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自贸区酝酿“船员15%个税”,招揽外资船舶管理公司
近日,自贸区邮报从一名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浦东航运办和有关部门正在调研,探讨是否能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将外资公司船员的个人所得税税率降低到15%,以吸引更多外资船舶管理公司入驻。
今年5月,新加坡上市企业扬子江船业设立的上海润元船舶管理有限公司,顺利拿到上海市交通委核发的《国际海运辅助业经营资格登记证》,正式落户洋山港,成为上海自贸区挂牌后落户的第一家外商独资国际船舶管理企业。
官方判断,随着上海自贸区自今年1月起,取消国际船舶运输和国际船舶管理业务的外商投资比例上限,今年预计有至少有17家外资国际船舶管理企业落户上海自贸区。
外资船舶管理公司热情渐起之际,上海相关部门也在研究如何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酝酿“个税优惠”覆盖普通船员
前述知情人士告诉自贸区邮报,虽然在持股比例上已经放开,但真要这些外资船舶管理公司到上海自贸区注册,它们还是有顾虑。其中之一,就是个人所得税。
“我们知道,在中国香港,船员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是15%,如果在香港不超过60天,是免个人所得税的;而在印度,一年内只要船员183天在海上工作,将免征个人所得税。而中国内地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在40%多,相对来讲税率很高。这造成很多企业到香港(或境外)注册,一些船舶管理企业不愿意进入中国内地注册。”这名知情人士说。
不过,他提到,浦东航运办和有关部门正在针对个税问题做调研,“我们将会量化一些指标,比如,探讨如果像香港一样只交15%的个人所得税,而企业大量注册或者回归,会带来多少增量税收,会带来多少财政收入。我们会将报告给上海自贸区管委会,进而影响中央的决策。”
不过,直接降低船员的税率难度太大,因为这涉及到税法。
上述知情人士给出的变通办法是,“我也在思考,是否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来操作?目前国际船舶管理公司的企业高管,个税会以一定形式返还22%,那么今后,船员是否可以享受一样的政策? ”
考虑对收代付业务增值税“即征即退”
除了个人所得税,外资船舶管理公司入驻上海自贸区的另一顾虑,是代收代付方面产生的税收。
前述知情人士介绍,目前的船舶管理业务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技术管理,二是安全管理。技术管理主要负责设备管理,设备更改,补给、燃料等;安全管理主要是负责航行过程中的安全。在国外,补给采购是免税的,但在国内是需要缴税的。一般要缴增值税,特别是目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企业反响很大。
“但是,如果这些船都在国内补给,能够撬动哪些经济领域?能够带动多少经济价值?所以,我们也在研究,希望用数据来说话。目前一艘万吨轮船,一年的补给开销在250万美元,如果都能够回来,对整个航运的发展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前述知情人士说。
对此,洋山港方面也在研究,可否进行即征即退。如果不行,是否可以通过地方财政,返还给企业一部分。
一名国企官员称,洋山港方面是希望通过允许外商独资国际船舶管理的设立,作为一个突破口,学习国际先进的国际船舶管理经验,提高船舶管理效率,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步伐。
“中国航运史上里程碑式突破”
伴随着上海自贸区的挂牌,外资船舶管理公司对入驻上海自贸区的兴趣明显提升。
尤其是在今年1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行扩大国际船舶运输和国际船舶管理业务外商投资比例实施办法的公告》后,外商独资船舶管理公司入驻上海自贸区的步伐明显提速。这则公告明确提出,经上海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批准,在自贸区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可以经营国际船舶管理业务。
润元船舶总经理龚卫平此前对媒体称,之前扬子江船业名下的船舶都交给一家德国公司委托管理,运营上多有不便,当得知外商可在自贸区设立独资企业经营国际船舶管理业务后,总公司便决定在自贸区内建立新公司。
“如今已经有5艘船归靠到了润元船舶名下管理,初步估算运营成本比之前下降了20%左右。”龚卫平还透露,今后总公司旗下所有的船舶,都将由该公司统筹管理。
继润元船舶之后,另一家外商独资船舶管理企业也已开始申请在上海自贸区办理执照。
浦东航运办和上海洋山保税港区航运物流服务中心总经理施国润说,“从1949年建国到现在,中国船舶管理的外资股本一直就没有开放过,现在上海自贸区开放了。”
“我认为,润元的成立,标志着外商独资国际船舶管理的开放,这是中国航运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突破。”施国润这么告诉自贸区邮报。
据施国润介绍,目前上海外商独资船舶管理行政许可业务(除上海自贸区外),处于暂停阶段。取得经营许可证的上海国际船舶管理公司仅有110家,其中97家公司取得国际海运辅助业经营资格登记证。
“审批周期从9个月缩短至两个半月”
润元船舶这则上海自贸区第一单,施国润全程参与了申办。
“润元从去年10月份开始进行工商登记核名,当时营业执照在自贸区管委会、工商、商委等各部门的配合下,特别是自贸区工商部门领导大胆尝试,实现了先照后证。一天就办下来了。而注册一完成,他们就开始筹办,包括对外招聘等等。等上海交管局完全批下来,他们就可以直接开展业务了,这个就是自贸区的红利。”施国润说。.
而此前,要注册一家中外合资的船舶管理公司,审批权在交通部,至少要送材料、取证等跑两趟北京,9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全部流程批下来。
施国润透露,现在审批权已经下放到上海市,如果材料齐全,两个半月就能批下来,“核名大概需要2-3个工作日;企业备案准入大概5个工作日;自贸区办事大厅一口受理大概要5-7个工作日;上海市交通委审批要10-15个工作日。只要企业材料齐全,实际上企业材料也不复杂,和一般的注册差不多,只是多了一个可行性报告。”
倒逼中国船舶管理公司升级
润元船舶的示范效应已开始显现。
今年以来,浦东航运办和洋山办事处举办了多场航运政策解读,航运招商宣讲会,以及航运论坛。
施国润说,企业热情很高,“目前跟我们谈,有意向的企业已经有20多家,预计今年会有17家以上的企业正式入驻。这里面一部分是中国企业在国外设立的公司,还有七八家是纯外企。”
自贸区邮报研究员看到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上海的110家国际船舶管理企业,国际船舶代管433艘船,国内船舶代管214艘船,国际、国内船舶管理兼营代管船舶93艘。
施国润直言,现在上海的国际船舶管理业并不算强,比如国外一家公司就管理了900多家公司的船,“海上一旦发生什么事故,他们因为经验丰富,可以立即解决。而现在我们很多是单船公司,一家船舶管理公司管一艘船,很不专业,出了问题可能就不知道怎么应对。”
正是因为国内的一些船舶管理公司管理水平较低,海上事故多,为了安全考虑,之前国家对船舶管理注册一度暂停,申请的一般不批准。
施国润认为,“现在开放,有利于中国国际船舶管理企业,引进外资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
“今后行业的趋势是,船东就是一个投资者,而船舶管理公司负责整个船的运营,给船东挣钱,船东支付管理费。船舶管理行业的提高,可以提升整个国家的航运。中国的船多,而且中国又是第二大经济体,大量的货物需要要来中国靠岸。目前中国船舶在国货运输中只占38%。为什么马士基赚钱,中远、中海等亏损?归根到底是管理体系问题,我们的运营成本很高,要发展,只有通过管理来加强安全,降低运营成本。”施国润说。
据他透露,目前上海的船员已经过剩,大概过剩了1万多,但高级管理人员紧缺,缺口大概有1.8万。上海自贸区的放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现在我们需要马上放开,让民族企业赶快成长。就像父母对孩子一样,只有让他去闯,才会成长。”施国润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