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景观的连接》:探索景观的边界,创造充满意义的“地方”

澎湃新闻记者 钱雪儿
2021-05-03 08:52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从传统园林到现代景观,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今天的中国景观已经成为关于物质、文化、社会的综合学科,与城市空间和生活息息相关。

近日,《景观的连接》新书发布会与座谈会在上海举行,与会嘉宾谈论了景观对于城市的意义,也探讨了创意设计平台安道设计在过去二十年中对于景观边界的探索。

景观:充满意义的“地方”

在《景观的连接》中,安道设计总裁兼董事长、美国建筑师联合会会员曹宇英写道,人们对于所到之处“景观”的感叹往往不只源于当地的自然景观,还有“当地的人文环境、生活状态、精神格局等综合要素带给人们的感知、记忆与想象”。“景观既指向了空间、物质和环境的特征,又包括了日常生活的事件——所有人类时间与场所连续在一起的事件和活动,景观的概念也就跳离出传统的自然概念和美学的代名词,景观使物质与精神、本质与想象、空间与社会等互动起来,景观的意义也从狭义的空间延伸到环境和社会生活的综合。”

《景观的设计》   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景观的连接》新书发布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姜宇辉表示,在研究空间的哲学中,需要先对“空间”做区分,“‘space’与‘place’分别对应中文的‘空间’和‘地方’。空间是一个物理学、数学的概念,对建筑设计师而言只是一个容器、外壳,并不真正关心空间与其中的人怎么发生关系。”与之相比,“地方”是一个与人有情感连接、有意义的场所。在他看来,“空间”应该转化为富有意义的“地方”,从对于数学物理学的关注转向对人的生活行动的关注,“这才是真正的景观。”此外,他分析了“景观”一词的含义做了分析,指出我们所追求的景观并非是对人造成异化额宏大空间图景,而是“田园诗式的、具有浪漫气息的地方,人们在那里可以体验“不被工业文明沾染的纯净的梦境”。

新书发布会现场

《时代建筑》杂志运营总监、责任编辑,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戴春则认为,景观为都市“填空”。“设计最重要的不仅仅是设计的美观,还要设计社会、设计生活、设计一切,才有可能回到原点,延展景观的概念。”她以都市实践在深圳所设计的“新城市空间”为例:面对城市快速发展,房子之间没有连接的现状,建筑师们进行了“都市填空”,“填空就是填‘景观’,景观就是搭建生活的场景,在一栋栋冷漠的高楼下搭建一系列游戏场所、生活场景。”在戴春看来,建筑师与设计师应该发现、创造并建立连接,“让人们的生活愿意被安放,系统的生态才会更有温度。”

看不见的“连接”

在新书发布会现场,安道设计执行总裁、董事,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会员赵涤烽解释了“景观的连接”:景观连接着城市空间、艺术、自然、情感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这样的思维,《景观的连接》一书分为城市、乡村、社区、文化、艺术、教育、品牌七个方面,从几十个案例来分享安道设计对于景观的思考。

重庆中海十里长江

重庆万科理想城

在重庆的临江项目中,设计师是思考如何在不同的断面上进行更加多维的视线角度和层次关系的推敲:在低处能看到山峦草木,在高处则能观望奔流长江与城市灯火。而位于上海南翔的“彩虹步道”则以渐变色彩的构架营造了一条温暖的“回家路”,激活了原本漆黑狭窄的桥洞空间。在安道设计看来,城市更新不只是建筑学、景观学和城市规划的问题,更多的是构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它可以不是一件宏大的叙事,而是一种针灸式的点穴。从建筑更新、公共空间更新、地方营造到文化事件,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了城市与景观的连接。

这样的连接也贯穿于乡村、社区、自然等项目的设计中。例如在江苏江阴的一个社区,设计师们希望打造一个具有美学特色和商业活力的空间,通过流动的栈桥和桥边的大树讲述了一个“童年的乌托邦”,并以一系列儿童游乐设施来让孩子开启一场探索之旅。而在呼和浩特,设施及尊重自然的力量,借由敕勒平原的大地肌理演变而来的现代设计,让置身于此的人们从观察者变成体验者。

呼和浩特金地江山风华

杭州龙湖春江悦茗社区项目

此外,安道设计还涉足公共艺术等板块,他们从野口勇、汤姆·奥特奈斯等打破艺术与游乐边界的艺术家那里获得启发,创立以装置艺术为核心的创意品牌AHA,让公共艺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在曹宇英看来,景观已经走到社会与生活的综合层面。大众对于空间场景的理解是基于在这里发生的活动和事件,这种体验是朴素而日常的,景观不只是公园和广场,更是“看不见的连接”它已经成为一个媒介,创造着人、城市与自然之间的美好联系。

    责任编辑:陆林汉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