,将主要的军事力量集中在实现亚太战略的再平衡。美国希望通过盟国的出钱出力来实现中东的稳定,但这种做法非常的不合理,中东本身就是一个热点问题频发的地区,美国显然对中东局势误判。若不是美国的反恐战略进行了调整,此次中东问题也不会反弹的如此明显。        

        澎湃:有人认为,极端组织瞄准了美国在中东全面收缩,奥巴马一心一意想成为一个结束两场战争,避免发动第三场战争的总统的心态,你对此怎么看?奥巴马最后两年任期,美国是否会调整中东政策?

        朱威烈:奥巴马一上台便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从根本上说,奥巴马目前最关注的现实问题还是国内的经济能否恢复。从2014年来看,美国的经济状况目前恢复不错,在此前的西点军校演讲中,奥巴马也声称美国要再领导世界100年,这就需要美国加强和盟国的关系,来巩固全球的领导地位。        

        这种战略定位导致美国要打击对其领导地位产生威胁的国家,目前开来,不是俄罗斯就是中国。因此,对恐怖分子的打击并不属于美国的当务之急。        

        奥巴马未来的中东战略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除非伊拉克态势出现巨大的变化,被伊朗吞并或者发生大型战争,但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不大。        

        澎湃:反恐战争十几年,我们看到的是极端组织不但没被消灭,反而更加强大,问题出在哪里?

        朱威烈: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贫富差距,带来了新的矛盾。因此对全球化的治理显得非常重要,所有国家都需要跟上现代化的建设,而这个关键点便在于制度建设,若并未跟上制度建设,便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成为边缘化群体,社会鸿沟越来越大。        

        澎湃: “阿拉伯之春”后,伊斯兰世界没有像西方国家期待那样,向民主平稳转型,反而陷入世俗派与宗教派的激烈争斗中,而现在又出现极端组织重新崛起的势头。你认为是否有什么内生性因素导致目前的中东乱局?

        朱威烈:尽管中东存在执政领袖,但是却缺少一个强有力的执政党和执政纲领。一个国家的治理需要符合自身国情的路线,每个国家都应该有适合自己的特色。        

        就拿穆兄会来说,虽然符合了埃及的需要,但在突尼斯却存在问题。而美国希望在中东复制自身的模式,但这种从意识形态上的考量却忽略了当地民众的利益。        

        澎湃:中东对中国拥有巨大的经济地缘利益,此前就有学者呼吁希望中国更进一步介入中东局势,也有学者认为中东政局太过复杂,中国应该避免掉入中东陷阱,你怎么看?

        朱威烈:对中国来说,中东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板块。

        一方面,中国对中东的能源有很大的需求。2013年,中国从阿拉伯进口的石油占到了进口总量的47%,再加上从伊朗进口的石油这一数字达到了50%,事实上中国进口能源最主要的依赖是中东,而非俄罗斯。        

        另一方面,中国和中东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目前两国为世界上最大的主权基金体。中东拥有1.8万亿美元的主权基金,而中国有4万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思想,通过弘扬中华文化,进行丝路建设,来加强各个领域的合作。        

        澎湃:巴基斯坦塔利班目前对巴政府造成巨大威胁,伊拉克似乎也岌岌可危,一个极端组织控制国家的出现符合中国的利益吗?中国应该怎样做?

        朱威烈:任何极端组织势力都会对全世界产生威胁,打击恐怖主义是全世界的责任。        

        但相比而言,巴基斯坦是中国的近邻,目前可能是中国周边问题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巴基斯坦人口众多,贫富差距突出,近些年又政府更迭不断,导致国家没法进入现代化进程中。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提出了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将周边的安全因素考虑在内素。

        在与极端势力国家的交往过程中,中国给予经济军事援助的同时,更需要交流治理经验,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积累的经验,对发展中国家更有帮助。中国可以通过帮助对方培训干部,改善提高教育水平,加强学界和政府的相互配合。

2003年3月21日,美军和英军在通往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一条公路上对多名伊拉克战俘进行检查。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