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戴锦华|《罗马11时》,一份工作所引发的悲剧
原创 戴锦华 活字文化
《罗马11时》无疑是电影史上的名作,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流派一个历史时段当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据说,中国电影的第三代导演,也是中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电影大师之一谢晋,他的每一部影片开拍之前,都会组织摄制组反复逐段观看《罗马11时》。
近200个姑娘同时应征一个打字员的岗位,突如其来的悲剧会如何改变姑娘们的命运?欧洲战后的一片废墟的状态,是怎样威胁到了每一个人的生存?姑娘们的群像几乎成了那个时代意大利的一个缩影,也成了战后几乎整个西方世界的一个缩影性形象。
由活字文化策划出品的音频专栏“52倍人生——戴锦华大师电影课”中,北大中文系教授、电影研究学者戴锦华讲解了这部关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神作《罗马11时》。五一节前,活字君与书友们分享这篇影评。戴锦华教授说:“在本片中,导演处理得最为细腻和得体的是,他不仅表现苦难、绝望、挣扎,他同时表现了队列当中的生机,对于改变自己的生活,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
大时代的女性就业剪影
戴锦华 文
文章节选自《52倍人生——戴锦华大师电影课》
戴锦华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电影、大众传媒与性别研究。中文专著有《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合著)《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年》《电影批评》《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昨日之岛》《性别中国》等十余部;英文专著有Cinema and Desire(1999), After The Post-Cold War(2018)。专著与论文被译为韩文、日文、德文、法文等十余种文字出版。曾在亚洲、欧洲、北美、南美、非洲、澳洲数十个个国家和地区讲学和访问。
这部拍自1952年的影片是确认无疑的电影史上的名作,它标识了一个电影史的时刻,也标识着一个文化史的时刻,它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在意大利的一个历史时段当中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不论是它的纪实性,它的叙事性,还是它对于长镜头开创性和准确完备的使用,都使它当之无愧地成为一个标识着电影史,标识着文化史,标识着20世纪历史的重要作品。
《罗马11时》海报
这部作品的影响是如此广泛,中国电影的第三代导演,也是中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电影大师之一谢晋导演,据说他在他的每一部影片开拍之前,都会组织摄制组反复、逐段观看《罗马11时》。尽管在我的观影经验当中,谢晋导演的影片和《罗马11时》,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几乎没有相似之处,但是他这样的做法本身标明了这部电影所携带的丰富的、全方位的电影记忆和电影力量,在几十年之后,它仍然是一部被电影人视为教材的重要作品。
《罗马11时》剧照 楼梯上排队的姑娘们
这是一部根据新闻事件改编的影片,1952年在罗马确实发生了这样一个悲剧性事件。一个小公司要招收一名女打字员,近200个姑娘前去报名,她们拥挤着排起的长长的队列和焦急地想得到这份工作的心情,使她们越来越紧地拥塞在老旧的楼梯上,最终将楼梯踩塌,整座建筑近乎解体,这个巨大的事故造成了50多个姑娘重伤,其中一个姑娘不治身亡。
今天读这样一个新闻,似乎有些黑色喜剧式的狰狞和黑色喜剧式的荒诞,可是它在当时却是意大利现实的一个清晰的缩影,它让我们看到经历了法西斯主义兴起,经历了战争,经历了占领和反占领,经历了二战中两种力量夹击之后的意大利所身处的战后经济崩溃、极度萧条的状态,它让我们看到经济的萧条,战后一片废墟的状态是怎样威胁到每一个人的生存,姑娘们的群像几乎成了这个时代意大利的缩影,也是战后几乎整个西方世界的缩影。
《罗马11时》剧照 在公司门外等待面试的姑娘们
前来应聘的姑娘里有绝望地想逃离农村生活的刚刚进城的姑娘,有趣的是也有将军的女儿,有丈夫长期的失业使家庭生活难以为继的家庭主妇,有技艺娴熟但也长久地遭受失业折磨的职业女性,有厌恶自己原来的生活方式,试图找到一个正常的工作以便解脱的妓女。方方面面,林林总总。
《偷自行车的人》剧照 主人公与同样失业的人们
一份工作所引发的悲剧,我们可以联系着另外一部影片《偷自行车的人》,去体认当时社会的那份艰辛,当时普通人生活的那种挣扎。
当我重新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深深体会到的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所展现的那种社会态度,瞩目普通人,瞩目底层,以充分的同理心去体认他们的苦难,去认同他们的位置。这种道义的同时是情感的社会立场,使得影片当中充满了一种非常饱满的真挚的情感,这不是今天的电影剧作法当中教授大家的,说一个现实的沉重的悲剧性的故事应该有一个温情性的化解,而是在一种真挚的认同和真挚的情感当中。影片充满了这样一种理解,这样一种深挚的同情。
《罗马11时》剧照 排队等待应征的姑娘们
影片的叙事节奏是极端有趣、张弛有致和极有把握性的,从姑娘们的群像到渐次地认出她们当中的一些人,之后跟随摄影机去追随她们的生活,去追随她们的步伐,去进入她们生活的某一个时刻。导演显然非常有意识地选择了某些饱含情感的温暖和解的时刻。
影片是一个现实主义的题材,采取了纪实风格式的展现,但是有着非常完满和严谨的叙事结构。
故事从年轻的、有点胆怯的姑娘吉安娜开始,最后用吉安娜结束。电影从倚在应聘大楼门前睡去,在晨光当中醒来的吉安娜的近景镜头开始,然后摄影机拉开去,我们看到她是怎样地在通宵等待,摄影机从一个姑娘的近景拉出她所在的环境,长镜头接着跟拍,她站起来去买了五个栗子,当她发现居然已有另外应聘者到来时慌忙地跑回去,保持自己站队第一的位置。
《罗马11时》剧照 吉安娜通宵的等待
电影结束时,灾难发生,警察调查,调查结束,似乎一切归于平静,只有胆怯的吉安娜再次来到这座建筑门前,只有她还记得这儿有一份工作,这儿有一份可能让她和母亲在长久的贫穷当中获救的一份工作,所以她再次应聘。她走到影片开始的时候的位置,她再次坐在那个石台上,疲惫地把头靠在墙上,她准备等另一个通宵。电影摄影机从小全景镜头推上去,一直推成近景,推成特写,影片结束。电影用吉安娜的形象作为故事的开端和结尾,告诉我们影片的主题是关于小人物的命运,关于小人物在大时代里的挣扎。
影片正是用应聘大楼门前的并不宽敞的街道作为角色登场的舞台,用长镜头,用似乎是记录性的风格去捕捉姑娘们的登场。
我们在其中看到一幕一幕饱含情趣的,为极端准确的细节所充满的段落,比如偷穿了姐姐鞋子,看上去非常风流的姑娘,在显然对她深感兴趣,跟她进入调情状态的水兵面前当众被姐姐换走了鞋子;从嫖客的车上下来的妓女怎样坚决地要寻找到这样的工作机会;相当漂亮的,显然来自高得多的阶级的姑娘怎样跟她的男友分手,走向这个等候工作的队列。
其中一个小小的细节,妓女发现了这位来自高阶级的姑娘,跟她讨论她的包。这个讨论已经暗示了姑娘的命运和她对命运的选择,妓女说这个包是那个男人买给你的吗,那姑娘说不是,然后妓女说我看也不是,因为把他倒过来抖一抖也抖不出一里拉。这是一个超越阶级的爱情,一个富家女爱上了一个贫穷的艺术家。
《罗马11时》剧照 前来应聘的女佣
隔壁的女佣在擦窗的时候看到了女工的队列,她开始向往一种更自主的生活。影片结束时她说我要回村里去,“我看够了老爷太太的面孔”,而老爷太太们却如此不解地说我们是把你当成女儿一样看待的。
导演非常准确、精到和自如地用姑娘们的登场向我们展示了意大利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求职的队列当中,汇聚着两种强大的力量,一种力量是,在战后的劫难当中,在战后普通人的生活不断地坠落无望的情形当中,人们绝望地想要求生。代表人物正是故事中的核心人物、灾难的肇事者——那个年轻的妻子。
《罗马11时》剧照 年轻的妻子
影片不断地使用婚戒这个小细节。在一个卖方市场,工作机会如此紧缺而劳动力如此过剩的情况下,各种各样的歧视可以赤裸横行。比如所有的应聘者所担心的潜规则或者性骚扰,或者很多应聘者尝试去梦想自己可能的机会;比如那个来自农村的姑娘在她显然不可能胜任一个打字员的工作之后,露出她的吊袜带试图诱惑她的老板。这个时候他们可以充分地要求这些应聘者未婚、年轻、足够“自由”。
导演对这一主题的处理是非常细腻的。在医院里,在众多的伤者被亲人们探视的时候,他让一个丈夫对妻子说招聘方不招已婚者,所以我告诉他们我未婚。歧视是针对与男性也是针对与女性的。
在本片中,导演处理得最为细腻和得体的是,他不仅表现苦难、绝望、挣扎,他同时表现了队列当中的生机,对于改变自己的生活,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它表现在隔壁的女佣身上,她所设想的职业女性是拥有一份和女佣完全不同的有尊严的工作。还有那个来自乡村的姑娘,她想脱离乡村,想进入城市获得自主,她在第一时刻抓住了一个工作机会,就是辞职的女佣所空出来的职位。
电影课词典
❶ 第三代导演
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人称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代表人物有成荫、谢铁骊、水华、崔嵬、谢晋等,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代表作品有《老人与狗》《红色娘子军》《边城》《早春二月》《林家铺子》等。
❷ 谢晋
谢晋,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第三代导演代表之一。代表作有《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等,曾获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第1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杰出艺术成就奖。
❸ 黑色喜剧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的混杂。表现世界的荒诞、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是其中心内容。
本文出自活字文化策划出品的音频专栏《52倍人生——戴锦华大师电影课》第32期,共105期,为本期内容的图文节编版。《罗马11时》的讲解共有两集,此为上集。
导演名片
相关推荐
《52倍人生——戴锦华大师电影课》共105期,每周为你深度解析一部世界经典电影,并全年陪伴你看电影、学电影。你将获得:
· 一份人生中不可错过的必看影单
· 一位大师关于电影史的独到解读
· 一份如何欣赏电影、读懂电影的权威观影地图
· 一次对世界电影大师以及电影艺术的深度领悟
· 一年52周的观影陪伴,解惑释疑
聆听戴锦华教授完整语音讲解,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52倍人生——戴锦华大师电影课》
END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原标题:《戴锦华|《罗马11时》,一份工作所引发的悲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