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达州女红军故事 | 最小女红军王新兰

2021-04-30 17: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红四方面军中有许多的女红军,她们绝大多数来自川东北地区。她们在川陕苏区、在长征路上、在西征途中顽强拼搏、英勇战斗,虽历尽千难万险,但初心始终不移,她们为党和人民披肝沥胆,为革命甘洒热血抛头颅,在中国工农红军战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今天

我们就来了解川陕苏区

这支红色娘子军中的王新兰

从她的事迹中感悟

女红军的贡献和精神

最小女红军王新兰

王新兰 | (1924- )

原名王心兰,四川宣汉人,开国上将、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萧华的夫人。1933年9月参加红军。历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政治部宣传队队员、宣传队分队长。“文化大革命”中被非法关押3年,“文化大革命”后任兰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1985年底以正军职待遇从军委办公厅离休。

来自大巴山的女红军,绝大部分是十多岁的年轻姑娘,也有八、九岁的小女孩,她们从小受到革命的熏陶,坚信共产党,坚定跟随红军,朴素的革命理想和情怀,支撑着她们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苦难,成长为女中豪杰。王新兰是红四方面军中最小的女红军之一。她出生于宣汉,是王维舟的亲侄女。她6岁开始送情报,9岁参加红军,11岁参加长征。在叔叔王维舟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由于她当时才9岁,年龄太小,要求参加红军曾被拒绝,但她会写字、会跳舞、会吹奏、会唱歌,红四军的政治部主任徐立清把她收下了,还专门为她做了一套小军装。参军后,她担任了宣传委员,跟着大姐姐们学歌谣、刷标语。部队打仗时,王新兰就和群众一起抢救伤员,有时一天要抬几百个伤员。王新兰年纪小,抬不动重伤员,就扶着轻伤员走。

长征路上,王新兰总是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经常给大家讲笑话,有她的地方,总有许多笑声。可是不久,有人发现听不到她的笑声了。原来,王新兰染上了严重的伤寒,吃不下饭,身体越来越虚弱。一天早晨,王新兰挣扎着刚走十来里地,眼前一黑,就一头栽倒在地上。战友们用树枝扎了担架,抬着她继续往前走。没过多久,头发眉毛全都脱落了。宣传队的一位大姐抱着一线希望,天天把饭嚼烂,掰开她的嘴,一点点喂她。渐渐地,王新兰又奇迹般地睁开了眼睛。

宣传队抬着重病的王新兰行军十分艰难,特别是有敌人尾追的时候,有人建议把王新兰留给当地的村民。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洪学智得知后说:“这孩子表演技术不错,一台好的演出,对部队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再难也要把她带上,谁把她丢了,我找谁算账!”王新兰躺在担架上,被战友们抬着走了一段时间。

她刚能行走时,就拄着棍子,拖着红肿的双腿,紧紧地跟着队伍。由于她人小腿短,别人走一步,她得走两步,但她一边走一边在告诫自己:“千万不能掉队,千万不能掉队!”就这样,王新兰跟着队伍跋涉在长征的铁流之中。

病好后,她又开始了宣传工作,每天跑前跑后地从事宣传鼓动。1935年6月,部队到达懋功,和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同志们相互倾诉、相互慰问……,空气中充满了欢声笑语。那些日子,王新兰每天都有演出,唱歌、跳舞、吹口琴。她经常激情地唱着:

“莫打鼓来莫敲锣,听我唱个作战歌。

摆开队伍打刘湘,一个要打他十个。

地形地物要看清,前后道路要记清。

走了前面防后面,还要筑个作战沟。

瞄准射击排子枪,一枪一个不要慌。”

王新兰稚嫩的童音,时常在最前线响起,鼓舞着指战员们勇往直前。

来源:达州党史

同住一座城

原标题:《达州女红军故事 | 最小女红军王新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