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953年的今天,第一批国产青霉素针剂在上海正式投产 | 回眸上海科技

2021-05-01 08: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青霉素(Penicillin,旧称盘尼西林)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天然抗生素,也是最早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并延续至今的最常用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的发现,结束了一个传染病近乎无法治疗的时代,也为人类的寿命延长了15年之久。

我们先来看个视频:

显微镜下青霉素一个个“戳破”细菌↓

“神药”青霉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伤病员得不到有效治疗,伤口很容易感染化脓,以致于医院里充满了腐臭气味,伤员即使手术成功,也可能因感染化脓截肢与死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青霉素开始大量用于盟军部队,对控制伤口感染非常有效,大大提高了伤病员的生存率和部队士气,被视之为“神药”。

●●● 二战宣传画:感谢青霉素可让伤兵安然回家!

青霉素的中国之路

在青霉素问世之前,人类对那些严重威胁到健康与生命安全的致病菌几乎束手无策。即使是在青霉素问世之后的前期,因为在耐药性并不突出的当时,青霉素也还不能量产,导致价比黄金。因为感染而造成的死亡,是影响旧时中国人预期寿命的主要原因。

其实早在唐朝时,长安城的裁缝会把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被剪刀划破的手指上来帮助伤口愈合,就是因为绿毛产生的物质(青霉素素菌)有杀菌的作用,也就是人们最早使用青霉素。

到了20世纪40年代初,中国正处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时任中央防疫处处长的著名微生物学家汤飞凡,敏锐地注意到了“据称青霉素,既无毒质,且具有充分杀菌功能,对于抗战必有莫大贡献”。

在资料缺乏、设备简陋、测定困难的情况下,汤飞凡仍矢志不渝地坚持着青霉素研究工作。最终,在汤飞凡、樊庆笙、朱既明等先辈的共同努力下,1944年9月5日,中国首批青霉素在昆明问世。

●●● 中央防疫处的青霉菌培养室

图源:《中国科技史杂志》

中国真正开始探索工业生产青霉素是在抗战胜利之后。1950年3月,经陈毅市长批准,建立了上海青霉素实验所,并由医学家、微生物学家童村先生主持领导青霉素研究工作。

对于当时的境况,童村先生是这样描述的:“尤以我国工业落后,对此新兴之‘细菌工业’,一切不能配合,处处均感困难。”尽管环境如此,科学家们的热情并没有消退。“研究之前程,无限无止”,他们这样说着,也是这样践行着。

●●● 1953年,青霉素的发酵罐罐体制造现场

为了尽快将青霉素的研制成果推广到规模化大生产,1951年4月,我国试制成功了第一支国产青霉素,并于1953年5月1日在上海青霉素实验所的基础上正式建厂投产。自此我国结束了向国外进口盘尼西林的时代,抗生素的生产也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由此,第一家生产抗生素药品的工厂也应运而生——上海第三制药厂。此后,上海第三制药厂先后成功研制、生产了金霉素、四环素、新霉素、红霉素、制霉菌素、灰黄霉素、赤霉素及头孢菌素等药物,共30多个品种。 产品销往全国,并拥有医药出口自主权,远销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为我国抗生素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抗生素的摇篮”。

●●● 上海第三制药厂原貌

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

作为我国重要的科学技术基地,

百年来上海科技资源不断积聚,

科技投入逐步加大,

创新环境日益优化,

硕果累累,历历在目。

“上海科技史上的今天”

一起回顾那些科技精彩瞬间。

“上海科技”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资料支持:上海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华东科技传媒、上海科技馆

↓分享

↓点赞

原标题:《1953年的今天,第一批国产青霉素针剂在上海正式投产 | 回眸上海科技》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