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9省暴雨11省35度以上高温,今年或遭最强厄尔尼诺

澎湃记者 吴跃伟 栾晓娜
2014-06-04 20:56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全国最高气温预报图。  澎湃制图

        26日,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称,近期南方强降水过程已造成全国9省区市550余万人受灾,37人死亡、6人失踪。

        就在南方一些地区大水尚未退去之时,一轮高温已经席卷多地。

        同样在26日,中央气象台最新监测资料显示,当天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在内的11个省(市、区)均出现了35℃以上的高温天气。

        世界气象组织4月份就预测,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会成为近几十年来最为强烈的一次。

11省出现35℃以上高温

        5月27日,济南发布今年首个高温黄色预警,高温天数或刷十年纪录,周四最高气温将达到38℃。同一天,河南气象台发布消息,河南将连续3天高温超35℃,郑州最高气温37℃。

        据预报,5月27日-29日,上海最高温分别为34℃、34℃、32℃。

        中央气象台最新监测资料显示,26日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在内的11个省(市、区)均出现了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河北南部、新疆吐鲁番以及四川南部等局地最高气温超过了37℃。

        在全国迎来高温的同时,中国南方已经经历了多场大暴雨。国家减灾委办公室26日称,5月19日以来,江南、华南和西南地区东部出现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大暴雨,并伴有雷暴、短时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引发洪涝、风雹、滑坡等灾害。

        据国家减灾办统计,截至26日12时,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9省区市有551.3万人不同程度受灾,37人因灾死亡、6人失踪,44.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9.1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2.5万间房屋倒塌。

        深圳气象部门透露,今年3月底以来,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深圳遭受了7场大暴雨,平均每8天一场。从3月30日至5月23日,深圳平均雨量达1131毫米,比近五年的同期平均值多1.4倍。

全球平均气温将大幅上升

        世界气象组织4月15日就发布新闻公报称,鉴于目前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温度已达到出现厄尔尼诺前兆的程度,今年中期可能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受今年2月以来太平洋赤道海域西风强势、信风缓弱的影响,该海域海水温度明显上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温度升高被视为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重要信号,海水温度超出平均温度的时间越长,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也越大。

        世界气象组织说,自2012年第二季度以来,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海平面气压等多项指标显示全球大致处于“厄尔尼诺中性”状态(即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均未发生),预计这一状态将持续至今年第二季度初期结束。

        世界气象组织总干事米歇尔•雅罗表示,过去15年中仅有2年被视为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引发的自然变暖与人为变暖因素共同作用,可能导致全球平均气温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产业研究组织的气候专家蔡文举此前表示:“已经有太多迹象表明今年会出现一次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过去几个月我们已经发现了很多非同寻常的征候。季风导致暖水海域面积比以往更大,这将起到预热效应,因为海洋系统里已经囤积的大量热能必将带来更大的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影响全球粮食收成

        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异常升高引起的一种异常气候现象,往往带来干旱、洪水等灾害。拉尼娜现象则与之相反,指这部分海水温度异常降低。两种现象都与全球气候有密切联系,可能导致极端天气出现的几率增加。

        现代国际气象学界和海洋界认为,如果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较气候平均值偏高0.5℃以上,并持续半年以上,就称发生了厄尔尼诺现象。

        资料显示,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影响到全球近四分之三面积的气候异常。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中国夏季东部发生严重旱涝,东北地区可能出现冷夏,江淮地区夏季降水偏多,往往发生洪涝,而华北、河套地区以及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偏少,往往发生干旱。

        一份日本科学家主持的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将于2014年中期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将会对全球主要粮食作物产生显著影响。

        报告显示,与1984年至2004年相比,今年玉米产量将会下降2.3%,水稻产量下降0.4%,小麦则会下降1.4%。由于大规模的降雨模式有利于美国和巴西的收获,大豆产量将会增加3.4%。

        该报告还显示了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变化,大豆产量总体增长,但在印度和中国的部分地区大豆产量则会下降。美国东南部、中国、非洲东部和西部、墨西哥以及印度尼西亚地区的玉米产量会下降,巴西与阿根廷地区的玉米产量则会上升。

        不过上海市气象局气候中心专家沈愈表示,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到在21世纪初,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得比较频繁。但近年厄尔尼诺发生频数有所减少。截至目前,还没有一家机构认定,今年已经或者一定会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各国机构采用的措辞都表示“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沈愈表示,从2007年开始,整个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年代际涛动处于冷位相,在此背景下,海温走暖的趋势常常发展了一点点就半途夭折。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