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40年后,再看日本民俗学家柳田国男
薛羽
字号
柄谷行人的两本著作
近两年,写完了《世界史的构造》、《哲学的起源》等一系列大作,日本批评家柄谷行人又开始集中思考四十多年前就关注的民俗学家柳田国男,并连续出版了三部相关著作。先是2013年底将《柳田国男论》(1986)、《柳田国男试论》(1974)和《柳田国男之神》(1975)三篇重新结集为《柳田国男论》出版;紧接着,2014年初推出专题著作《游动论:柳田国男与山人》;配合其后则是将柳田国男《故乡七十年》等多篇文字精编为文集《“小东西”的思想》。
在探寻柳田国男“可能性的中心”的《游动论》里,柄谷说明了自己“柳田论”的思想契机:
其一,3·11日本大地震中,死者众多。福岛核电站事件后,人们背井离乡。恐怕往后还会有许多的死难者。我虽然参与了反核运动,但却感觉并不仅止于此。于是我阅读了柳田的《先祖的故事》,那正好写于二战末期,彼时死者众多,差不多接近亡国的状态。我在阪神大地震时候也曾读过。柳田这本书让我有一种深切的临场感。
其二,是来自于我近几年的理论兴趣。2010年,我出版了《世界史的构造》,将很多未充分展开的问题重新组合在一起。其中之一就有游动民的问题。2012年秋天,我在北京讲学,除了在清华大学讲授“世界史的构造”,还在中央民族大学向人类学者做了有关“游动民”的演讲。游动民(Nomad)有好几种类型。主要可以分为游动的狩猎采集民和游牧民。他们很容易被当成是游动民而同等视之,其实有着根本不同的面向。正是在准备这次演讲的时候,我开始思考柳田国男。柳田国男将两种游动性作为巨大的谜团呈现了出来。最初他重视“山人”(游动的狩猎采集民),后来转而关注定居的农民。然而他没有否定山人的游动性,而是否定了游牧民式的、膨胀主义的游动性。本书就此有所讨论。
我以前曾听说鲁迅的弟弟周作人翻译过柳田国男,鲁迅也对柳田民俗学颇感兴趣。直到我在北京阅读鲁迅的时候才第一次感受到了其中的意义。同时我也遇到了很多对柳田感兴趣的学生,柳田在日本以外引起了关注。我虽然曾为《与狼群共生的男人》这本书写过书评,但在那时,我倒是想起了柳田没有止步于过去将狼看做神的说法,而是主张吉野山里仍有狼栖息而遭致非议的旧事。
最后,最大的契机在于,四十年前我写作了柳田论,尽管多次被邀约成书,我都予以拒绝,连看也不想再看。然而本书初步成稿之时,我忽然改变了想法。觉得那样也没什么不好的。于是不加删改刊行为《柳田国男论》。在此过程中我发现,我一直在等待着自己的柳田论成型的日子。
就像柄谷行人声称的,柳田国男的工作,一言以蔽之,是“记录下现代发展过程中被急速废弛和遗忘的东西”。而从“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到“世界史的构造”、“哲学的起源”以及“柳田国男论”,这不也正是柄谷思想轨迹的一大特质吗?
有图有据:
书影:
文字来源:
《游动论:柳田国男与山人》,柄谷行人/著,文艺春秋社 2014年1月版
本期翻书党:薛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澎湃矩阵
新闻报料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