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旅行社云南游竟现“歧视条款”:不接待温州人!
6月10日,在绍兴天马国际旅游有限公司、杭州国际旅行社等网站上,澎湃记者找到了行程单中的该项规定,在分别致电询问这两家旅行社时,得到了肯定的答复。“这条线路是专门为浙江客人定制的,但温州人除外。”绍兴天马国际旅游有限公司的客服茅庄晨告诉澎湃记者,“原因是因为温州人太精明。”
名为尊品实为购物线,温州人遭拒收
根据绍兴天马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官方网站发布的报价,这条线路的门市价是2190元,网上价是2100元,同时包含4个购物点:云南民族村(购买玉石)、七彩云南(大型购物场)、鲜花市场(鲜花、精油、土特产)、寸家大院(银器)。“我们只是推荐购物点,并不强制购买,不过每一次出团都会有客人进行采购。”茅庄晨说,“这条线路住得是四星级、包来回机票,只需要2000多元,如果不安排购物,旅行社肯定亏本。而之所以针对浙江省的客人,主要在于他们购买欲望和购买力都很强,但温州人太过精明,旅行时不爱出钱购物,所以被当地旅行社拒收。就购物线路而言,当地有超过80%的旅行社会拒接温州游客。”
但若改报价格3140元的高品质团,并能提供在职证明,温州人就不受限制了。茅庄晨介绍,他们公司只负责将浙江省内的散客带到昆明,当地的行程主要由昆明的旅行社接手。因为尊品线路价格低,温州人又不愿花钱购物,因此对方明确表示除非是高价的高品质团,否则不接待温州人。“只要身份证不是温州的,在浙江境内的随便哪个城市都可以报团。”澎湃记者询问杭州国际旅行社,得到的回复也是与云南那边的旅行社沟通过,无法接待温州客人。
曾因“爱花钱”遭嫌弃
事实上,这不是温州人第一次遭嫌弃。所不同的是,其此前遭嫌弃是因为“太爱花钱”。
温州是发端于1978年的中国伟大改革的先行者、领跑者和受益者,在那个全民创富的年代,温州人毫无悬念地成为中国最早最庞大的富人群体。当时有民谚形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温州人之富,“十万元是贫困户,百万元才起步,千万元才算富”。
通过媒体放大,温州人留给大众最近的印象是“炒”字当头,10余年间,他们不断“花钱”:炒房、炒煤、炒棉、炒大蒜、炒红酒、炒游艇、炒钱,没完没了。由此,导致不少媒体报道对温州人不乏贬义倾向,炒高了房价物价,痛斥之;炒钱炒到“老板跑路”,嘲笑之。
温州人最早遭嫌弃,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当时,迅速让温州人致富的十万购销大军,被称为“十万细菌”。外界在温州人身上,附加了各种颜色与评价:黑,喻其走私致富;白,斥其漫山遍野建椅子坟使青山白化;黄,批其淫秽书刊传播无处不在;假,骂其贩卖假冒伪劣商品多;骗,怒其诈骗行为屡禁不止。
“温州人被标签化有其时代特征,但到今天这种极端行为依然发生在温州人身上,实在令人惊讶。”温州一位媒体人士说。
历史原因使“温州人”易被贴标签
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经济学家马津龙10日在接受澎湃记者采访时认为:“拒收温州客的规定,与温州人一直以来给人的负面印象是有直接关系的。从假冒伪劣被驱逐、到令人咬牙切齿的高价炒房团再到温州老板跑路,几乎都是外界对温州人的负面界定,加之温州文化也的确存在缺陷,相应的规则、制度也有欠缺,温州人本身也存在严重的排外心理,这些都容易导致外界将‘温州人’这一概念贴标签。”
对于旅行社的该项规定,浙江蓝汇律师事务所主任吴建胜向澎湃记者表示,按照新《旅游法》规定,不能有地域歧视,“收客限制”的旅行社本身就是违反了这一规定。而出台这一规定的目的又是为了规避《旅游法》中“不能强制购物”的措施,更是违背了《旅游法》初衷,应由当地旅游局主管部门进行纠正。
吴建胜认为,温州人不愿花钱购买旅游纪念品的行为是理性消费的表现,这反应了温州旅游业的发达,当地人在长期旅游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不盲目消费或购买物不所值高额纪念品,是一种应当被提倡和鼓励的社会现象,旅行社这样的做法本末倒置。
对此,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不能排除在旅游购物的过程中,部分温州人素质较低,对购买的产品不满,引发争议,从而引起当地旅行社的反感,但也并不能代表整个温州群体。温州人走南闯北,就个体而言比其他省市的人是要精明不少,见识广,有自己的分辨力,购买力也一直很强,此前62岁陈通明和妻子80天花236万环球旅游18个国家的行为就说明了这一点。提出‘拒收温州客’的旅行社不但违背了法律,也反映了自身较低的品质。”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