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他一头扎进党史研究:不管什么年代,都该相信真理

澎湃新闻记者 巩汉语
2021-05-02 11:59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上海因此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不仅如此,第一版《共产党宣言》也是在上海首发,五星红旗的图纸也是在上海绘制。”说起上海的红色故事,56岁的蒋伟明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三年前,蒋伟明因身体状况放弃工作,退休之后,他埋首读书,“三年以来,上海图书馆里关于上海历史的书几乎都翻阅过。”同时,三年间,他几乎走遍上海大大小小、著名和无名的文保单位近500个。这其中就包含了百余处红色地标。

蒋伟明  受访者供图

据《上海红色地图》(2020版)载录,上海有55处革命旧址、18处革命遗址、118处纪念设施。

上海的红色地标为何如此之多?蒋伟明表示,上个世纪初,上海租界范围内受清政府和国民政府影响小,知识分子思想自由,政治思潮开放,于中国共产党有着较为理想的发展环境。同时,就当时而言,上海拥有广泛的工人群体,奠定良好的工人基础。

“每一处地标背后隐藏着一个或是一群人,在上世纪前半叶,他们见证党的诞生、发展,经历曲折。”蒋伟明称,当时,地下工作在上海如一张暗网铺开,情报传输、物质运输、资金储存等等,正是散落在全市的红色足迹凝成整体的力量,构成一个完整、严密的运作体系,在艰苦年代步步向前。

带着对过往历史的热爱,蒋伟明25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如今已56岁的他,从两年前就开始在宋庆龄故居志愿解说,平均每月两次,已经坚持至今。

他认为宋庆龄故居的真实性、可参观性很高。宋庆龄于1981年5月份去世,同年10月份,其上海寓所揭牌建成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它没有一个流回民间的过程,历史的物件、空间布局、建筑结构等都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初的模样。”

蒋伟明称自己为民间历史爱好者,他喜欢发掘历史深处的东西,“一张大家都找不到的图像被你找到了,或者无意间发现一处对历史的不准确记载,填补它,纠正它,都是充满魅力的”。

“当你热爱一样事物时,有些与之相关、却被遗忘的东西可能就会自己跑出来。”蒋伟明称,他曾无意间发现了一张宋庆龄故居在上世纪30年代的旧照,宋庆龄故居的馆长说他“弥补了宋庆龄故居没有旧照的遗憾”。馆长还曾托他“完善宋庆龄在上海的轨迹”,目前故居内记录下的有49处,后来蒋伟明通过查阅资料,又找到约20处宋庆龄可能去过的地方。

众多红色地标中,陈望道旧居让蒋伟明印象深刻,在那处被还原的历史空间中,他看到了第一版《共产党宣言》,听到了陈望道“因写作出神,吃粽子时把墨水当糖蘸,还觉得很甜”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曾多次讲述“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不管什么年代,都应该相信真理。”蒋伟明说。

蒋伟明认为,对于当下红色资源的应用,应该主动向社会征集红色物件,发掘红色资源。同时,主动开展对下一代的红色教育,把青年学生带到历史场景中去,实地去感受红色文化与精神。

    责任编辑:栾晓娜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