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
《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再掀客厅里的“杯水波澜”
2021年4月30日傍晚,《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登陆北京人艺实验剧场。算起来,从该剧2016年建组排练公演至今,此番已是第五度登上人艺实验剧场。连续六年来,除了2020年同首都观众缘悭一面,这出由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第一位喜剧大师丁西林创作的独幕剧联袂汇编戏,几乎每次演出都一票难求。更不用说过去五年间,该戏在上海、天津、南京、昆明、重庆、台北、西昌等地演出已逾百场,得到了全国观众和戏剧同行的追捧与喜爱。据悉本轮演出将持续至5月17日,逢周二休息,连演16场。
![](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129/537/163.jpg)
丁氏喜剧,“轻松,幽默,会心而意味深长”
提到《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就不能不提编剧丁西林(1893-1974)。作为民国文人的代表性人物,丁西林可谓是“一专多能”。他是著名物理学家,曾先后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系主任、中央研究院物理学研究所所长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戏剧创作完全是他的“业余爱好”,却凭借前后十部话剧作品(多为独幕剧),成为民国风俗喜剧的代表人物。值得一提的还有,在担任中央研究院物理学研究所所长期间,他还开发出符合12平均律的“11孔新笛”,称他为乐器工艺家也不为过。
![](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129/537/166.jpg)
演出现场
早在1959年,北京人艺奠基人之一的焦菊隐便曾排演过其代表作《三块钱国币》,该剧也成为了人艺历史上的经典一笔,而后《等太太回来的时候》《压迫》也曾搬上过人艺舞台。2016年,北京人艺将《一只马蜂》《酒后》《瞎了一只眼》,这三部更为贴近生活的作品汇编为《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这三部独幕剧,分别截取了民国时情人、夫妻、朋友间的生活片段加以戏剧化处理进行讲述。
![](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129/537/157.jpg)
《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 2016版剧照
![](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129/537/158.jpg)
《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 2016版剧照
《一只马蜂》是丁西林的戏剧处女作,将五四后的新青年作为了主要描写对象,以一个生活的片段讲述了两个年轻人在欲语还休间确认彼此心意,反抗封建婚嫁习俗的故事。《酒后》则改编自作家凌叔华的同名短篇小说,以一位朋友酒后醉卧为引子,将一对夫妻的朦胧爱意展示得淋漓尽致。《瞎了一只眼》的故事因一封言辞夸张的信件展开,夫妇共同对前来探望的朋友圆谎,上演了一段另类的“扒马褂”。三部作品均以婚恋题材为主,以恬淡冲和、机智幽默的方式呈现了上世纪20年代人们的爱情观及婚姻观,也彰显着丁西林特有的喜剧风格:轻松,幽默,会心而意味深长。
![](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129/537/165.jpg)
![](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129/537/164.jpg)
演出介绍
![](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129/537/167.jpg)
演员谢幕
毋庸置疑,丁西林的喜剧语言与英国世态喜剧语言间存在着许多微妙的关联,这一论点曾被学术界证实过。得益于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负笈英伦,大量阅读、观摩包括世态喜剧在内的戏剧作品,尤其是萧伯纳在语言方面的过人之处,给当时在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的丁西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影响。剧作家、翻译家李健吾曾评价说:“假如中国有戏剧,真的风俗喜剧,从现代生活中提炼的地道戏剧,我不想夸张地说,第一道纪念碑属诸丁西林,人所共知。”
![](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129/537/156.jpg)
《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 2016版建组照
怀念班赞,以及正在拆除的人艺传达室、食堂
《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于再现民国喜剧精华的同时,也力图还原上世纪20年代人们的生活镜像。本轮演出的三位主演,徐白晓、孙翌琳还是六年前演出的老班底,青年演员王佳骏的加入也为全戏带来新鲜血液。令人遗憾的是,该戏导演,北京人艺青年演员、导演班赞,2019年秋天突发心梗撒手人寰,享年41岁。某种意义而言,此番演出也是班赞过世后,这出戏在人艺舞台上的首度上演。
![](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129/537/159.jpg)
班赞
![](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129/537/160.jpg)
班赞在人艺
班赞曾说自己一直很喜欢丁西林的独幕剧,“民国文人的雅趣,机智和幽默,知识分子的理性、纯美和可爱,小而有趣,淡而有味。”在他看来丁西林的独幕剧,都是有闲、有钱阶级客厅里近乎无事的杯水波澜,“他的作品里没有那么多狂风骤雨、强烈澎湃的革命激情,更多是超脱时代和政治的个人化写作。”之于这三则喜剧,班赞曾说自己最喜欢《酒后》,“它是《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里最有思考深度、最具文学性和精神指向性、最形而上的一个。”
班赞曾以“文化的乡愁”对《喜剧三则》做出概括,希望将这出戏剧的欣赏过程视作一次怀旧之旅,为此他在自己的导演工作上也做出了思考,通过象征、虚拟示意等手段作为现实主义路线的扩充,来丰富戏剧关系。“我在立意之初想传达的,就是曾经的中国人对内在交流的珍视,对自由天性和灵魂伴侣的渴望,还有那种曲径通幽式的人情练达。我想表达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神圣以及沟通的珍贵。”
对于排演丁西林喜剧的难度,班赞也有充分的认识,“他的戏剧作品文学性强,追求氛围、人情味和潜台词。几乎每个人物都有第二计划甚至第三计划。这对导演和表演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有鲜明的人物形象,鲜活的人物语言,更要在有限的空间中建构起诙谐、自然、愉快的人物关系,还要有妥帖的年代感,营造出观众认可的民国印象、民国味道。”
2019年班赞过世后,北京人艺官方公号曾发文悼念。文中写到,北京人艺的人都喜欢班赞,不只因为他对艺术的热爱,还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他善于烹饪,乐于钻研美食,中戏食堂里,他发明的‘班赞炒饭’在菜单上保留了很多年,剧院不少中戏后辈都久闻其名……有他的地方,有艺术、有生活、有说不完的欢声笑语。”
![](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129/537/161.jpg)
北京人艺曾经的食堂
![](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129/537/162.jpg)
人艺传达室
4月30日,今次首演当天,恰逢位于首都剧场北侧偏楼的人艺传达室和食堂拆迁,据说未来这里将变成通往曹禺剧场(在建)的车道。提到人艺食堂,又是一处有故事的所在。这几十年来,它不仅为人艺员工提供一日三餐和宵夜,不少媒体同行说起来,都曾在这里同艺术家们边吃边聊,完成了一篇篇采访报道。而今,随着每晚《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的散场,当观众走出人艺实验剧场,看到人去楼空的食堂、传达室,以及那两棵如盖的大槐树,总是不免有些怅然若失……
![](/_next/static/media/pp_report.644295c3.png)
- 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 习近平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
- 国台办回应美国务院更新美台关系现况
![](/_next/static/media/logo_caixun.cd299678.png)
- 两市融资余额增加161.3亿元,合计18541.74亿元
- 国泰君安春季策略:传统零售行业已达变革临界点,渠道变革被寄予厚望且有明显超额收益
![](/_next/static/media/logo_104x44_tianzi_white@2x.b88d1296.png)
- 国漫之光,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一;现暂列世界影史票房榜第九
-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哪个文学领域的最高奖项?
![](/_next/static/media/logo_rebang.f9ee1ca1.png)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