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故宫陶瓷馆明起武英殿开馆:两年多筹备,最新改陈
从质朴的陶器到原始瓷、青瓷、黑瓷、白瓷,以及色彩丰富的颜色釉瓷,再到颇具匠心的釉下彩、釉上彩瓷等,中国陶瓷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层出不穷的品种,都在世界工艺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故宫博物院作为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基础上建立的中国最大遗址性综合类博物馆,拥有186万多件文物藏品,其中有陶瓷类文物37万余件,且绝大部分传承自清代宫廷,经过几代专家潜心研究、鉴定,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澎湃新闻获悉,5月1日,经过两年多的筹备,故宫博物院陶瓷馆将在武英殿对观众重新开放。新陶瓷馆在展览空间、主题设计、展品数量以及展示形式与古建筑融合等方面进行创新,力求给公众以全新的观感体验,切身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古陶瓷文化魅力。
故宫博物院陶瓷馆新馆展示现场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的陶瓷研究人员依据丰富的藏品,结合最新的考古发掘成果和科技检测手段,对陶瓷领域悬而未决的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获得丰硕学术成果,向广大公众展示、宣传博大精深的中国陶瓷文化。这些学术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为此次陶瓷馆改陈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持。“十四五”开局之年,故宫博物院将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并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四个故宫”建设为支撑,持续推动故宫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故宫博物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灿烂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陶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从质朴的陶器到原始瓷、青瓷、黑瓷、白瓷,以及色彩丰富的颜色釉瓷,再到颇具匠心的釉下彩、釉上彩瓷等,中国陶瓷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层出不穷的品种,都在世界工艺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北宋 定窑白釉孩儿枕
展示空间:从文华殿到武英殿
故宫博物院“陶瓷馆”创建于1952年,最初位于慈宁宫区,此后,几经迁移和改陈。如今,经过两年多的筹备,新陶瓷馆位于紫禁城外朝西路、熙和门以西的武英殿区,与之前陶瓷馆所在地原文华殿对称呼应,分别坐落于中轴线西、东两侧。武英殿始建于明初,康熙年间曾在此设修书处,同治、光绪年间曾遭火焚并重建。1914年古物陈列所成立,武英殿与文华殿一道被开辟为陈列室举办文物展览,并对公众开放。2008年至2016年,武英殿曾被用作故宫博物院书画馆。武英殿南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须弥座围以汉白玉石栏,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武英门。后殿敬思殿与武英殿形制略似,以穿廊与前殿相连,形成“工”字形建筑格局。东、西配殿分别为凝道殿、焕章殿,院落东北有恒寿斋,西北为浴德堂。
武英殿正殿
新陶瓷馆以武英殿正殿、“工”字廊和后殿敬思殿为主展厅,按时代顺序,以十个主题展示中国陶瓷从新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的发展历程(即通史陈列),并设独立展柜突出展示“各种釉彩大瓶”等体量较大的展品。武英殿正殿入口处搭建一处“展中展”空间,外观采用紫禁城古建筑元素,不定期更换展品(第一期将集中展示七件乾隆朝景德镇御窑镂空套瓶、转颈瓶、转心瓶等)。武英殿东、西配殿按功能展出清代宫廷大婚、祭祀、进膳、陈设和赏赐、万寿、宗教用瓷等六个主题。院内西北隅的浴德堂则专门展示故宫博物院藏外销瓷。另外,原设于延禧宫西配殿的“中国古陶瓷窑址标本展”和“古陶瓷资料观摩室”亦将分别移至武英殿东、西配殿的北值房,使武英殿区域成为紫禁城内集中展示不同类型陶瓷文物的常设专馆。
三彩武士俑
展品数量:从四百多到一千多
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建筑及其收藏基础上建立的遗址性综合类博物馆,陶瓷类藏品包括三十六万余件器形完整的珍贵文物、数千件器形基本完整的一般文物、万余片明清时期瓷器残片和从全国各地三百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古陶瓷窑址采集的七万多片古陶瓷残片和窑具标本。陶瓷类文物的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迄近现代,绝大部分传承自清代宫廷,可谓自成体系,流传有绪。特别是其中贯穿中国陶瓷史的大量名窑精品,使故宫博物院的陶瓷收藏在社会上享有很高声誉。
三彩菱形纹盖罐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的陶瓷研究人员依据丰富的藏品,结合最新的考古发掘成果和科技检测手段,对陶瓷领域悬而未决的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并举办了系列展览,向广大公众展示、宣传博大精深的中国陶瓷文化。比如,从2010年至2017年,故宫博物院陶瓷研究所先后开展了汝、官、哥、定、钧窑“五大名窑”系列研究,分别举办特展,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从2015年至2020年,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利用各自优势,联合开展对明代御窑瓷器系列研究,举办了7个对比展并召开学术座谈会。通过将景德镇明代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的瓷片标本与故宫博物院传世品进行对比,更加全面地反映了明代御窑瓷器生产取得的艺术成就。上述已开展的系列研究,获得丰硕学术成果,取得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受到公众欢迎和一致好评。这些学术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也为此次陶瓷馆改陈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持。
青釉堆塑楼阁人物鸟兽谷仓罐
据故宫博物院资料介绍,本次陶瓷馆改陈,结合国内外在中国古陶瓷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力求充分利用故宫博物院在古陶瓷收藏方面数量大、品种全、年代真实可靠等优势,以中国陶瓷发展史为纲,展示中国陶瓷延绵不断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从展品数量看,由原陶瓷馆的四百多件增加到一千余件,一级品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展览按时代顺序和使用功能分十七个主题。主题一至十为通史陈列,分别为“追踪溯源——新石器时代陶器”“瓷苑序曲——夏、商、周、秦、汉陶瓷”“青瓷初秀——三国、两晋、南北朝陶瓷”“南青北白——隋、唐、五代陶瓷”“名窑迭出——辽、宋、西夏、金陶瓷”“瓷都奠基——元代陶瓷”“繁荣昌盛——明代景德镇窑和地方窑陶瓷”“清新雅致——明末清初景德镇窑瓷器”“登峰造极——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朝景德镇窑及地方窑陶瓷”“余辉闪耀——清代晚期、民国瓷器”,共计展品八百余件。从距今约八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陶器,历经距今约三千多年前夏、商之际的原始瓷,到距今约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时期真正意义上的瓷器,此后青瓷、黑瓷、白瓷以及五光十色的颜色釉瓷和色彩缤纷的釉下彩、釉上彩瓷等层出不穷,为观众呈现中国陶瓷的琳琅满目的品种和源远流长的历史。
青釉塑贴飞天团龙纹六系莲花尊
北宋 耀州窑青釉药王像
本次改陈,充分吸收国内外对中国古陶瓷研究的最新成果,对个别展品的年代进行了订正,更换了部分展品,力求使陶瓷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给观众。但对于一些历次陶瓷馆改陈都选用的人们耳熟能详的重点展品,则基本都予以保留,如三国(吴)青釉堆塑谷仓罐、北朝青釉莲花尊、唐代鲁山窑花瓷腰鼓、北宋汝窑淡天青釉三足樽式炉、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元代青花釉里红镂雕怪石花卉图盖罐、明代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明代德化窑何朝宗制白釉观音坐像、清代雍正珐琅彩锦鸡牡丹图题诗句碗、清代乾隆各种釉彩大瓶等。
清乾隆 各种釉彩大瓶
作为开馆首秀,第一期“展中展”将首次集中展出七件清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烧造的镂空套瓶、转颈瓶、转心瓶。景德镇御窑厂在乾隆朝达到制作技术的巅峰,娴熟的制瓷工艺,造就千姿百态的器形和严谨繁缛的装饰,这类瓶因均有内胆且外套带有镂空的瓶,有的颈部或内胆可作三百六十度旋转,透过外瓶镂空处可看到内瓶上的装饰图案,致使制作难度极大,可谓极尽工巧。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乾隆八年闰四月二十一日“内务府员外郎管理九江关务”唐英(1682~1756年)奏折曰:“今自叁月初贰日开工之后,奴才在厂攒造得奉发各色锦地四团山水膳碗、杯、盘并六方青龙花瓶等件外,奴才又新拟得夹层玲珑、交泰等瓶共玖种,谨恭折送京呈进。其新拟各种,系奴才愚昧之见,自行创造,恐未合式,且工料不无过费,故未敢多造。伏祈皇上教导改正,以便钦遵,再行成对烧造……另容料理新样呈进。” 由此可知,这类瓶是乾隆八年(1743年)督陶官唐英带领陶工研发的瓷器新品种。
2005年,故宫博物院“中国古代陶瓷窑址标本展”在延禧宫西配殿二层开幕,以密集式陈列的方式,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从全国十七个省、市、自治区一百四十余处古陶瓷窑址采集的三千余件具有代表性的古陶瓷残片和窑具标本。涵盖面如此广的古陶瓷窑址标本展,在故宫博物院、全国乃至世界均属于首次。展览不仅系统反映了中国古陶瓷的发展概况以及各地瓷窑产品的特点和相互影响,同时也反映出故宫博物院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对全国范围内的古陶瓷窑址调查所取得的成就。陶瓷馆改陈后,“中国古代陶瓷窑址标本展”也相应移至武英殿东配殿北值房,尽管受限于展厅面积,展出的窑址标本总数有缩减,但主要是撤下部分重复性展品,并补充2005年以后故宫博物院开展古陶瓷窑址调查采集的新标本。
北宋 河津窑白釉珍珠地刻划折枝芍药纹腰圆枕
鲁山窑花釉腰鼓
时代下限:从晚清至民国
受到以往对民国瓷器不太重视观念的影响,原“陶瓷馆”通史陈列所选展品年代的下限为清末,这次“陶瓷馆”改陈将所选展品年代下限定延长至民国。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力求尽可能全面展示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二是可以更充分地体现故宫博物院古陶瓷收藏方面的丰富性。
通常所说的民国系指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时间。这期间制作的瓷器,仍以景德镇窑产品为主,大致可分为仿古陶瓷和日常生活用瓷两大类。仿古陶瓷的大量烧造,与当时盛行的古董收藏之风有密切关系,历史上各名窑瓷器几乎无所不仿,仿制水平高超者,常使人真赝难辨;日常生活用陶瓷主要是指供人们日常饮食、陈设等所使用的陶瓷器。
民国历时近40年,上承清代末期,下启现代,陶瓷器特征也在发生变化。民国早期景德镇窑产品,与光绪、宣统朝瓷器釉面视觉效果松软特征相类;晚期产品则与现代瓷器造型规整、瓷化程度高、釉面白度高等特征相似。总体来说,民国瓷器在产量、质量、艺术性方面,在走下坡路,但毋庸置疑,这一时期也确实出现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精品。如民国初年成立的江西瓷业公司制造的瓷器、袁世凯称帝前派郭葆昌到景德镇督造的供袁世凯本人专用的“居仁堂制”款瓷器、景德镇“珠山八友”制作的瓷器、民国初期烧造的仿古瓷精品和制瓷名家烧造的浅绛彩瓷等。这些瓷器的精美程度,不亚于清代晚期景德镇御窑瓷器,近年来受到古陶瓷研究专业人士和收藏爱好者的日益关注和青睐。
故宫博物院收藏约二百件民国瓷器,其中不乏有特色的精品,长期收存在库房,很少有亮相机会,相信这次予以展出后,必定会进一步激起广大观众对中国古陶瓷的兴趣。
新增主题:从十一到十七
故宫博物院藏陶瓷类文物以原清代宫廷旧藏为基础,或是经前代宫廷传承下来,代有增益,终成规模;或是被视作古董珍玩,在清代帝王的主导下搜集入宫。可谓自成体系,流传有绪。这也决定了故宫博物院藏陶瓷的优势——既包括宫廷珍藏的如“五大名窑”、明清两代景德镇御窑精品,也包括大量供宫廷生活使用的陶瓷器。
本次改陈在原陶瓷馆十一个主题的基础上增加六个主题,分别展示清代宫廷大婚用瓷、祭祀用瓷、进膳用瓷、陈设赏赐用瓷、宗教用瓷和万寿成套用瓷等,并用辅助景观使观众感受瓷器在清代宫廷的不同用途。这六个主题展品约计一百八十件,其中不少品种是从康熙至宣统朝持续烧造。这些同型、同色、同纹的日用瓷器大批量展出,在故宫博物院尚属首次,既是御用瓷器严格的生产制度的直观体现,也鉴证了清代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
喜庆吉祥——清代晚期大婚成套用瓷
所谓成套用瓷系指同一花色按不同器形烧造的不同尺寸的碗、盘、盒、花盆等生活用瓷。清代宫廷成套用瓷主要见于同治、光绪两朝,用于同治帝大婚和慈禧皇太后万寿。它们做工精细、色彩华丽,为逐渐式微的晚清制瓷业平添了一道独特风景。
清代皇帝在紫禁城内举行过大婚典礼的仅有年幼即位的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四位。为筹备同治十一年(1872年)大婚典礼,内务府向景德镇御窑厂下发了“瓷器活计十四分并九项花色”的烧造清单和画样。其中,“十四分”即十四套以餐具为主的成套瓷器。此主题选取的黄地粉彩梅鹊图成套瓷器堪称同治帝大婚用瓷的代表。
陶瓷馆新馆展示现场
敬天法祖——清代宫廷祭祀用瓷
清代宫廷祭祀沿袭明代制度。明代祭祀制度已较完备,《大明会典》载:“凡祭祀器皿,洪武元年令:太庙器皿易以金造;乘舆服御诸物,应用金者,以铜代之。二年定,祭器皆用瓷。”嘉靖九年,朝廷规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行江西饶州府如式烧解”。由此确定了明代宫廷“祭器皆用瓷”的基本制度。
文献记载和传世实物表明,清代初期的坛庙祭祀制度皆沿袭明代旧制,以瓷器作祭器。但由于传统祭祀用器中的登、铏、簠、簋、笾、豆等成型和烧成难度都很大,因此,不得不以瓷质碗、盘等替代。直至乾隆十三年(1748年)重新改制后,才依传统器形烧造各色上述瓷质祭礼用器。在釉色方面规定“圜丘、祈谷、常雩(yú)青,方泽黄,日坛赤,月坛白,社稷、先农黄”。清代皇帝前往不同的祭祀场所行礼时,也要穿相应颜色的朝服、佩戴相应颜色的朝珠。
此主题选取浇黄釉、白釉、祭蓝釉、祭红釉瓷等共四组,由此可管窥清宫祭祀用瓷之一斑。
等级森然——清代宫廷进膳用瓷
清代宫廷称吃饭为“用膳”或“进膳”。对不同身份的人进膳所用器皿品种,均有严格规定,以辨等级、明尊卑。据《国朝宫史》记载,清代乾隆朝规定后宫除了皇太后、皇后可使用内外均黄釉瓷、皇贵妃可用里白釉外黄釉瓷外,其他贵妃、妃、贵人、常在、答应以及皇子福晋、侧福晋等,则降次使用黄地绿龙、蓝地黄龙、绿地紫龙、五彩红龙等瓷器品种。黄色已成为清代帝、后之色,其中以全黄釉(即器内、外皆黄釉)瓷最为尊贵,半黄(即器外黄釉、器内白釉)者次之、黄地加其他色彩者又次之、其他地色加黄龙者再次之。
此主题选取里外浇黄釉锥拱云龙纹碗、里白釉外浇黄釉锥拱海水云龙纹碗、浇黄地绿彩锥拱云龙纹碗、青花地黄彩云龙纹碗、绿地紫彩锥拱云龙纹碗、五彩龙凤穿花纹碗、斗彩莲池鸳鸯纹碗等共七组,以反映清代宫廷进膳用瓷的严格规制。
清康熙 素三彩莲池图十二方折沿盘
承续烧造——清代宫廷陈设赏赐用瓷
清代宫廷陈设和赏赐用瓷以瓶类器最为多见。瓶属于琢器,既是清代宫廷陈设用器,也是皇帝在年节或举行重大典礼活动时赏赐皇亲国戚、大臣的礼物。清代沿袭明代制度,亦在景德镇设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瓷器,供应形式大致分为三种情况,即大运、传办、进贡等。其中,以大运瓷器中的琢器数量最多,造型主要源自宋、元、明代瓷器,个别为清代新创。大运瓷器烧造可追溯至康熙朝,但真正形成固定式样并按例烧造,则始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统观清代所烧造大运瓷器中的琢器品种,以乾隆朝为最多,共计五十二种,以后各朝烧造品种每况愈下,例如嘉庆朝烧造了三十七种,包括瓶、尊、觚等,咸丰至宣统朝则仅保留其中的八种瓶式。
此主题选取祭蓝釉四方象耳衔环琮式瓶、窑变釉杏圆贯耳方瓶、仿哥釉杏圆贯耳方瓶、仿哥釉凸刻八卦纹琮式瓶、厂官釉直颈瓶、祭红釉玉壶春瓶、青花缠枝莲纹玉堂春瓶、青花竹石芭蕉图玉壶春瓶等共八组,以展示清代宫廷陈设和赏赐用瓷的不同类型。
庄严法相——清代宫廷宗教用瓷
清王朝作为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而建立的封建政权,为强化统治、巩固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利用宗教文化为政治服务即是采取的基本措施之一,清代历朝帝王均十分重视。
紫禁城里与宗教相关的神殿佛堂,不仅数量多,而且“儒、释、道”三教并存,圣人、佛相、天尊同在。此外,一些民间俗神和清代满族人所崇信的萨满教祭祀,也各占一席之地。清代紫禁城内的最重要的宗教形式是藏传佛教。故宫博物院收藏瓷器中有不少清代宫廷遗留的藏传佛教用器,其中以乾隆朝景德镇御窑厂产品最为多见,如五供、佛塔、七珍、八宝、观音像、无量寿佛像、释迦牟尼佛像等。这类瓷器结构复杂,烧成难度极大。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十三年(1748年)督陶官唐英奉旨烧造观音像,久造未成,乾隆帝严厉斥责唐英“烧造的观音如何还不得”?“想是唐英不至诚,着他至至诚诚烧造”。可印证这类瓷器烧造之不易。
富丽华贵——清代晚期万寿成套用瓷
由于历史原因,慈禧成为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掌权者,统治中国长达四十余年。为迎合其品味,景德镇御窑厂曾专门为其寿诞烧造成套瓷器,著名的如署有“大雅斋”“天地一家春”款识的所谓“大雅斋瓷器”。
此主题选取松石绿地粉彩花鸟图成套瓷器作为慈禧皇太后万寿用瓷的代表。
数字应用:APP、小程序、展厅二维码、超高精度数字文物
据介绍,新陶瓷馆中的每一件藏品都放置了二维码,观众扫一扫就进入了“故宫陶瓷馆”小程序,了解文物详细介绍。故宫还对陶瓷馆中20件藏品进行了超高精度数字化,观众在展厅的触摸屏上可以任意放大、缩小、翻转,感受把藏品“捧在手里”仔细欣赏的愿望。还可以访问故宫官网www.dpm.org.cn的“数字多宝阁”栏目,观看更多三维陶瓷藏品。并在“文物藏品总目”、“数字文物库”栏目查询和欣赏多达8000件院藏陶瓷文物。
故宫博物院陶瓷馆新馆展示现场
此外,为配合在武英殿新开放的故宫博物院陶瓷馆,故宫出版社推出《故宫陶瓷馆》配展图录。该图录共计5卷,分别为《故宫陶瓷馆·卷一·新石器时代至五代》《故宫陶瓷馆·卷二·宋辽西夏金元》《故宫陶瓷馆·卷三·明及清初》《故宫陶瓷馆·卷四·清及民国》《故宫陶瓷馆·卷五·专题》,收录全部展陈陶瓷文物1000余件。目前,卷一、卷二及卷五业已出版,卷三及卷四预计于5月中下旬陆续面世。同时,为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故宫出版社还配套推出了故宫陶瓷馆精选本小图录,精选100件新陶瓷馆展出文物,亦将不日面世。
据悉,中国一汽红旗品牌成为此次展览的唯一汽车合作品牌。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